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決定國運,國家的實力最大頭就是其經濟,從古到今都是如此,這個問題從孫武一直討論到今天,呵呵,已經討論了兩千多年(其實《禹貢》裏核心的問題還是經濟,那要算就是4千年前的事了),估計還會討論下去,一直到永遠。

這麼說吧,如果一個社會的經濟活動水平太低的話,你就連一個提供最基本服務的政府都養不起,那基本就是原始社會的水平。《禹貢》裏講大禹花了十三年才讓兗州達到其它八州的耕作水平,為何?如果沒有足夠田地的產量,那個賦稅從何出?那些官員喫什麼?喝西北風嘛?

其實諸侯制已經是以最小的代價來管理社會了,但那也有個最低管理成本。


一、經濟實力是軍事力量的基礎

對於一個人而言,生存和繁衍是第一位的,而對於一個國家而言,亦是如此。

現代以前,各國家民族等共同體之間的生存鬥爭之殘酷是超乎想像的。

經濟實力是軍事力量的基礎,也就決定了能否在殘酷的生存鬥爭中生存下來。

試舉一例 西漢初年,經過戰國,秦朝,楚漢數百年戰火摧殘,民生凋敝,開國皇帝出行都找不出六匹毛色一樣的駿馬。此時,匈奴來襲,漢朝只能忍氣吞聲,通過和親等外交手段求和。等經過數代修養生息後,經濟大為發展,國庫裏穿錢的繩子都腐爛了,這時,漢武帝纔派衛青霍去病等征伐匈奴,並一舉殲滅匈奴主力,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二、經濟水平發展使社會治安更穩定 寧為盛世犬,不做亂世人。為何,因為在亂世,一切秩序崩壞,人的基本權利得不到保障,絕大多數平民要受到天災人禍的毀滅性打擊,中國歷史上經歷過數次人口銳減。每一個現代人,其祖先都是在無數次大滅絕中堅強存活下來的。

而經濟發展以後,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大部分人都會維護秩序,秩序反過來保障每個人的權利。

三、經濟水平決定生活水平

現代的絕大多數人,即便是社會底層,都能夠享受到比古代帝王更多更好的服務,如醫療、交通、飲食等。 比較直觀的指標便是壽命。人生七十古來稀,到現代已是稀鬆平常。 對比非洲因飢餓而死去的兒童與發達國家的兒童,就知道經濟有多重要了。

總結

經濟發展了,國家不易滅亡 經濟發展了,人民更加安全 經濟發展了,生活更加舒適


經濟不能片面的看作是國家的實力的一個特徵或者指數。經濟是基礎,是決定上層建築的。國家一切外在力量的展示,都是經濟實力的體現。當然,經濟並不只是GDP與人均GDP那麼簡單。還有很多維度的衡量,比如說整個經濟體的發展潛力,這可能跟本國對於科技、創新、教育、醫療等層面的發展水平以及政府的重視程度密切相關。我們都承認美國是最強大的國家,這絕對不單單是因為它GDP是全球老大這一個原因。
大秦帝國的崛起,根本原因不就在於耕戰麼,因為商鞅變法,鼓勵農業生產,導致了經濟的快速發展,變法後,秦能遷都,能鳥槍換炮,牛車變馬車。之後纔有了鐵血秦軍的攻城略地。同樣漢武帝能揚鞭大漠,也是文景之治積累下來的超雄厚的經濟實力,大漢鐵騎才能北擊遊牧民族,馳騁河西走廊,遠徵西域荒漠。
1、貧賤夫妻百事衰。一個家庭尚且如此,何況一個國家!現在歐洲很多發達國家的政局不穩定,就是因為以前經濟形勢發展好、有錢福利好,老百姓安居樂業,現在經濟發展形勢不樂觀了,沒錢了,要削減福利了,老百姓肚子都喫不飽還會安居樂業嗎?社會的不穩定造成了政局的不穩定,政局的不穩定又反過來影響了政策和措施的延續性和穩定性。2、經濟的好壞對國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可以對比朝鮮和韓國。如果你覺得朝鮮好,可以去住一段時間。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