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覺得很合理啊。首先,規劃軌道時,只能假定木星是一個質點來算的;而當地球靠近木星時,由於木星本身是一個流體星,加上地球引力,以及自身內部劇烈的運動(木星中地球那麼大的風暴就是最直接的說明),那麼它的引力中心在較近距離,就不能看成在某個點了,必然發生可觀的改變(擾動),而且非常可能朝地球方向改變,造成引力的激增(相當於木星往地球移動一段距離) 。個人覺得,這個設定非常好,現實永遠很複雜,哪怕根據萬有引力計算軌道這種,對現實世界來說也是很複雜的。


因為沒錢了。劇組沒錢了,做不起特效了。

我們可以看一下原來的設定。

出處是 @朔方 編撰的《流浪地球電影製作手記》。

借用一段 @娛樂資本論 的文章,可以看出了,電影製作方拍了4K+個鏡頭,但是受制於經費,只能用2K個。

只能解釋為,劇組沒錢了,或者說,作為一部「試水」的作品,劇組方也不知道小破球到底能走多遠,在電影里就暫時放棄了這部分設定了。但是木星總歸要懟的,不懟不爺們。那就只好先隨便編個理由讓地球懟木星吧。

P.S.看電影的時候,我就在想,為什麼不拍過小行星那段,那段也是全篇的高潮之一啊。現在小破球如此成功,如果有第二部第三部的話,但願能補上吧。


1.從停轉到逃逸,軌道已經算了幾十年了,最後還給算錯了。

2.請不要把大家都想的只有中學生的水平,以至於「只能把天體當作質點來算」。

液態部分會被地球拉過去是真的,但不至於把本來的轉移軌道變成撞擊軌道,因為木星質量足足有地球的三百多倍,體積是地球的一千三百多倍,然而木星自轉一周只需要不到十個小時,木星表面如此之大的線速度,地球根本就拉不住木星表面的什麼東西,在木星眼裡地球就是個弟中弟。

相比之下,地球只有月球質量的八十倍,地球不但捕獲了月球,而且完成了對月球潮汐鎖定,仍然沒見到地球上的大氣和海洋因為月球潮汐作用匯聚了之後把月球扯下來了啊。

與木星密度相近的是什麼知道么?是太陽系大哥大…太陽自己。各大行星轉了數十億年了沒聽說那個行星嚇的太陽引力激增然後被吞沒的故事。

3.一般的轉移軌道甚至不需要發動機點火,也就是說地球上所有的發動機全部熄火的狀態下也應該可以完成轉移的才是正常的引力彈弓。

值得一提的是,原著中並沒有這個橋段,就是簡單的掠過而已,這是導演抓住的點拍成的電影。

順便一說,這確實是個硬傷,沒什麼好隱瞞的,包括爆炸了之後根本推不走地球,因為能推走地球的力會把地球先擠碎,但都罪不致死。


我看到有人說沒錢,但這跟沒錢有啥關係啊,分明是導演和編劇腦子沒有轉過彎,直接設定為「因為接近木星,地殼受到木星潮汐力影響而不穩定,並出現多發地震,導致大範圍停機,所以過度接近木星」不就行了?這隻要一句話,就會讓故事的合理性大大加強。

考慮不周就是考慮不周,幹嘛找那麼多客觀原因呢?


本來就不合理啊

你可以說「設定就是設定」,但是就不要說這個設定多麼符合現實物理規律了--就像網路小說主角千變萬化的穿越方式。


原問題描述【……個人覺得,這個設定非常好,現實永遠很複雜,哪怕根據萬有引力計算軌道這種,對現實世界來說也是很複雜的】。

而事實上,接受過正統科研教育的人都知道:

這世界上有的是【沒有解析解】的問題,絲毫不影響你發論文,你大可以盡情使用各種解析解和近似方法,但請你給出【誤差上界 or 置信區間】

舉個例子,當時各方報道過的中科大潘建偉教授的404公里保密量子通信成果,計算中間就涉及置信區間的問題,為了確保通信安全,置信度按照10^-10的標準去計算(PhysRevLett.117.190501),也就是說進行一百億次量子保密通信,只有一次不能確保安全性。

很難想像一個牽扯人類整個物種存亡的計劃,模擬計算的置信度會比這個更寬鬆,而假設同樣也是10^-10的標準,便是一百億分之一的失敗概率,你要非說有概率發生我也沒辦法,但似乎太過於神奇了,完全不像是正常宇宙能發生的事情——整個流浪地球計劃是2500年,一百億分之一的失敗概率意味著,哪怕這2500年中,每8秒途徑一次木星,全程2500年下來,平均也只會發生一次危機。

我也更難想像如此生死存亡、不容失敗的龐大計劃,在提交可行性報告的時候會完全不討論【木星引力的數值計算的精度】問題。

如果在那種場合科學家提交報告如:我們算出了木星和地球的軌道,但是這個結果不精確。並且沒下文了——那麼他的學位大概就是翟博士的級別,聯合政府給可以直接給他撤職且流放。

正確的報告——如果真的如近日一口咬定木星情節沒有bug的眾人所認為的「地球接近木星後軌道很難計算、誤差極大」的話——既然大家都知道這個計算誤差很大,那麼你就必須要給出誤差的上界,然後分析引力彈弓計劃的失敗概率。

無法被證明誤差上界的近似演算法,統統都是耍流氓,所以很顯然,用一句【這個問題很複雜,算不精確很正常】不能解釋任何問題。

如果該計劃真的誤差界太大,失敗概率是不能忽略的,那麼一開始聯合政府就不會去走引力彈弓,而是寧可多花點時間也要走安全道路。

當然,至此還有一種解釋是,聯合政府明知該計劃失敗概率不能忽略,但因為某些客觀因素,非要藉助引力彈弓不可(比如晚一步地球就要被太陽吞了?),所以鋌而走險。

這個倒是勉強可以圓一下,但就要面臨這個問題:

既然引力彈弓這一步在計劃初就是賭命的險著,那麼怎麼全劇中快到木星的時候,大家其樂融融完全沒有任何事先準備呢?前一刻還照舊挖山,災難一出才趕緊徵召。更誇張的是空間站里前一刻其樂融融,劉培強還在開心地等退休——若真的是賭命的險著,那麼空間站的眾人,和地表的軍隊,必定早就繃緊神經等待至關重要的地木交匯時刻了,空間站必定時刻跟蹤監視,時刻校準軌道,地面上軍隊應該帶著火石準備出發或者已經開始巡弋了,挖礦隊說不定也要預徵召一部分待命著。

===回答完,以下是附加說明===

1、我不喜歡在回答中扯一堆跟問題無關的「情懷」,但有很擔心我因為這篇回答被人劃入牧羊犬,所以我要說:我喜歡《流浪地球》這部電影,該回答不是再給電影挑錯,為什麼這麼說呢?見下:

2、理智的說,我認為這個不能叫bug,只能叫【基礎設定(的一部分)】,任何非紀實類作品,都允許存在一套【基礎設定】,這套設定是整個作品的劇情得以成立的基礎,是強行的,是不合理的,是和現實宇宙相違背的,但是,是必須的,是擁有「bug豁免權」的!

而真正的bug,是那些「明明不是劇情需要,但卻依然犯錯了」的部分。

舉個例子,某人拍個電影,是講某軍迷被雷劈了,穿越回二戰時期,然後參與戰爭。

那麼,「被雷劈了會穿越」這就不是bug,這個是整個劇情得以成立的【基礎設定】,你非要說,沒有任何物理學原理能得出被雷劈會穿越,然後來反駁這個設定,就很沒意思,那隻能說你別看這電影了。

那什麼才叫bug呢?假設該電影中,蘇軍一個個捧著ak47衝鋒,這就顯然是製片方粗心導致的bug了——因為那個年代還沒ak47,而蘇軍用不用ak47完全跟劇情是否能夠展開無任何關係。

所以,【木星引力激增,導致流浪地球計劃面臨重大危機乃至幾近失敗】這個東西,是【基礎設定】,他【就是不合理的】,但夠不到【bug】的級別。

3、

討厭《流浪地球》的人沒有必要因為這個設定不合理而歡呼「啊,又找到一個《流浪地球》的bug!」

擁戴《流浪地球》的人也沒有必要因為這個設定不合理而非要尋找各種理由讓之合理——畢竟這樣,說實話難免狠狠黑了一把現實世界裡所有的科學家。

畢竟,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高數的課本,泰勒展開就一個式子,一兩行寫完,然後書上用了好幾頁來求泰勒展開的誤差。

請記住,每一個能被物理學家、工程師們信手拈來使用的近似公式,背後都是數學家們對其誤差的嚴格推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