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今天召開「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由蔡英文總統主持,討論戰後國民政府的「同化教育」政策如何壓抑原住民族文化,以及戰後政府推動「國語運動」過程中,禁止原住民學童使用族語所造成的影響。(擷取自蔡英文臉書)

2018-09-28 21:02

〔記者李欣芳/臺北報導〕總統府今天召開「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討論戰後國民政府的「同化教育」政策如何壓抑原住民族文化,以及戰後政府推動「國語運動」過程中,禁止原住民學童使用族語所造成的影響,主持會議的蔡英文總統說,過去的政府曾錯誤地限制人們使用母語、享有自身文化生活權利,「我們應該記取教訓,讓我們的孩子不會遭受到類似的對待」。

與會的教育部次長範巽綠說,原住民的轉型正義非常重要的是要從教育紮根,新課綱的草擬過程,都有原住民學者專家及代表參與其中,新課綱要用新的教育政策、新的課程發展方向,來導正過去長期以來對原住民文化語言的認知、偏差與錯誤。

範巽綠說,新課綱要落實多元文化的教育,有4個原則,首先,各領域課程會刪除對原住民的偏見、歧視或錯誤內容;第二是明列促進學生認識與尊重原住民歷史文化的相關規定;第三是明列引導學生認識、理解並思辨原住民族權利的相關規定;第四是要營造公民面對及處理原住民族轉型正義的基本能力。

蔡總統進一步回應說,要對現在的教科書總檢討,把歧視的部分刪除,這是最要優先處理的事情。

會議由原轉會文化小組召集人林志興報告戰後「同化教育」政策如何壓抑原住民族文化;語言小組召集人童春發的報告則呈現戰後政府推動「國語運動」過程中禁止原住民學童使用族語,所造成的影響。

蔡總統稍早致詞表示,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原住民族自身的文化、語言跟歷史觀點,並沒有受到國家足夠的重視。以前的政府甚至還對原住民族語言文化採取貶抑、禁止的措施。

總統指出,過去2年多以來,政府已經通過「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開辦原住民族廣播電臺。現在,原民會與教育部也正在全面研擬翻修「原住民族教育法」,在教師節這天,安排關於文化、語言教育的報告與討論,格外有意義。

她說,轉型正義是為了還原真相。談論原住民族受到壓抑的歷史,將有助於大家明白,現在對原住民族教育或語言文化的保障,並不是額外的補助,相反地,是公平正義的彰顯。

今天的「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討論戰後國民政府的「同化教育」政策如何壓抑原住民族文化,以及戰後政府推動「國語運動」過程中,禁止原住民學童使用族語所造成的影響。(擷取自蔡英文臉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