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害!光是一个「握球」就讲的落落长,写完发球不知到哪天哪月了,当然,品质是不能妥协的,请各位耐心等待啰,让我们继续后面的动作分析:

 

《2. 站位》(以右手持拍为例)


  左右侧的站位由于身体与左右发球区相对角度的关系,为了能将球分别发入左右侧各自的两个角落,因此在站位上左右两边略有不同:

  站在「右侧」发球时,由于发球区位于身体的左前方,容易配合腰部转动方向施力,因此站位一般如上图所示,前脚与底线约略平行或呈约45度角以内皆可,视个人的肌力状况调整(年过四十后大概就只能站到45度了,男人的悲哀,腰不够力啊 T_T|||)




 

  至于「左侧」发球的站位,由于发球区变成在身体的右前方,不利于腰部的转动,因此必须加大身体与发球区的角度,以便让腰部有足够的转动距离,站位变成前脚大约与底线平行,不要脚尖指向底线(容易让身体面向前方开掉,不利于转身扭腰),而后脚放在前脚的后侧方,脚跟连线约和底线呈45度角,双脚张开略比肩宽一点,实际上则看个人的习惯及体能而定,但脚跟连线一定要和底线呈「锐角」


  发球站位和单手反拍转身的预备动作类似,都是要以站位让身体侧背对著击球方向,以便有助于自然向后转动腰部储备击球所需的肌力。


  当然,如果你有当年马克安诺的「狗公腰」,尽管将后脚再往后拉到整个背对球场也行(看他前两年的站位,后脚有离底线比较远了,毕竟岁月不饶人,感叹啊),现在大多数的选手站位双脚都比较开一点,主要原因是在「拉拍降拍」「提拍向上」时,让身体可以加大由后前移的幅度,借由「重心前移」所带来的「动能」也能加诸于击球上,以增加发球威力。



  好了,「站位」讲完了,不了的地方请再留言提问啰。


《3. 握拍》(以右手持拍为例)


  参考以下的图片,列出握拍的几个重点:

 

 


  •  握拍时「虎口」约对著拍柄上方左侧的「棱线」「斜面」,发平击球时靠向「棱线」以便让拍面容易正对著球,发(上、侧)旋球时靠向「斜面」,让拍面击球时自然产生角度。
  • 食指略往上提与中指分开「扣住」握把,这是为了增加击球时手腕下压的「施力支点」,让手腕容易施力。
  • 后方三指并拢握住,拇指扣压在中指「侧上方」,作为甩拍击球时对抗球拍向上「离心力」的握力来源。
  • 拍底尽量不要超出手掌,扣拍击球时,手腕会向下折,握拍太靠上侧容易卡住手腕,而且会让球拍本身的力臂缩短,减弱甩拍动能。
  • 手掌如上面最右图所示,由虎口至腕底「斜向」包住拍柄,符合手掌内凹形状,让拍柄与手掌「接触面积最大化」,增加「摩擦力」,以抵抗甩拍时产生的「离心力」

  再恭请费哥帮我们示范一下:



   好了,「握拍」也讲完了,总算要正式进入发球动作了吧?很抱歉!还有一动呢,别急。

 


《4. 发球前置动作》


  「这啥啊,不是球抛上去卯起来用力锤下去就是了吗?哪这么啰嗦的」,请忍耐一下,这段很快就讲完了。


  一般选手在站定后到进入抛球动作前,总是会有各自特殊的「前置动作」,最简单的大概就是拍拍球就算了,有的呢还来个胯下运球,或是上下抖动一下拍柄,以纳豆为例,他的前置动作大约如下:

 

  1. 用球拍拍几下球(顺便调整内裤)整理鬓角拨到耳后。
  2. 用手拍几下球,同时持拍左手重复「握」「放」拍柄,放松手臂肌肉。
  3. 身体前后轻微晃动, 同时持拍左手又在重复「握」「放」拍柄(感觉像是确认握拍位置)
  4. 最后左手放松「轻握」球拍,进入发球动作。

个人的看法认为这些前置动作都不是毫无意义的,对选手来说,几乎就跟「仪式」一样,除了比赛之间用来平稳呼吸、暂作休息之外,最重要的是以一连串的动作逐渐精确调整「韵律」,让身体各关节「同步(对时)」,以便「精准重复」复杂的发球动作。

 

好,这回真的讲完了,够快吧!下篇就让我们正式的进入「发球击球动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