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公眾號「半導體產業園」

想打造一個關於半導體普及的賬號~不知道能不能做成,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吧。堅決不做新聞的搬運工,每周末分析國內外重大半導體新聞。歡迎關注公眾號「半導體產業園」。

W1848周報

又到周末,到了每周吹逼的時間~上一周,我的朋友圈所有的人都在轉發國產光刻機的事情,一時間大家,包括我在內,就像是打了一管雞血一樣,為之一振。但是細細品位,還是還值得說一說的。我先說我自己的看法:大家不要想太多,這個光刻機和量產IC沒什麼關係,更不要說擺脫了XXX國,XXX公司的壟斷。但是還是要鼓勵一下,畢竟有總比沒有強,往前走一小步也是值得肯定的。

新聞回顧

長話短說,畢竟我們是一個有節操的賬號,不是新聞的搬運工。

我國成功研製出的世界首台分辨力最高紫外超分辨光刻裝備,採用表面等離子體(surface

plasma,SP)技術。該光刻機由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研製,其採用365納米波長光源,單次曝光最高線寬分辨力達到22納米(約1/17曝光波長)。如果結合超分辨光刻裝備項目開發的高深寬比刻蝕、多重圖形等配套工藝,實現了10納米級別的晶元。

光刻機哪些地方描述不合理

現代光刻機根據光源的發展大概可以分為4個世代。第一代是436nm 光源,第二代是365nm 光源。第三代是248nm 光源。第四代是193nm 光源。最新的EUV 是13.5nm 光源。但是由於現在還沒有一家公司實現EUV生產晶元量產,所以EUV先不算進去。

在這四代技術中,台積電今年的A12量產,雖然號稱是7nm技術,但是還是使用DUV技術,第四代光源193nm。EUV生產的7nm晶元應該再明年才會量產。反推回10nm晶元,也是使用193nm光源實現的。據我所知,不論是intel還是台積電,不論是三星還是GF,從來沒有人使用365nm光源來生產10nm晶元。這個新聞中,竟然使用365nm的光源來生產10nm晶元。這是需要多少次曝光,雙次曝光肯定不夠,難道要triple?quadruple?quintuple?

當然你也可以說,別人使用的是傳統技術,我們使用的是SP技術,有天生的牛x之處,就是能曝光出22nm晶元,你崇洋媚外。唉~我怎麼說呢,我們稍後再說這個SP技術(其實這項技術有很大缺陷的)。我就單純從這條新聞中的內容出發,我想說一句,如果看過10nm晶元的design rule,你就會知道10nm晶元的fin並不是10nm(其實在22nm一下,多少nm晶元只是一個數字而已,單個device的pitch和這個數字沒多大關係)。假設解析度真能達到22nm(這一條還是可信的,因為這是365nm光源的極限數字,再小就在物理上不可實現了)。要想曝10nm的晶元,單次曝光就妥妥的,為何要多次曝光?

你也可能會說,你不能以intel,三星,台積電的design rule來衡量我們國家自主研發的光刻機。如果這麼說的話,我還真不知道怎麼回答,因為現在只能拿這個參考。

能不能量產

在我的朋友圈裡,大家關於這個問題,有一致性的看法,就是離量產還太遙遠。

1,能不能曝光好

別的不說,就拿新聞中貼的這個圖片來說。

即使沒做過foundry的QR,做過fabless的QR看到這樣的曝光結果,肯定會把foundry給錘死,這麼歪歪扭扭,粗細不一的line,怎麼量產?生產線稍微有一點點的異動就可能造成quality,reliability問題,沒有任何一家客戶可以接受這些問題。

2,複雜圖形能不能曝光好

真正的IC的電路印刷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圖形,畫過layout版圖的都知道,IC電路不是一堆橫線和一堆豎線組成的,而是由很多複雜,甚至千奇百怪的圖形組成。做過fabless的都知道,時不時還偷rule,這也不是什麼秘密了。而且layout工程師還有可能在晶元上,貼上一些紀念意義的圖形,比如自己的名字。而且光刻機最主要的問題就是複雜圖形的光刻膠殘留等等問題。至少在現在的曝光能力來看,加上現在10nm晶元的高複雜度。不要說良率,可能quality這一關都過不去。

3,關於驗收是什麼意思

其實我對設備了解的不多。但是我和設備的兄弟整天扯淡也了解一些,我知道驗收是啥意思,特別是內部驗收。其實半導體設備中的驗收和我們理解的驗收不太一樣,不像是驗收房子,你驗收好了,下一秒就能住進去。半導體設備中的驗收的象徵意義要多餘實際意義,它只是驗證原理,請看好,是驗證原理。舉個例子吧,上海微電子裝備有限公司現在最先進的就是能夠生產90nm製程的光刻機。但是2016年就內部驗收了28nm光刻機。長春光機所在去年就驗收了32nm光刻機。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驗收只是一個能力的展示,而且大部分對於光刻機的內部驗收就是用最簡單的圖形,而不是用實際的IC製造,畢竟大家都知道IC生產不是光刻機一道工序完成的,而是由多道工序配合完成。而且第三方驗收(或者客戶驗收)比自己內部驗收要嚴格的多的多。即使驗收過了,也需要晶圓廠的量產驗證,這些是需要長時間的積累。

4,人家從來沒說過量產IC

我讀了原文不下5遍,原文從來沒說過要量產。甚至關於晶元,也只是說了一句模稜兩可的「未來還可用於製造10納米級別的晶元」。所以不要想多了。

SP技術有哪些缺陷

上文說到這台光刻機用的SP技術,SP技術的好處,當然是有的,而且還很顯眼,就是單次曝光的解析度特別高。但是也有它的天然缺點,就是不能生產(或者說不容易生產)大尺寸的晶圓。現在業內公認的就是SP技術能夠生產晶圓的最大尺寸極限就是6寸。而6寸晶圓在正常的IC發展中,是用來生產0.5um產品的。這就不能不引出一個成本的考慮。

用6寸晶圓來生產10nm晶圓,這個成本會高的嚇人。任何一家fabless的產品之所以從6寸到8寸,從8寸到12寸。不僅僅是為了追求更高的工藝。最主要的原因是降低成本。一片12寸晶圓雖然貴,但是它的產出高啊,一片晶圓在8寸廠用0.18um來生產,換成12寸廠後,假設還用0.18um生產,那就是多出一倍的晶元。何況12寸沒有0.18工藝,如果用最差的90nm工藝,又增加一倍的晶元。所以用6寸晶圓來生產10nm晶元。不知道哪家fabless能接受這樣的成本。

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有沒有一整套體系來適配這個光刻機,比如光刻膠,後面的刻蝕機型,CVD,PVD機型等等,都要服務於這個光刻機。而現在的市場上,想買6寸的機型都買不到,就算買的到也不適合生產10nm晶元,因為根本就達不到這麼高的要求。舉個極端的例子,現在中芯國際要使用這樣的光刻機來生產10nm晶元。難道你要中芯國際把其他的機型都扔了,來使用這台光刻機?我覺得不太現實。

最關鍵的成本

我說的成本含有三個意義的成本,機器本身成本,生產成本和晶圓廠試錯成本。

機器成本:

研發一個光刻機是一回事,量產光刻機又是另外一回事。我們最容易做的就是集中所有資源來攻克一點,就像是研發原子彈一樣,這樣的模式實現起來還是比較容易的。但是如果實現量產,這個就比較難了,因為量產有一個很重要的過程,就是壓低成本。

我們無從知道中科院為了製作這樣一台光刻機需要多少錢,但是我們可以大概了解一下現在光刻機的行情價,ASML的193nm浸潤式光刻機,售價7500W美元,ASML的EUV是1.2億美元。有新聞說,這個光刻機的成本在1000W人民幣到2000W人民幣之間。如果真能做到這個成本來生產10nm晶元。我相信絕對可以冠絕全球。我也期望這一天快點到來。

生產成本:

我們在上面提到過在fab中一些其他機器適應的成本,所以這裡我們只說fabless的掩膜版成本。上面提到,如果想用365nm來生產10nm晶元,必須要多次曝光,我們就拿最基本的4重曝光來舉例。4重曝光就以為著多增加十幾道掩膜版。這十幾道掩膜版的成本是很高的,畢竟一道掩膜版就十幾萬美元,這傢伙,好幾百萬美元下去了。

還有最重要的,做過fab的人都知道,多一道掩膜版就意味著多一道風險,良率就會下降,因為有很多「塵埃」會進去。所以fabless不但承受著多十幾道掩膜版的成本,還要忍受著良率低的顯示。如果你是fabless的QR,sales肯定會氣炸。

試錯成本:

這一點主要是針對fab來講的,不單單是光刻機,任何一個半導體設備新廠商,新機型引入都會經過嚴格的檢測,審查。畢竟這東西,一出事肯定不是小事。就連ASML這樣的公司有新設備進入fab,fab也會經過最嚴格的檢測和試驗。通過之後才會應用。最重要的是,你以為一些關鍵設備或者原料的引入,是fab決定的?這個時候fabless是有話語權的。比如三星想引入一個新的原料,是要通過高通的QR審核的。要不然即使引入也不能生產高通的產品。

所以,對於fab來講,試錯成本是很高的,就看看國產光刻機能不能抗的住了。

主要用途是啥

上面聊了這麼多成本問題,覺得使用這個光刻機的成本會很高。那這個光刻機的用途到底是啥呢?根據新聞中講的,我能想到兩點,軍工和科研使用。

軍工產片大家都很清楚了,我在前面的文章中有聊到過(請戳這裡 又禁售!中國半導體路在何方?)成本不是重要的一方面。而且它也不在乎是多少寸晶圓,多少良率,即使一片晶圓只有一顆晶元能用也可以。但是他需要的是非常嚴格的quality。在這方面,這個光刻機是能滿足需求的。還有一個就是科研,科研晶元大部分也是驗證類型的,或者說原理性的。公司量產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這個光刻機對中國半導體的意義是什麼

我認為這個光刻機對中國半導體還是有很大意義的,我們也是用實際行動打了很多國家的臉,我們也是能造出光刻機的。雖然現在還不能夠具體應用,但是也展現了實力,告訴我們所有半導體人,我們的半導體科研人員正在努力,這就夠了。我們作為使用者,也希望能儘快研究出世界先進的光刻機,這樣也不用受那些洋鬼子的氣。

但是,各種新聞,不要動不動就讓我們高潮,對一些半導體新聞過度解讀,能不能不要輕易寫"14億中國人民沸騰了","打破了國外壟斷","世界首創,世界首台"之類的話。我們高潮的時候,只是當時感覺很爽,但是卻是虛幻的爽。雖然大眾的記性比較差,過兩天就把這件事給忘了,但是也不要把我們弄高潮了就走人,我們也需要高潮過後的實際行動。

敬請關注公眾號:半導體產業園,每周末發表半導體周報,盤點上一周的半導體新聞,平時普及半導體知識。

我來這裡就是為了漲粉,當然如果你不加,我們還是朋友,一起吹牛~

Thanks ?乛?乛?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