多謝邀請,特蕾莎·梅(梅姨,Theresa Mary May)宣佈將於6月7日辭職,其實並不令人驚訝。事實上,梅姨的命運,幾乎在其上臺之時就已經決定下來了:屢戰屢敗,最終只能黯然宣佈將在2019年6月7日辭職。其實,如果大家還能回想起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後,卡梅倫宣佈辭職後,哼著歌回到首相官邸時的表現;再想想特蕾莎·梅在5月24日宣佈將於6月7日辭職後,帶著淚轉身回到首相官邸,這種對比,真的非常具有戲劇性。


特蕾莎·梅(Theresa Mary May)

(來源:Wikipedia,下同)


梅姨是在1997年,在兩次參加下院議員大選失敗後,成功當選為下議院議員的。2010年卡梅倫成為英國首相後,任命梅姨為內政大臣。某種意義上,梅姨是二戰後英國任職時間最長的內政大臣。2016年7月,在卡梅倫(當時卡梅倫內心應該是充滿了F開頭的話,本來是想以公投來向脫歐派表明多數英國人民還是願意留在歐盟的,結果沒想到把自己閃了。當他知道這一結果時,一定滿腦子都是黑人問號臉並且像某位大導演一樣,發出了「這屆人民不好帶」的感嘆。某種意義上,卡梅倫在公投結果宣佈後幾個小時後宣佈將會辭職時的表現未嘗不是放下壓力的表現。)因英國獨立公投而辭職後。梅姨在2016年7月13日接任首相。梅姨在上臺伊始,就宣佈她會根據公投結果帶領英國退出歐盟,用梅姨的話來說就是

離開歐盟後,我們將迎來更加積極、更加勇猛的新英國。

而且

脫歐就是脫歐,我們會成功的!


在英國脫歐公投後幾個小時,卡梅倫宣佈將辭職:2016.6.24

因此,梅姨在2017年3月29日,根據歐盟規則啟動英國脫歐談判。而根據歐盟規則,一旦脫歐程序啟動,各方要在兩年內達成協議。也就是說,梅姨必須在2019年3月29日前實現英國正式脫歐。但是,梅姨面臨著歐盟、英國國內各黨派,以及保守黨內部各派別的壓力,而這種壓力,個人以為是梅姨所主導的脫歐屢屢被挫的重要原因。例如,工黨和蘇格蘭民族黨堅決反對脫歐;而自由民主黨作為女王陛下忠實的反對派,對梅姨的各項提案表示堅決反對;而很多保守黨議員也表示反對脫歐。


時任內政部長的特蕾莎·梅和時任首相的卡梅倫(David William Donald Cameron):2010.5

在這情況下,梅姨決定提前大選,以便鞏固保守黨在國會下院的多數席位。但是梅姨的打算落空了。大選結果是保守黨喪失了國會下院多數席位,僅僅獲得了317席(大選前是330個議席),不到下院過半數(326席),這導致了保守黨內部出現了要求梅姨辭職的聲音。最終保守黨獲得了北愛爾蘭民族統一黨(DUP)。這樣,雖然梅姨組成了一個少數派政府,但不管怎麼說,脫歐談判可以正式進行了。


2017年英國大選結果

但是在與歐盟談判過程中,梅姨遇到了巨大的阻力:對於英國來說,當然是願意享受所有歐盟的福利,但是不付出任何代價的脫歐,例如留在歐盟單一關稅區內,而不接受歐盟的人員自由流動。當然,對於歐盟來說,當然不會同意英國大佔歐盟的便宜。所以最終英國與歐盟關於脫歐的談判結果,只能是一個妥協方案。


英國與歐盟

而脫歐談判中,最令人撓頭的則是英國的北愛爾蘭地區和愛爾蘭的邊境問題。本來英國和愛爾蘭都屬於歐盟的話,倒沒什麼問題。而英國現在要脫歐了,那麼愛爾蘭和英國北愛爾蘭之間的邊境線該如何處理,就成了一個大麻煩。畢竟,在1998年《北愛和平協議》達成之前,英國與愛爾蘭一直沿這一邊境線進行著暴力衝突。而北愛爾蘭的硝煙,也不過是在1998年以後才散去。但現在英國脫歐,使得本來已經平靜下來的這條邊境線的問題,開始凸顯出來了:英國脫歐後,這條邊境線成為了英國與歐盟國家之間的邊境線。而如何處理這條邊境線(人員、貨物等的跨邊境線流動問題),就成了英國脫歐談判的難點和焦點問題了。


梅姨寫給歐盟輪值主席的提出脫歐的信件


最終英國和歐盟談出來一個「擱置爭議」的解決辦法,即既然在英國脫歐最後期限前,這個問題肯定是解決不了了,那麼乾脆不解決這個問題,而是先簽個協議,把其他已經解決的問題解決了。至於這條邊境線的問題,設置一個緩衝期(到2020年),在緩衝期內,維持現狀。然後英國與歐盟利用這一緩衝期來繼續進行解決北愛爾蘭邊境線問題的談判。當然,如果緩衝期結束了,問題還沒能解決,那麼英國就先暫時待在歐盟的關稅同盟裏,這樣,雙方在貿易上可以維持現狀。但如果真出現這種情況,對英國來說,就還要繼續執行歐盟的各項規則。


2019年1月15日投票前,聚集在威斯特敏斯特宮外的抗議人羣

但是,看起來出現這種情況沒什麼,但如果考慮到到那時英國不是歐盟國家,而歐盟各國通過新的規則,英國卻只能執行,不能參與規則執行。這在某種意義上,比英國留在歐盟內部還讓英國人不願意——畢竟原來是規則制定者之一,到最後淪為規則執行者,沒有決策權。不過,即使這樣的一個協議,為了能夠在期限(2019年3月29日)之前脫歐,梅姨還是同意了這一協議。


2019年1月15日英國國會下院投票結果

不過,梅姨同意這一協議,不代表這一協議就生效了。梅姨必須讓這一協議,通過英國國會下院的投票。但是即使在保守黨內部,對這一協議的反對聲音都很大,這導致了2018年2月保守黨內部反對梅姨的議員對梅姨的不信任投票。最終梅姨以200票比117票過關。但2019年1月15日,梅姨把這份脫歐協議提交給國會下院投票時,結果是432票反對,202票贊同,從而創造了英國歷史上,執政黨最慘痛的一次失敗。而工黨領袖科爾賓在脫歐提案被否決後,提出了對政府的不信任案,結果在16日以325票對306票被否決。相信這次失敗對梅姨的打擊極大。應該說,從這時開始梅姨作為首相的日子就已經進入倒計時了。


2019年3月12日投票結果(上)以及聚集在威斯特敏斯特宮外的抗議者(2019.3.13)

既然協議被否決了,而且看來即使重新投票,也不可能通過,所以梅姨只能再次與歐盟重新談判,以修改這一協議,以便在2019年3月29日前能夠讓英國順利脫歐。並且最終,梅姨爭取到了歐盟同意修改協議草案。但英國國內對梅姨拿出的這一草案,仍然不滿。因此2019年3月12日英國國會下院對修改後的協議草案的投票結果是391票反對,242票贊同,仍然被否決。而接來下在3月29日的第三次投票中,即使梅姨祭出不通過就辭職的大殺器,結果仍然是被否決(344票反對,286票贊同)。


英國國會第三次投票結果(2019.3.29,上)以及投票前聚集在國會外的抗議者(下)


由於英國國會一直沒有通過脫歐協議,所以梅姨申請延期,歐盟同意將英國脫歐最後期限延至2019年4月12日。但是由於英國仍然遲遲不能脫歐,所以在4月11日,歐盟決定再次將英國脫歐日期延至2019年10月31日。雖然獲得了歐盟的展期,但是在英國國內,要求梅姨辭職的呼聲已經是越來越強烈了。在這種情況下,梅姨決定最後一搏:5月21日,她將她的脫歐協議和是否進行第二次公投,捆綁在一起,提交給英國國會下院。也就是說如果議會通過她的脫歐協議,那麼英國舉行第二次公投,而公投的內容就是由民眾決定是否支持她的方案。


特蕾莎·梅:這張以歐盟旗幟和英國國旗為背景的梅姨照片預示著梅姨的命運

(來源:BBC)


但梅姨的這一方案遭到了更多議員的反對。也就是說,梅姨的支持力量已經基本上喪失殆盡。硬脫歐派(就是不與歐盟簽訂協議,強行脫歐)認為梅姨軟弱無能,對歐盟讓步太多;而反對脫歐的人則對梅姨堅決脫歐的態度感到不滿。最終,在巨大的壓力和不信任聲音中,梅姨在2019年5月24日正式宣佈將於2019年6月7日辭職。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1e06200047266ccd0f321", "vname": "", "vid": "v02019040000bjkgj5mue3mi9i4h3m30", "thumb_width": 638, "src_thumb_uri": "2613d00001c13d8b77fea", "sp": "toutiao", "update_thumb_type": 1,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1e06200047266ccd0f321", "video_size": {"high": {"duration": 385.6, "h": 480, "subjective_score": 0, "w": 852, "file_size": 13778521}, "ultra": {"duration": 385.6, "h": 540, "subjective_score": 0, "w": 958, "file_size": 20263126}, "normal": {"duration": 385.6, "h": 360, "subjective_score": 0, "w": 638, "file_size": 10046776}}, "md5": "9fab2f74291ff918f5a376f6fe0d762d", "duration": 385.6, "file_sign": "9fab2f74291ff918f5a376f6fe0d762d", "thumb_uri": "1e06200047266ccd0f321", "vu": "v02019040000bjkgj5mue3mi9i4h3m30"} --}

2019年5月24日,特蕾莎·梅宣佈將於2019年6月7日辭職

(來源:鳳凰網視頻)


總而言之,梅姨是成(成為英國首相)也脫歐,敗(被迫辭職)也脫歐。也就是說,梅姨成為首相,是因為英國脫歐投票決定脫歐,而梅姨之所以辭職,也是因為她未能平衡各方利益,拿出一份讓絕大多數人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不論誰成為英國首相,只要不能解決英國脫歐問題,必然會與梅姨同樣命運

繼鐵娘子撒切爾夫人之後,英國歷史上第二位女首相特蕾莎·梅的人生巔峯成也脫歐,敗也脫歐——一個沒有什麼大才能、大擔當、大勇氣的弱勢首相完全解決不了複雜的英國脫歐協議!或許只有像撒切爾夫人這樣的強勢的有大才的敢想敢幹的領導人才能使英國成功脫歐。

英國脫歐大戲演出了三年,特蕾莎·梅遲遲搞不定,不僅英國民眾對她的信任降至歷史最低點,而且她所在的保守黨的同僚幾乎全都對她失望之際,她擔任首相的3年時間裡,已有36位保守黨的高級官員辭職了,拋棄了特蕾莎·梅,其中的21人是因為不滿特蕾莎·梅搞不定脫歐協議憤而辭職。

5月22日晚,特蕾莎·梅在英國議會的全權代表、下議院領袖、英國脫歐的堅定支持者安德里亞·利德索姆因為不滿特蕾莎·梅軟弱、混亂、不受歡迎的脫歐方案,撤銷了對特蕾莎·梅的支持,掛冠而去。安德里亞·利德索姆的辭職成為壓垮特蕾莎·梅的最後的一根稻草,使特蕾莎·梅面臨著主動辭職,還是被自己的政黨趕下臺的艱難選擇。現在,特蕾莎·梅的首相大位,真的開始進入倒計時了,按照小時計時。

英國嚴肅大報《泰晤士報》5月23日用了一個整版的內容報道英國首相特蕾莎·梅的脫歐大戲與無比艱難的處境,並聲稱特蕾莎·梅將於5月24日(倫敦時間)辭去首相一職。英國BBC大膽預測:特蕾莎·梅大概率會成為1900年以來英國任期時間最短的首相之一。

《泰晤士報》報道稱,5月21日,特蕾莎·梅公佈了經過大幅修改的英國脫歐草案,並宣稱這是這是脫歐協議的最終版本,作最後一搏。這份脫歐草案已經公佈就招致普遍反對,尤其是她的保守黨同僚。反對者抨擊特蕾莎·梅炮製的脫歐草案是新瓶裝舊酒,所謂的「新條件」不過是老思路的翻版。

5月22日,反對特蕾莎·梅的脫歐協議的最終版本的一些內閣部長,包括內政大臣薩吉德·賈維德、外交大臣傑裏米·亨特和蘇格蘭事務大臣戴維·芒德爾等等,請求在當天晚上與特蕾莎·梅會晤,親自向她反映反對這個協議的意見,但特蕾莎·梅拒絕了,沒有與他們見面。

特蕾莎·梅的這個態度最終激怒了保守黨的一位重量級人物——保守黨的重量級人物、英國脫歐的堅定支持者、特蕾莎·梅在英國議會的全權代表、下議院領袖安德里亞·利德索姆對特蕾莎·梅的不滿大爆發了,當天晚上憤而辭職。利德索姆辭職後,又對特蕾莎·梅補了一刀——利德索姆發表聲明,稱她無法信任政府能成功脫歐。

隨著利德索姆的辭職,執政黨保守黨幾乎徹底拋棄了特蕾莎·梅,沒人再支持她的脫歐協議,也沒有再支持她擔任首相。特蕾莎·梅在保守黨與政府裏已淪為孤家寡人,徹底失勢,徹底失敗。

特蕾莎·梅是卡梅倫政府的內政部長,卡梅倫搞英國脫歐的公投,結果玩脫靶了,脫歐意外地公投通過,卡梅倫引咎辭職,保守黨通過黨內選舉,特蕾莎·梅成為該黨的新黨魁,於2016年7月13日出任英國首相。她在位的這三年,幾乎只幹一件事——英國脫歐,既與歐盟鬥爭,又與國內的反對派工黨戰鬥,還與保守黨的同僚博弈,簡直是一部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簡直是一部頂級的英國喜劇。

特蕾莎·梅並沒有什麼過人的才能,也缺乏為國為民的大擔當,也沒有敢想敢幹的果決與勇氣,從她坐上首相大位的那一天起,她就是一個弱勢之主,在脫歐的多方博弈中屢戰屢敗,根本沒有能力駕馭複雜局勢的能力,一敗塗地是早就寫好的結局。

《泰晤士報》認為,安德里亞·利德索姆5月22日晚辭職後,孤立無助的特蕾莎·梅已經完全沒有退路了,她將於5月24日9(當地時間)與「1922委員會」主席格雷厄姆?布拉迪會面後宣佈辭職,結束不堪回首的首相之旅。


特蕾莎梅之所以要決定在6月7號辭職,主要還是由於在她手中推動的英國脫歐協議,遲遲不能被英國議會審議通過所致,而這必將會導致英國在對外關係上遭到重創,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英國脫歐行動也存在著失敗的風險,並繼而影響到整個英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外交政策上的變動。

很明顯這樣的變動對於英國來說是有害的,這就需要有人站出來為此承擔責任,而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很顯然就是最好的選擇對象。

脫歐和留歐,一直都是英國內部爭論不休的話題,這導致英國政府很難就該問題做出有利於大多數人的選擇。

英國脫歐的聲音,從1973年英國加入歐共體的那一天開始,就長期縈繞在英國人的耳邊,由於歷史上英國長期對歐洲保持「光榮孤立」以及「大陸均勢政策」,導致英國雖然在經濟上與歐洲聯繫緊密,但是在政治、外交領域卻始終與歐洲大陸各國若即若離,長期保持著相對獨立的狀態。

這種情況一直到二戰結束之後,才發生了較大的改變,這主要是由於美國在二戰之後,為了爭奪霸權的需要,從1946開始連續針對英國發動貿易戰,奪走了英國對英聯邦市場的壟斷地位,導致英國國勢出現嚴重的衰落。在這樣的情況下,英國才最終決定向歐洲靠攏,並於1973年最終加入了「歐共體」。

很顯然與法德兩國組建歐盟的初衷不同,英國加入歐盟很顯然是為了避免被整個歐洲和美國同時孤立,所作出的一種無奈的選擇。所以在當時英國國內反對加入歐盟的聲音,其實也是十分強烈的,為此英國首相威爾遜專門在1975年舉行了公投,結果決定英國繼續留在歐共體之內。

可以說從1973年至今,英國內部對於究竟留不留在歐盟體系內,一直都存在著巨大的爭議,雙方的勢力對比十分接近,這也是英國政府入歐難、脫歐更難的主要原因。

英國「軟脫歐」可能面臨失敗,是特蕾莎梅「幹不下去」的主要原因。

在2016年3月,英國脫歐公投以52%:48%這種極微弱的優勢,通過了脫歐決定之後,英國國內反對脫歐的聲浪就一直不絕於耳,到2019年3月,英國國內要求留歐的請願活動人數,甚至超過了500萬人。

由於考慮到硬脫歐對於英國經濟有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傷害,以及強行脫歐所導致的歐盟報復性制裁英國的可能,特蕾莎梅綜合了大多數人的需求,提出了「軟脫歐」的方案,即英國在政治上脫離歐洲,但是在經濟領域仍然能夠繼續留在歐盟體系內。

但是很顯然英國人的這種「美夢」,並沒有得到歐盟的認可,因為歐盟成立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夠實現整個歐洲政治、經濟、軍事上的最終統一,並以此為基礎提高整個歐洲參與國際競爭的實力。

現在英國一邊不想與歐洲站在一起,一邊還想享受歐盟一體化所帶來的經濟成果,這很顯然是不可能的,因此英國與歐盟之間脫歐談判協議,充斥著大量對英國不利的協議條款,結果導致該協議連續三次要求進行表決時,均遭英國議會的否決。

2019年3月29日,英國下議院議長伯考宣佈,除非特雷莎梅對脫歐協議做重大修正,否則議會將不進行第三次表決,這一結果直接重創了一直努力推動脫歐行動的特雷莎梅,以及其所屬的保守黨,並同時導致英國無協議脫歐的風險重新升溫。

面對這樣的困境,以及有可能發生的英國無協議脫歐結果,特蕾莎梅已經感到自己對於整個脫歐進程,已經失去了掌控,在隨後的時間裡,無論英國是無協議脫歐或者最終決定不脫歐,特蕾莎梅都必須要為此承擔責任,最終心力交瘁的特蕾莎梅選擇在6月7號辭職,很顯然是對於自己的失敗承擔責任,這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這事突發卻不突然。因為很多人看著這位英國女首相終日忙碌奔波,別的好像啥也沒幹,就只有脫歐脫歐還無果,且被黨內黨外逼宮擠兌,包括在議會裡經常性地被人起鬨,可能都想說,「我要是她早就拍屁股走人不幹了」。

確實是如此,到如今,特蕾莎·梅的脫歐方案已經在英國議會被議員們拒絕了三次。本來有消息說,下個月初,她還要帶著修改後的新脫歐協議再次去議會闖關的。

但重大打擊已經提前到來,一是英國下議院領袖利德索姆(Leadsom)因為不滿新脫歐協議而宣佈辭職,以示抗議。下議院領袖是梅首相的內閣成員,負責安排政府下議院事務。利德索姆還兼任同是內閣閣員的樞密院議長職務,是著名的脫歐派。這樣問題就很嚴重,因為它表明,內閣也已經開始反對首相。

(利德索姆的辭職對本已脆弱的梅首相內閣是重大的打擊)

二是反對黨工黨的領袖科爾賓,這位曾在議會辯論上無聲罵梅首相是「蠢女人」的白髮老頭,明確表示,工黨不會支持首相的所謂新協議,因為它基本上就是炒冷飯。這也就是說,保守黨和在野的工黨國會議員都表態反對首相的新方案。

三是梅首相為了讓議員們支持她的新協議,竟然妥協到完全沒有了之前的原則。她5月22日表示,議員們如果首肯她的方案,將可以就是否舉行第二次脫歐公投進行表決。利德索姆可以說就是因為不滿特雷莎·梅在新脫歐方案中加入了二次公投,認為此舉屬於「已非脫歐」而辭職的。

想想梅首相曾言之鑿鑿地說,不論是否與歐盟達成協議,英國將於2019年3月29日正式離開歐盟。而今呢?因此,她不辭還有別的選擇麼?

近三年前的2016年6月23日,英國通過全民公投決定脫歐。卡梅倫被迫辭職,特蕾莎·梅於當年7月13日拜相。2018年11月,她與歐盟達成脫歐方案,但因為3次遭到英國議會的否決,梅首相不得不兩度推遲英國脫歐的最後期限,把女王都簽署了的法定脫歐時間從今年的3月29日,推遲到了10月31日。但目前仍無法確定英國會在何時、以何種方式脫歐,甚至是否會脫歐。

特雷莎·梅的不得不離開其實早已被外界預測,投資銀行摩根大通(J.P. Morgan)最新提出:英國前外交大臣鮑里斯·約翰遜將贏得執政黨內英國下一任領導人的競選。 我們拭目以待。

而且,筆者還特別想說,趕緊讓英國脫歐這事兒了結吧,這沒完沒了、翻來覆去的也著實是有點招人煩了。


英國首相特雷莎.梅走投無路,或進入辭職倒計時。

彭博社報道,英國首相特雷莎梅或於24日宣佈辭去保守黨領袖和首相職務的時間表。

這個消息並不意外,目前,英國脫歐事宜舉步維艱,陷入困境,作為首相的特蕾莎梅已成孤家寡人,23日,特蕾莎梅的新脫歐法案遭到保守黨內大部分成員拒絕。辭職將是最後也是無可奈何的歸宿。

5月22日,英國政府外交大臣傑利米.亨特、內政大臣薩吉德.賈維德和蘇格蘭事務大臣戴維.蒙德爾等,希望當天與首相特雷莎梅討論脫歐協議中的相關事宜,表述不同意見,遭到首相拒絕。這一舉動激怒了下議院領袖、脫歐支持者安德里婭.利德索姆,當晚,他宣佈辭職,稱「無法相信政府能夠脫歐成功」。利德索姆的離去,無疑使特雷莎梅雪上加霜。

上屆首相卡梅倫辭職之後,特蕾莎梅被選舉成為保守黨黨首,於2016年7月13日擔任英國首相。在近三年時間裡,脫歐獨立,成為英國政府頭等大事,也是特雷莎梅與國內各派脣槍舌劍與歐盟博弈的最大問題。

老實說,特雷莎梅和二戰時期的丘吉爾首相一樣,屬於臨危受命。但是她沒有丘吉爾縱橫捭闔的本領,也沒有另一位女首相撒切爾夫人的鐵腕手段,經過她幾次修改確定的英國脫歐最終版本出爐後,遭到包括保守黨內的大多數人反對,稱這幅版本沒有改變根本立場,是換湯不換藥,冷飯熱炒,根本不買賬!

英國本來定於3月29日正式脫歐,但國內的不同意見讓脫歐無法正常進行,眼下英國北愛爾蘭與愛爾蘭邊界在脫歐後如何設置關稅是主要問題。特里莎.梅與歐盟經過協商,把最終脫歐日期定到10月31日。

特雷莎梅焦頭爛額,幾次用辭職作為要挾,這次也一樣,用最後辭職,換取下議院對她一手製定的脫歐協議的支持,大約是最好的結局,但報道稱,特蕾莎.梅此語被下議院議員嚴詞拒絕。《泰晤士報》消息,特蕾莎梅將在會見「1922委員會」主席布拉迪後,正式宣佈辭職。

當然,即使特雷莎梅宣佈辭職,也不會馬上告別唐寧街10號,必須要等到選出繼任者。

對於脫歐大業,特雷莎梅可以說是鞠躬盡瘁,但苦於領導能力有限。把所有責任推在她一個人頭上是不公平的,英國政治精英們都應該負有責任。

大英日不落帝國歷史上的成就,讓他們擁有特別的優越感,正是這種與現實國家實力不太相稱的感覺,讓英國無法完全融入歐盟,既想享受歐盟市場所帶來的利益,又不想承擔過多的義務,在歐盟時,英國不用歐元,用自己的英鎊,不用申根簽證,保持英國簽證,正是這種做法,無法取得歐洲各國信任,三駕馬車中,德法主導了大部分決策,英國在歐盟內部的發言權越來越低。

在這種情況下,少數人高層人士用「保持英國政府的獨立性」鼓動演說政府脫歐,經過公投,竟然通過,當時的首相卡梅倫沒有預料到這種結果,公投之後各種複雜的問題擺到桌面,他實在難以成功協調各方糾纏不清的理由,在眾多反對聲中無奈辭職!

於是,這副重擔移交給了時任內政部長的特雷莎.梅。特雷莎.梅是英國歷史上第二位女首相,到目前為止,也是任期最短的首相。


梅姨累了,明天辭職,徹底從這場脫歐鬧劇中解脫!

中新網5月23日電 據英國《泰晤士報》援引首相支持者的消息報道稱,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可能於5月24日宣佈辭職。

一點不奇怪,梅姨當初是為了處理卡梅倫引發的脫歐問題才當上首相,2016年7月13日成為英國歷史上第二位女首相;現在脫歐問題處理進了死衚衕,她多次拿辭職相搏,也沒通過,這一次死心了,辭職解脫!

英國脫歐這事說起來話長,英國在歐洲是一個特殊的國家,跟歐洲大陸有歷史文化和王室婚姻上的交流,卻是一個島國,自然跟歐洲大陸的兄弟姐妹有點另類;

歷史上,英國實行離岸制衡政策,總是跟歐洲大陸的一個強國聯手,制衡另一個大國,加上英國有無敵艦隊,撐住大英帝國三百年榮耀;

一戰以後英國因為內耗過大,基本只剩餘一個空架子,二戰以後徹底淪為曾經的殖民地美國的小弟,不過還是保留了五大國的地位;

由於二戰以後歐洲大陸都打成一片廢墟,英國更多的是依靠美國,而不是曾經依靠歐洲大陸的一個大國制衡另一個大國,因此英國就開始疏遠歐洲;

在歐盟的前身歐洲煤鋼協定1951年簽署的時候,戴高樂就強烈反對英國加入!後來歐共體加入其他成員的時候,1973年才勉強把英國拉進來;

1975年,加入歐共體兩年,英國就舉行過一次脫歐公投!可見當初英國加入歐共體就是很勉強的,早就有脫歐的意思!

英國人的自我優越感,讓英國在歐盟中處於特殊的地位,比如保持自己的貨幣英鎊,不用歐元;保持自己的簽證,不用申根簽證。讓歐洲人感覺英國在歐盟內是三心二意,只想佔好處,不想承擔責任;

而英國民眾則認為他們每年給歐盟貢獻近百億英鎊的預算,簡直是上當受騙,冤大頭!出了錢,還要聽法德那幫傢伙指揮,英國說話的餘地都很少!

其實,英國在歐盟內部說話機會少,影響力小於法德,是英國人自找的,歷屆英國首先都認為跟美國老大關係最鐵,我家的核武器三叉戟導彈都是美國賣的,你們有嗎?所以在歐盟內部,英國向來以美國代理人自居,遇到歐盟跟美國利益衝突的時候,都幫美國說話!比如伊拉克戰爭,就只有英國跟著美國打入伊拉克,法德都沒參加,還表示譴責!

一個大家庭有不同意見很正常,關鍵是上屆首相卡梅倫在遇到民意支持度低迷的時候,搞了一個脫歐公投,來顯示自己對歐洲,對英國的重要性,結果在一幫網路水軍的搗亂下,本來以為脫歐公投肯定是不會通過,讓英國保留在歐洲之內,然後卡梅倫就可以以此來要挾歐盟,你要不給英國好處,我就搞公投離開歐盟!

結果公投結果出來,大跌眼鏡!竟然通過了!卡梅倫也沒了脾氣,黯然下臺;

脫歐公投通過,自然要實施好脫歐的事項,比如重新建立邊界,重新建立口岸收取關稅,等等一系列問題需要跟歐盟商量,梅姨上臺就是為了給卡梅倫揩屁股的;

脫歐說容易也容易,不就是脫離歐洲嘛,本來英國就不在歐洲大陸上,說難也難!

此前還為了英國脫歐補償給歐盟的費用,貿易規則問題,通關便利問題等等問題上英國跟歐盟吵的不可開交,英國內部也為這些問題吵的不可開交!

目前問題主要集中在北愛爾蘭邊界上,由於歷史原因,北愛爾蘭是英國領土,英國脫歐以後,北愛爾蘭是不是要立刻跟愛爾蘭建立邊界,歐盟的意思是過渡期內北愛爾蘭依舊按歐盟規則,可保障歐盟和英國的利益,英國內部反對者表示這將事實上讓北愛爾蘭獨立;

本來原定英國於今年3月29日正式脫歐,結果給這些吵鬧給攪局了,梅姨急匆匆趕往歐盟總部,經過緊急協調,推遲到今年10月31日。

縱觀梅姨這幾年跑前跑後,議會裡脣槍舌劍,就是為了脫歐問題!

老金認為,脫歐問題突出了西方所謂民主的軟肋:

首先在利益糾纏不清的時候,容易引發意外!以總體利益來說,英國留在歐盟,對雙方都是利大於弊,但被少數人進行大範圍鼓動之後,脫歐公投真成就了英國脫歐!

其次,各方利益接近時候,互不相讓,沒有結果就是最壞的結果!所以媒體一再提醒英國民眾,無協議脫歐壞處遠大於有協議脫歐!結果利益相關方還是互掐,多次導致僵局,脫歐不是,不脫歐也不是,再次舉行公投也不行!、

正是這種毫無結果的糾纏,讓梅姨產生了一走了之的念頭!如今問題處理的差不多了,僅剩餘北愛爾蘭邊界問題,估計剩餘幾個月也能搞出個方案來吧,於是果斷辭職!這可能是唯一沒有令人驚訝的首相辭職,大家都預想到了,換了我們,遇到這種糾纏不清,天天干喫力不討好的事,早溜之大吉了!

好好休息吧,梅姨,辛苦了這幾年,該好好歇歇了!

你對此有何看法?期待你的觀點留言:

老金看世界,揭祕國際風雲背後的故事!期待你的關注,點贊!

英國《泰晤士報》報道稱,英國現任首相特蕾莎·梅即將於5月24日辭職,這位英國歷史上第二位女首相最終也栽在了脫歐這個難題上面,上一個倒在這個議題上的是英國前首相卡梅倫。

特蕾莎梅倒在脫歐議題上,最主要還是來自內鬥,連內閣內部都對特蕾莎梅持否定態度,英國各界一致認為特蕾莎梅已經失去了對政權局勢的掌控。其實梅的辭職早有徵兆,英國下議院領袖利德索姆此前已經因為不滿梅的脫歐草案於22日辭職,引發英國政壇的連鎖反應,她的內閣大臣們加入了反對黨保守黨的反對陣英,讓梅姨出現了陣前倒戈的尷尬局面。原計劃於6月初梅還將帶著她的脫歐草案再闖議會,然而如今的形勢已經不可控,梅姨已經沒了再度闖關議會的機會了。

事實上,從卡梅倫到梅姨,脫歐這個問題都是一個老大難。卡梅倫在2015年連任以後還雄心勃勃要參與第三次連任,結果連任後的第二年就下了臺。在英國留在歐盟的那些年裡,「大英帝國衰落」、主權淪喪的說法從未斷絕,英國作為曾經的世界頭號強國和歐洲大陸之外的歐洲國家,一直不願意融入歐盟的體系中去,這和法蘭西的「高盧雄雞」的傲慢是如出一轍的,英國人寧願冒著關稅、市場等很多方面的風險也要從歐盟中走出來,重新構建英國的獨立地位和輝煌,說到底英國寧願實現小我也不要實現歐洲的「大同」,在這個過程中免不了動蕩和衝突,而卡梅倫和梅姨先後成為了英國重現「大英帝國」夢想的墊腳石。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特蕾莎梅當初擔任英國首相,就是為了處理卡梅倫「脫歐」的爛攤子,這也是梅姨最重要的使命。然而現在的問題是,脫歐與不脫歐都將讓英國面臨巨大的危機,梅姨既然無力解決,還因為第二次公投提議「眾叛親離」,索性辭職,把這個燙手山芋還給英國國會。這並不能說明梅姨適是個不負責任的領導人,只能說是英國的民主政治不好運行。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23日報道,當地時間週三(22日),因對特雷莎梅新版「脫歐」協議草案感到不滿,部分保守黨議員紛紛向特雷莎·梅施壓、要求她儘快辭職。這已經不是梅姨第一次被逼下臺的情況了,之前因為脫歐問題,梅姨一直與保守黨保持著僵局,保守黨與工黨的談判也一直沒有實質進展,並且梅姨的脫歐計劃在此之前已經遭到過三次否決。

而就在今天,《泰晤士報》23日發布消息稱,因特雷莎?梅與英國內閣在「脫歐」問題上分歧不斷,所以預計她會在24日宣佈辭去首相一職。這一條消息出來之後英國人都炸鍋了,有些人表示理解,有些人表示難以置信,就在人們對這一條消息表示懷疑時,英國廣播公司(BBC)、今日俄羅斯等媒體又先後報道梅姨辭職的消息,證實了該事件的真實性。

其實特雷莎?梅在很早之前就承諾過,一旦脫歐協議在國會過關,她將辭去首相一職,只是一直沒有提出辭職的具體時間。因為英國現在的「半脫歐」狀態,引發了英國的各種社會矛盾和政治危機,這次梅姨在新的脫歐協議提出了第二次公投,希望再公投一次找到英國前進的方向。而恰恰因為這一提議,讓很多大臣對梅姨表示不滿,本月22日,英國下議院領袖利德索姆已經宣佈辭職,成為退出特蕾莎?梅政府的第36位大臣。

資料圖| 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右)與英下議院領袖利德索姆(左)

現在英國政壇對於梅姨而言,外有工黨的不信任案壓迫,內有保守黨脫歐派的質疑與要求下臺,可謂是寸步難行,稍微走錯一步還會成為英國的罪人,這個首相有誰敢當,既然不敢當,只能一辭了之。


英國首相特蕾莎梅或將在五月二十四日宣佈辭職?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從英國方面的政治動作來看,現任首相特蕾莎梅並不是在脫歐的困擾下主動辭職,而是由於在脫歐一事上遲遲沒有作為,遭到了本黨派的拋棄,被逼無奈之下、只能選擇退出政壇。可以很負責任地說,特蕾莎梅的政治生涯成為了英國民主鬥爭的又一犧牲品,是一個無辜的泄憤對象。

根據英國著名媒體《泰唔士報》的報道,該報紙預測:在下議員領袖利德索姆辭職、拋棄特蕾莎梅之後,失去支持的特蕾莎梅將會在5月24日主動宣佈辭職

@ 垂死掙扎、上當受騙、註定毀滅——遭到眾多保守黨議員拋棄,即將成為脫歐泄憤對象的現任首相特雷莎梅

從表面上看,特蕾莎梅之所以在短時間內就眾叛親離,有可能在五月二十四日主動辭職,是因為其在五月二十一日提出的《退出協議法案》招惹了大多數英國議員的不滿,絕大部分英國議員認為,這份草案極大地破壞了英國的主權,損害了英國的國家利益。在這份《退出協議法案》的刺激之下,英國自脫歐動亂以來積累的弊病再次爆發出來。現任首相特蕾莎梅不幸地成為了英國內部鬥爭的犧牲品。

根據相關媒體預測,特蕾莎梅有可能在五月二十四日同1922委員會主席會面之後,主動辭去首相職位。據悉,1922委員會有權利改變保守黨的規則,重新發起針對現任首相特蕾莎梅的不信任投票,而從現在保守黨對特蕾莎梅的失望態度來看,特蕾莎梅難以在這場不信任投票中倖免,只能以卸任收場。

@ 由於5月21日提出的新草案,《泰唔士報》預測特蕾莎梅將會在5月24日主動辭職

不過根據1922委員會副主席的預測,特蕾莎梅並不一定會在五月二十四日卸任。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如果脫歐不出現新的巨大的轉機,失去保守黨支持的特蕾莎梅必然會丟掉首相職位。但是,選擇新的保守黨領袖需要一定的時間,即便在5月24日之後立即開始對新保守黨領袖的競爭,至少也要兩三個月才能出現新的結果。說的簡單一點,現任首相特蕾莎梅確實失去了保守黨的支持,確實沒有辦法再繼續擔任英國首相,但是由於保守黨內部從來不是一個團結一致的整體,它們需要一定的時間重新競爭,選出新的領導人。

因此,如果特蕾沙梅想要繼續擔任英國首相的話,她完全可以在沒有在下任保守黨領袖出現之前,繼續擔任英國首相——如果特蕾莎梅願意繼續為英國付出或者想要再次放手一搏,那麼她至少還可以在兩個月內擔任英國首相。

@ 如果特蕾莎梅堅持,那麼她還是可以繼續擔任英國首相的

但是從特蕾莎梅的一貫態度來看,她似乎並不願意在脫歐泥潭之中一直堅持下去。因此很多英國媒體預測,特蕾莎梅也許會在大勢之下保留自己最後的尊嚴,在5月24日時選擇辭職。

這一切的根源,就是因為在英國內部態度分裂的前提之下,無論選擇脫歐還是二次公投,特蕾莎梅都會得罪另一半的英國勢力。在這樣的形勢之下,她很容易就會在某一項決定之後成為成為脫歐的又一犧牲品。

@ 英國內部觀點並不一致不穩,脫歐派在宣傳時隱瞞了部分關鍵事實,以至於在脫歐事業正式啟動之後,曾經同意脫歐的英國民眾大失所望,紛紛轉變了自己的態度

受英國內部分裂態勢影響,自從特蕾莎梅上任以來,英國內閣更換了幾十位重要成員。因此,特蕾莎梅的卸任其實是必然的,只是她終於在五月二十四日迎來了這一刻而已。

如果舉一個形象的例子,現在的脫歐英國就像過去的清王朝,如果沒有一個大的事件徹底把英國打醒,不論誰成為英國首相,都會以悲劇收場,特蕾莎梅只是恰逢其事。


註:英國就像過去的清王朝一樣,明明實力已經衰退很多了,還總是自高自大。

既想在歐盟中獲得權利和地位,又不想為歐盟付出;想在脫歐之後重新讓英國崛起,但是又遠遠難以實現這件事。


如果我是梅姨,我也會選擇辭職,這不是說對不對的起當初自己的承諾的問題,而是說現在的英國關於脫和不脫歐的問題,或者說英國首相的位置本身就是一個燙手山芋。

一切的起因必須要講到08年的那場金融危機,事實上現如今全球很多局勢追根溯源,跟08年的那場金融危機脫不了關係,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後,全世界針對這個金融危機的問題提出過兩種方法,第一種抱團取暖,也就是類似於歐盟一樣,大家互相之間承擔債務,一旦誰的經濟好轉,可以反哺給組織。

但是這一招不行,為什麼有人欠債太多還不起,連組織都不願意替他還,你比方說前幾年一直報道的歐盟哪個國家欠債多少多少,引起其他國家反感,這種新聞層出不窮,但是歐盟既然願意這麼做,那就算是喫屎,也得閉著眼睛,捏著鼻子把這東西給喫下去。

但是時間長了,那這東西也就出問題了,也有人會對這種情況產生反感,什麼人經濟已經開始發生好轉,但是卻被歐盟死死拖累的人,英國就是其中之一。

就在這個時候,其他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認為也有自己的方法可以提高自己本國經濟什麼人吶,特朗普特朗普搞了一套,把美國曾經的企業掙著回國,且重點發展國內經濟俗稱的貿易壁壘,貿易壁壘,國內物價自己定,而且還能夠享受貿易逆差帶來的好處,何樂而不為呢?所以很多國家也願意照做,但是對於歐盟的國家來講,這一點恰恰學不了,為什麼呢?因為你加入的是歐盟,你一旦設置了貿易壁壘,那其他國家就要跟你收取高額的罰金,你如何避免這個,你只能夠逃離歐盟。

蔣玉實話,英國人為什麼要逃離歐盟,事實上就是想自己設置貿易壁壘,(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或者是增加關稅來增加自己本國收入,緩解自己國內的經濟情況,脫歐那是必然的選項,既然選擇這條路,那就必須得走。

但是英國首腦清楚這一點,英國民眾不懂,英國民眾不懂,歐盟那地方的人更不願意,熱的經濟,那不是說誰的實力強誰說了算,而是誰的聲音大誰說了算,現在歐盟英國人脫歐了,有人就會懷疑你歐盟經濟性的問題,那其他的那些信用指標不給你一個差評,有點兒對不起你。

所以不能讓英國人脫歐,即便英國人想要脫歐也,必須得讓他留下一個代價,否則加入歐盟,脫出歐盟的簡直就是一句兒戲,那對於其他的國家來講,簡直就是要把歐盟給輕視了!

所以無論是誰擔任英國首相,你如果想要解決英國現如今的問題,第一,不準脫出歐盟,加入歐盟。第二,你被民眾給噴到下臺,有你的繼任者可以安安心心地當英國首相,對於多個黨派的英國政治來講,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現在這個僵局是英國人自己造的,全世界就算是美國總統,都幫不了英國人,也幫不了英國首相,所以梅姨這個辭職反倒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