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妊娠第28周之後至妊娠第37周之前,出現不規律的子宮收縮伴有宮頸縮短就可疑有早產或者先兆早產了。

根據《早產臨牀診斷與治療指南》(源自《中華婦產科雜誌》2014年7月第49卷第7期481-485)中關於早產狀態的相關描述,當妊娠28周至37周之間出現規律性的宮縮(4次/20分鐘,或者8次/小時)但不伴有宮頸擴張,超聲測量宮頸長度小於或等於20mm的狀態被稱之為先兆早產。

對於宮頸長度小於2.0cm的先兆早產患者,可以使用宮縮抑製劑進行治療。

目前常用的抑制宮縮的藥物包括:

鈣通道阻斷劑(如硝苯地平)、前列腺素抑製劑(如吲哚美辛)、β2腎上腺素能受體興奮劑(如鹽酸利托君)、縮宮素受體拮抗劑(如醋酸阿託西班)。

當然,使用哪種藥物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和經濟情況綜合決定。

另外,妊娠32周之前還應該使用硫酸鎂注射液進行胎兒神經保護,同時使用促胎肺成熟藥物,促使胎兒的肺部加快發育,爭取在盡短的時間內抑制子宮收縮,延長孕周,並促進胎兒成熟。


每個人的情況是不一樣的,孕30周左右如果沒有明顯宮縮,單純看宮頸長度並不能預測早產。

而且沒有證據表明孕晚期宮頸長度偏短就需要服用抑制宮縮的藥物,也沒有證據表明常規服用抑制宮縮藥物能預防早產。

實際臨牀工作中,特別是經產婦,孕晚期很多宮頸都不長,甚至宮頸都已經開大,但是仍能等到足月分娩。

所以單純是宮頸短嚴密觀察就可以,不需要常規服用抑制宮縮藥物。但是有出血或腹痛的話,則需要去醫院治療。而且早產的治療也不僅僅是光用抑制宮縮藥物的,重點還要做好減少新生兒窒息的相關治療。


這個孕周如果有有規律的宮縮一般醫生會收你住院的,其他情況都正常的情況下一般會給你打抑制宮縮的葯,同時會打促肺針,防止萬一壓不住的時候寶寶出來也不至於肺發育得不好。如果壓住了你就好好養胎吧,畢竟30周還小,寶寶出來了不但他身體受罪你還花很多金錢,且以後寶寶各方面機能都不會太好。


自己最好不要服用,到婦幼醫院孕檢時問下醫生


如果有宮縮像你這種情況需要住院治療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