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朱祁鎮和明代宗朱祁鈺原本是非常要好的親兄弟。如果沒有後來的「土木堡之變」和「奪門之變」的話。

明英宗畫像

著名史學家呂思勉先生曾經說過在中國封建王朝的眾多皇帝中英明的少,昏庸的多。究其原因就是後來繼位的皇帝從小到大都生活在深宮之中,他不知道外面的社會是怎麼樣,他也不知道外面的社會是怎麼樣的。他的認知只是在皇宮範圍內,又因為他是皇位繼承人。所有的人都怕他,都讓著他,這樣極益讓他產生對自我認知的錯覺。這樣的錯覺對於帝王來說有時候會出問題的。你看,明英宗不就出現了這樣的問題嗎?

英宗劇照

明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蒙古後裔也先率軍攻入明朝內地,本來也就是想搶點東西就走。可是,時年二十三歲的明英宗竟然想到御駕親徵(有王振在旁邊鼓搗的原因),不知是不是想到當年太祖的雄姿英發,想到自己是朱元璋的後裔,應該也差不到哪去?可是千算萬算,英宗怎麼也不會算到大明全軍覆沒自己也當了俘虜?本來蒙古想用英宗作為籌碼要挾大明的。可是,時任兵部尚書認為「君為輕,社稷為重」就和太后擁立英宗的弟弟朱祁鈺為帝,是為景泰皇帝!尊英宗為太上皇! 也先看英宗已經沒有什麼用處了,微微一笑,計上心頭!把明英宗放回去讓他們爭去!哈哈,「漁翁得利!」

北京保衛戰時的于謙

於是,他就把明英宗放了回去,景泰皇帝很隆重的接待了英宗皇帝,並且相互推讓了一番,當然這是政客之間的虛偽!之後,明英宗便被迎入了南宮! 景泰皇帝對英宗還是很畏懼的,生怕他又奪了自己的皇位,七年裏,英宗說是住在南宮,實則被軟禁,更為過分的是還派錦衣衛監視!為了使權利徹底在自己手中,景泰皇帝還廢了英宗的兒子太子地位,該立自己的兒子。但是,天不佑幾,自己的兒子也死了!七年後,自己也病重,眼看自己的生命即將結束。英宗又聯合大臣發動政變奪回皇位,不久,景泰皇帝病逝! 景泰皇帝死後,英宗開始清算,于謙被殺,景泰皇帝被剝奪帝號,以親王禮葬於玉泉山,沒能進入皇帝祖陵!

明代宗

景泰皇帝受命於危難之際,拯救於國家於危難之中,當政七年,勵精圖治,百姓生活也算可以!為權利,囚英宗,被奪位,去帝號,後世念其功績,承認帝位,上廟號,是為明代宗!

明代宗應該說是大明王朝危難之際的救時之主,至於景泰帝為什麼身後無名,那也只是權利鬥爭的結果!自古最是無情帝王家!他在乎權利,哥哥明英宗也在乎權利,權利面前,親情就顯得有點微不足道了!

英宗、代宗劇照


明代宗朱祁鈺是明朝一個比較悲劇的皇帝,他是明宣宗朱瞻基的次子,英宗朱祁鎮的弟弟,年號景泰,在位8年。嚴格執行嫡長子繼承製的大明王朝,按道理來說皇位是輪不到他的,要說他怎麼當上皇帝的,我們還得從土木堡之變說起。

土木之變亦稱土木堡之變、土木之禍,指發生於明朝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北征瓦剌的兵敗事變。土木堡是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境內的一個城堡,土木堡坐落於居庸關至大同長城一線的內側,是長城防禦系統組成部分。

正統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師也先侵犯他人領地,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慫恿下,不顧羣臣勸阻,把年僅兩歲的皇子朱見深立為皇太子,令異母皇弟朱祁鈺留守,親率大軍出征。軍政事務皆由王振專斷,行軍路線屢變,士兵疲憊不堪。兵部尚書鄺埜一再要求入居庸關,以保安全,但王振不準。後勤不續退至土木堡時王振下令移營,饑渴難忍的軍士一哄而起,人馬失序,瓦剌軍趁機進攻。明軍倉促應戰,所以兵敗,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等66名大臣戰死。

當時京師精銳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老弱士卒不到十萬。于謙力排眾議請郕王調兩京、河南備操軍,山東和南京沿海的備倭軍,江北和北京各府的運糧軍馳援,人心漸定,也先送英宗回去,要求守城者開門,于謙等大臣私立郕王為帝,並親自守城拒絕也先送英宗回京。

我們的代宗就這樣在於謙等的擁戴之下即位了,他任用於謙等賢能,並剪滅了王振餘黨,大明王朝為風氣之一振。然而,造化弄人的是,在土木堡之變兩年之後,自知攻佔北京無望的瓦刺人把那個既不英也不明的英宗送了回來。 天無二日,國無二主,代宗的內心對此是拒絕的,但礙於情面,他只好把英宗軟禁軟禁於冷宮之中。

為了使江山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他甚至廢了皇太子-英宗子朱見深,改立自己的獨子朱見濟為皇太子。不曾想朱見濟被立為太子不久就夭折了,正直壯年的他也在30歲的時候得了一場重病。而此時的政局風雨波詭,石亨等小人因於謙的仗義執法觸犯了自己的利益,夥同其他姦邪和英宗發動了奪門之變。成功後的英宗廢代宗為郕王,並迫不及待的對自己的弟弟下了毒手。之後,並不准他入葬皇家陵園。代宗這個大明的再造者就這樣以悲劇而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給世人留下無限遺憾。

所以,為什麼英宗不讓代宗入皇家陵園?答案一目瞭然了。首先,復闢後的英宗認為代宗是鳩佔鵲巢,皇位本屬於自己,代宗的做法無君無父,和反賊無異,特別是待了幾年冷宮的他對此更是確信無疑。

其二,一個被打壓的很慘的代宗有益於自己剪除于謙等代宗的勢力,培植自己的勢力。要是代宗還能名正言順的入皇家陵園,那麼,天下的老百姓就會認為代宗是合法的,自己居太上皇位多年,號召力肯定是不如代宗的。要是代宗系勢力打著為他復仇的口號造反,自己未必保得住皇位。

最後,他對代宗廢除自己的兒子朱見深的太子之位的做法一直是耿耿於懷的。雖說自己是兵敗被孚,但是,之前是立過太子的。即使當時情況危急,代宗當上皇帝,也不應該廢除朱見深的太子之位。 基於以上幾點原因,英宗不讓其進皇家陵園也就很好理解了。但一個庸才取代一個英主實在是滑天下之大稽。所幸的是,朱見深即位後,有感自己的叔叔為大明作出的貢獻,恢復了其皇帝的名譽。

對此,你是怎麼認為的呢?歡迎與筆者探討!


向敬之

北京十三陵,即明朝皇帝陵墓集羣,埋藏的陵主則為明成祖遷都北京後的歷代皇帝。

然而,成祖遷都以降,經歷了十四任皇帝,明代宗景泰帝卻因為英宗發動奪門之變,復闢二度稱帝,遭受了一系列不公平的待遇,其中就有一條為他死後不得葬入皇陵。

景泰帝朱祁鈺確確實實做了七年多的皇帝,對於明英宗朱祁鎮在土木堡之變被俘後,拯救了大明劫。他在能臣于謙等人的幫助下,整頓和改革了政治、經濟、軍事等,使明朝轉危為安、亂後中興。景泰帝在政治上不失為「英主」(沈德符語)。

他的及時繼立,杜絕了瓦剌欲挾英宗吞沒明朝的意圖,迫使其放還英宗。天無二日,代宗戀棧帝位不說,反而將親哥英宗幽禁南宮,且百般屈辱,同時改變了原定英宗太子繼續為儲的約定。

英宗不甘屈辱,最後在大將石亨、文官徐有貞、太監曹吉祥等人的幫助下,利用代宗重病,發動奪門之變。英宗復闢,廢代宗為原封郕王,痛斥其「不孝、不弟、不仁、不義,臭名昭著,神人共憤,上天震怒」,並將其幽禁於西苑。

不久,代宗病逝,被英宗給以惡謚曰戾,按親王禮葬在北京西山。既然英宗不承認朱祁鈺為皇帝,也就無法葬入皇陵成為獨立的陵主。即便憲宗即位後,恢復代宗的皇帝之名,並將其郕王墓改建為景泰陵,但他已下葬八年之久,不便再動遷入明帝皇陵羣。


土木堡事變之後,由於明英宗被俘虜當時的太子朱見深又太小,大敵當前,國自是不可一日無君。於是在於謙和皇太后的支持下朱祁鈺登上了皇位。朱祁鈺在位期間也算是給力,不僅解除了北京危機還清除了宦官王振一黨。

皇位坐上癮了,習慣了萬人朝拜的日子,自然不願再屈居人下。也不知道是出於什麼原因,明英宗突然被放歸來。此時的明代宗朱祁鈺自是拒絕退位,於是他將明英宗軟禁於南宮內。不僅如此,日益膨脹的權勢之心讓朱祁鈺想廢掉當時的太子朱見深,由自己的兒子取而代之。但迫於羣臣反對,一直不敢付諸行動,為此他甚是苦惱。此時他的親信太監興安給他出了一個主意,一個在市井之間廣泛使用卻最終讓他貽笑大方的主意——送禮。

收人錢財,替人消災愛,何況是皇帝大人親自行賄。不久之後,就有人上奏更換太子,朱祁鈺交給大臣討論,最終多數人選擇同意,就這樣朱見深的太子之位,以極其滑稽的方式被廢掉了。不過朱祁鈺雖然費盡心機,但他唯一的兒子沒過多久就病死了,而且朱祁鎮也發動了奪門之變,重新奪回了皇位。

朱祁鈺雖然沒有實現自己長久霸佔的皇帝的夢想,但他以皇帝之尊向大臣行賄,在這件事上,也算是做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朱祁鎮奪回皇權後認為朱祁鈺這種不忠不義之人不能進皇陵,況且對於其曾在位這事是不予承認的。


明代宗景泰八年,代宗皇帝朱祁鈺病重,此時作為太上皇帝的明英宗朱祁鎮已經在南宮被軟禁了八年,他對外面的事情一無所知。一天夜晚,宦官曹吉祥和大臣徐有貞趁明代宗病重發動奪門之變,接出英宗皇帝,史稱奪門之變。英宗於奪門之變後第二日正式複位,複位後的明英宗立即做了幾件事:

一、廢明代宗:明英宗將景泰帝廢為郕王(郕王封號為代宗即位上的封號),廢明代宗皇后杭氏,並毀掉了杭氏的墓穴,從此她作為明代宗繼後的身份再不為正史所認可。追廢懷獻太子朱見濟為郕王世子,直到明朝滅亡,朱見濟也在未被承認為太子。已經被代宗廢為庶人的汪氏被複為郕王王妃。從宮中遷往郕王府居住。

二、明英宗複位後,立即將于謙以謀逆的罪名處死,所有擁立有功的大臣:石亨、徐有貞,宦官曹吉祥都被封為大官。此時已經被廢為郕王的朱祁鈺被遷往西內,十多天後暴死,年僅30歲,明宗將其按親王禮葬於西山,並給了他一個惡謚號「戾」。同時名除郕王妃汪氏以外朱祁鈺所有妃妾殉葬,夷平代宗生前為自己所建的皇陵。

從明英宗即位後的種種措施,我們不難看出他對弟弟朱祁鈺的八年皇帝生涯是不予承認的,包括後來明憲宗朱見深為叔叔平反後上謚號時,也選擇了「代宗」這樣一個稱號,就是說朱祁鈺本是在英宗被俘的特殊時期代皇帝執政的。當然,明代宗即位後廢除了太子朱見深,反而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這也是讓英宗最受不了的一件事兒。此時我們無法得知被廢為郕王居於西內的朱祁鈺的心境如何?他是否為當初迎回英宗是沒有及時歸還皇位而後悔不已呢?

原創:歷史課課代表


因為明英宗認定代宗的皇位不合法,是竊取他的帝位,所以死後就沒有給於皇帝的規格!

明英宗15年,土木堡事變,明英宗被也先俘虜,大明皇位空缺,明英宗在親徵前已經封自己兒子,也就是後來的明憲宗朱見深為太子,封自己的弟弟也就是後來的明代宗朱祁鈺為監國。然而一去不復返,讓大明的皇位出現空缺,本來按理應該明英宗兒子朱見深繼位,可是當時面臨幾個問題,1.朱見深太小了,小娃娃才2.3歲,2.當時也先抓了明英宗之後直接帶部隊攻打大明首都北京,而北京原先的拱衛部隊都讓明英宗帶去戰敗,京城及京郊已經沒有大明的部隊保護了。所以,在當時代理兵部尚書于謙(不是蒙古國海軍司令的女婿)以及當時的皇太后支持下,朱祁鈺坐上了皇帝寶座,還有個補充條件就是朱見深還任然做他的太子。

隨後,在明代宗的支持下,朝廷清除了王振一黨,同時打贏了北京保衛戰,皇帝位置基本穩定下來。後來機緣湊巧,明英宗給放了回來,因為此時明代宗已經是皇帝了,很害怕明英宗回來搶皇位,於是就把明英宗給軟禁在南宮內,喫喝待遇都很差,過了幾年就明代宗感覺自己皇位十分鞏固了,就提出更換太子,把朱見深給廢了,換成自己的兒子朱見濟,這個朱見濟也是沒有福氣,沒有幾年就病死了。

到了明代宗8年,明代宗生了場大病,跟于謙有矛盾的幾個大臣太監,明代將領石亨、政客徐有貞、太監曹吉祥等擁戴被朱祁鈺囚禁在南宮的明英宗朱祁鎮複位的政變。史稱奪門之變。明英宗復出又重新當了皇帝。對於自己的弟弟,有奪皇位之狠,有被軟禁的羞辱,又有自己兒子被廢太子之仇,因此根本不承認明代宗的皇帝地位。在明代宗死後也沒有給於皇帝陵墓的規格,只給了個親王的待遇!


明顯是為了讓自己復闢顯得更正義吧!一個沒有皇帝本事,卻總是賴著那個位置不放!明朝走向衰亡它有主要責任!它要是個官員也是個只知道要權利的庸官!


一者,英宗被困之時,代宗並不積極營救。

二者,人好不容易回來了,又被代宗囚禁了幾年。換了你你能讓這個霸佔自己位置的人進皇陵?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