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是指子女離家後獨自生活的中老年人。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們國家已進入老齡化社會,60歲以上的老人數量快速增多,獨居、孤寡的「空巢老人」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空巢老人」現象已成為社會熱點問題。

據國務院近日公布的《「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的數據顯示:

預計到2020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增加到2.55億人左右,佔總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高齡老年人將增加到2900萬人左右,獨居和空巢老年人將增加到1.18億人左右,老年撫養比將提高到28%左右。


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空巢」的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原因一:計劃生育政策30多年來,國家人口增長速度雖然緩慢了,但也造就很多獨生子女,這些孩子成家後容易造成「空巢老人」的產生。

原因二:傳統的「養兒防老」養老模式被打破。當下,大部分老年人在子女結婚是都能夠給子女買一套住房,讓子女出去單獨生活,與老人分開居住已成為主流,再加上大批農民工背井離鄉,打工掙錢,這使很多老人,特別是農村老人成為「空巢老人」。

原因三:兩代人的生活習慣和規律有很大差別,老人看不慣年輕人慵懶散慢亂,年輕人則嫌老人愛嘮叨,加上飲食習慣的不同,導致兩代人生活在一起有很多困難和不便,因此只要有條件,老人都選擇單過。

原因四:老人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鼓勵子女獨立,出門創業,光宗耀祖,子女到外地甚至到國外求學或工作的情況日益增多,這就使不少家庭只剩下老人故土難離,從客觀上造成了空巢老人的增多。


「空巢」現象會給老人帶來什麼問題呢?

我認為主要會帶來心理和安全方面的問題

心理方面:表現出來的癥狀主要有:心情煩悶、孤寂,食慾減低,睡眠不好,平時愁眉不展,長吁短嘆,有時甚至流淚哭泣;一方面,有自責傾向,認為自己做的不夠好,有對不起子女的地方,沒有完全盡到做父母的責任;另一方面,有責備子女的傾向,覺得子女對父母不孝,只顧自己的利益而讓父母獨守「空巢」;常常帶有矛盾心理,既希望子女在外好好工作,成就事業,又期盼子女經常回家看看。

安全方面:「空巢」老人隨著年齡的增大,自理能力越來越差,衣、食、行都有很大的困難,在病痛面前,很多老人為了盡量不拖累子女,仍然是「小病忍,大病拖」,空巢老人更是如此,此時,子女不在身邊,不能及時給予照顧,導致錯過最佳治療時機會被耽擱,疾病惡化的可能性也會加大。


「空巢老人」的出現是我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的一個現實問題,也是一個新問題,更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國家就「空巢」問題已制定出台了很多政策,也正在完善相關養老體系。先來看看國家層面是怎麼做的:

《「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提出:

到2020年,老齡事業發展整體水平明顯提升,養老體系更加健全完善,及時應對、科學應對、綜合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社會基礎更加牢固。

——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0%,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等社會保障制度和公益慈善事業有效銜接,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基本醫療、基本照護等需求得到切實保障。——養老服務供給能力大幅提高、質量明顯改善、結構更加合理,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服務更加方便可及,政府運營的養老床位數占當地養老床位總數的比例不超過50%,護理型床位占當地養老床位總數的比例不低於30%,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到70%。——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的法治化、信息化、標準化、規範化程度明顯提高。政府職能轉變、「放管服」改革、行政效能提升成效顯著。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得到充分激發,養老服務和產品供給主體更加多元、內容更加豐富、質量更加優良,以信用為核心的新型市場監管機制建立完善。——全社會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自覺支持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的意識意願顯著增強,敬老養老助老社會風尚更加濃厚,安全綠色便利舒適的老年宜居環境建設紮實推進,老年文化體育教育事業更加繁榮發展,老年人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的條件持續改善

那麼,作為子女的我們,應該怎麼來做呢?

子女應加強對父母的「精神贍養」,常回家看看。

1.在情感上體貼父母,增加與父母的聯繫和往來的次數,即時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時間常回家看看,噓寒問暖,嘮嘮家常,乾乾家務活,以避免父母家庭「空巢」綜合征的發生。和父母住同一城鎮的子女,可以在父母房子邊上或同一個小區買房,從而方便照顧父母。

2.對於身在異地的子女來說,除了託人照顧父母外,更加要注重對父母的精神贍養。要即時了解、掌握老人的情緒和健康狀態。現在,智能手機已相當普及,每周與父母視頻通話進行感情和思想的交流。


結語:終有一天,父母會離我們而去,作為子女,即時「離巢」,我們也要趁父母健在,去孝順、關愛和溫暖父母,別讓心中留下永遠的痛!


這個觀點有點片面,我認為,什麼鼓勵子女獨立,,大家想想如果在家鄉能夠生活的很好,試問有誰願意,離開,誰都想,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可是,很多時候,很多家庭只能做出無奈的選擇呀,

我和很多朋友與同事聊天,大家都說,只要能夠回去,一定回家。

隨著中國內地與農村的發展,我相信你,我們回到家人的身邊的日子很近了。


謝邀請:出生於50、60年代的人基本上進入老年人的步伐,而且那個年代的出生率也比較高,一對夫妻大多數都生有多胎子女,老齡化會越來越多,子女遠在異鄉工作或打工不能在老人身邊陪伴就形成了空巢,這就給家庭、社會、國家帶來了很大的壓力。養老問題成為當今的一門重要課題,有的國外從娃娃開始教育孩子獨立,比如外出去吃飯和小孩AA制來鍛煉獨立讓小孩有很好的適應狐獨能力,其實在中國也有一部分老人的狐獨適應能力也是鍛鍊出來的。


謝邀。空巢老人現象,除了中國社會老齡化加重,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不均衡。東南沿海經濟發達,產業結構豐富,工資水平高,能吸引大量的外來務工人員,尤其是西北地區人員,造成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現象。

首先,努力平衡國家經濟發展不均衡。針對西部地區和偏遠農村地區,發展不均衡尤其突出,是政府和社會要重點啃下的硬骨頭。需要國家層面的科學規劃和政府的積極投入,需要國家資金和民間資金的雙管齊下,需要制定合理的異地搬遷政策,需要增加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需要積極的人才引入計劃等等。但是也要切實的認識到,這是一個艱難而且緩慢的過程,不苛求經濟的絕對平衡這個不現實的目標,只要能達到相對均衡,滿足人民的心理預期,又有誰會背井離鄉呢?

其次,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回鄉自主創業。政府要多結合本地綜合資源,尋找發現當地的經濟增長點,並從政策上鼓勵扶持回鄉創業發展,簡化手續辦理,減免稅費,積極幫助回鄉人員尋找銷售門路,確保回鄉人員的發展可持續,可複製。

最後,社會公共服務也要起頭並進。增加社會集體養老組織和養老服務的快速發展,發揮社區和農村黨支部在養老問題上的一線作用,加快加大愛老扶老助老工程,讓老人生活更加充實,更加富有情趣。多配備文體活動和文體設施,增加心理輔導,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緩解孤獨感。

總之,全社會都要動員起來,來解決這個全社會 的問題。


孤獨老人不只在偏遠地區,獨生子女也讓大城市有了越來越多的空巢老人。為了前途,事業,為了生存不得不離開家。孤獨是避免不了的,自我調節吧!只是現在的養老是很大問題,死在家裡臭了都不被發現以後會經常有。因為現在都是樓房,大家很少見面。兒女在外地的多,好的一個月打個電話,不好的一年半載都沒個電話。當初國家說:獨生子女好,國家來養老。現在看,養老機制還是欠缺。 這一大批獨生子女家庭該怎麼辦啊?就是在身邊的4個老人,2個孩子怎麼辦?養老院費用也是問題?_??哎……真的是……


空巢老人,是社會關注話題。子女的獨立,老人孤獨失落這是因果關係,這是中華民疾幾干年養子防老文化道德的退變,和墮落。人人都會有這麼一天。這種退變產生因果會不斷延續下去,是親情關係逐步失色。失去人是高級動物的象徵。還不如羊羔和烏鴉。當下有良心的獨立兒女還會用錢充實老人孤獨和空虛。不去真正體會老人要的最強烈的是倍伴。互助養老和親人多陪伴,是解決這一問題辦法,應探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