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的网上论坛中,如果遇到和我们持不同观点的人,我们经常设法证明他们是错的,并且把他们的错误归因于见识少、学识浅、思考欠认真、未认真阅读我们的文字等等。但我们却很少想到,他们的不同观点的来源,可能是一段独特的生活经历、一种说不出的感受、一个未解的疑问等,即使他们的观点和我们的存在冲突,但他们的思考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角度,能给我们一个开阔眼界和思维广度的机会。

有时我们急于反驳那些提出不同观点的人,往往是因为我们觉得自己的思想受到了挑战而未受到应有的尊重。我们拚命想要让那些阅读我们的文字的人都获得与我们一样的观点。但别人的一条评论,未必是一种挑战,可能他只是想提出一个疑问,或贡献一种不同的思路。急于反驳这类人,甚至给他们贴上负面的标签,让我们错过了开阔眼界和思维广度的机会,把我们思维局限在「我就是对的」的狭小范围内,同时也伤害了别人。

有时候,脑中两个相矛盾的观点是可以共存的,即使我们很难避免偏向其中一方,我们也能够同时往不同的方向思考,从中还能得到「原来还可以这样想啊」的快感。R.

C. Solomon 和 K. M. Higgins 的《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对每一个哲学话题,都列举数个哲学家、哲学流派的不同观点放在一起,让我们感到「这也有点道理,那也有点道理」。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必须用一种思想排斥另一种,而不能用兼容并包的方式去思考呢?

我愿把这种思想方式命名为「连续体」,它体现了不同观点中即相冲突又相连通的状态。若想构建一个连续体,冲突的双方首先需要信任彼此,要勇于相信对方既不是骗子也不是傻子,而是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的,每个人产生自己的看法必有其背后的原因。接下来需要分析:双方产生分歧的这个话题,双方对它的理解是否完全一致?其内涵、外延有无出入?若不一致,则背后的原因在于双方对这件事的理解不同;若一致,则背后的原因在于双方各自有一些其他观点,让双方在这件事上看法不同。在两种情况下,双方的观点都可以同时是合理的。如果双方愿意敞开心胸不带偏见地倾听对方的想法,双方的想法就能相互连接,构成一个整体,我们称之为连续体。

这就是建设性沟通:在「连续体」的思考方式中,人们不再努力战胜对方,而是努力从对方中获得一些新东西,与自己已有的思想结合成更大的思想体系。这样,每一种不同的看法都能在连续体的思想树上插上一根新枝。即使可能是错误的观点,它也能贡献新的思路,因为人们正是在在错误中总结经验中不断学习,一步步前进的。所以大胆拥抱不同的观点吧!从今天开始,用「连续体」的方式思考,构建我们共同的连续体吧!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