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30日 三分鐘速覽《光明日報》

  1

  它們爲何入選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1版)

  據瞭解,今年入圍“十大”終評的20個項目,來自15個省、市、自治區,涉及史前、夏商周、秦漢、近現代等多個考古時期。

  最終選定的“十大”,是以什麼標準來評判的?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學術價值的含金量是重要標準。比如,項目在歷史文化的溯源上取得了哪些前所未有的新發現和新認識,在探索先進科技手段應用於考古領域方面取得了哪些新進展和新突破。

  它們爲何入選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它們爲何入選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

  詩人李瑛與光明日報的70年情緣(4版)

  從1949年到2018年,近70年間李瑛在《光明日報》發表80餘組數百篇詩作,是光明日報當之無愧的老作者、老讀者、老朋友。

  時代之思,家國之情,自然之美,李瑛創作的一切特點、線索都可在《光明日報》發表的詩作中找到範文。

  詩人李瑛與光明日報的70年情緣

  詩人李瑛與光明日報的70年情緣

  3

  南極海冰消減速度驚人!保護南極勢在必行(6版)

  南極,這片“地球上最後的淨土”,在人們心中是遙遠、美麗而無比純淨的。然而,近年來,有關南極的消息卻越來越令人擔憂——從2018年年初,在大部分冰雪樣本中發現微塑料和有害化學物質,到今年1月,海冰面積達歷史最低點,全球氣候變暖和環境污染使南極原本就很脆弱的生態系統面臨着更加嚴峻的威脅。

  南極海冰消減速度驚人!保護南極勢在必行

  南極海冰消減速度驚人!保護南極勢在必行

  4

  梁啓超——一個時代的思想圖譜和文化基因(9版)

  19世紀末20世紀初,是中國面臨前所未有大變革的年代。活躍在那個大變革年代的有幾位傑出的歷史人物,他們凝聚了那個時代的記憶,成爲那個時代的符號。梁啓超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他既是英勇的鬥士,也是深邃的學者;既是不知疲倦的政治家,也是充滿了慈愛的長者。遺憾的是,歷史沒有給予梁啓超先生長久的人生。但這卻不影響他形成遠超自我生命的學術思想體系。這個學術思想體系隨着時間的推移,不僅沒有褪色,反而更加熠熠生輝。

  梁啓超——一個時代的思想圖譜和文化基因

  梁啓超——一個時代的思想圖譜和文化基因

  5

  在大數據面前,統計學有何價值(10版)

  有些人認爲,現在計算機科學非常發達,可以收集海量的數據。爲了特定的研究目的,我們現在甚至有能力通過計算機技術收集與特定的研究目的相關的全部數據。今天,基於抽樣的統計學就沒有那麼重要了,甚至都不在被需要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在大數據面前,統計學有何價值

  內容來源:綜合自3月30日《光明日報》

  在大數據面前,統計學有何價值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網絡

  責任編輯:王子墨

  本期編輯:王遠方 常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