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保險,馬爸爸買得,你買不得 財經 第1張

前兩天,馬雲與人合夥的基金收了一家香港的保險公司,收購還不夠,為了表示支持,馬雲還買了這家公司新品牌啟動後的“首張大額儲蓄保單”。

作為首個大張旗鼓為香港保險站臺的內地名人,相信即刻會有一波有關馬爸爸力挺香港保險的種種出現在你的朋友圈。借勢炒作嘛,多好的機會。

一般對這種事兒,貓妹的觀點很明確,資本大佬的一舉一動都離不開利益,買保險亦是,吃瓜民眾入戲並不要太深太當真。而且,有些保險,他能買得你卻買不得,儲蓄保單,真心不適合絕大多數人。

01 原來你是這樣的儲蓄保單

前兩天在新浪財經上看到了一個對太X洋保險的投訴,貓妹看到不禁感嘆,真的是一個教科書式的經典案例啊,拿來做風險提示十分合適。

▌事情是這樣的:

李先生,2008年11月底,去郵X儲蓄銀行北京昌平支行購買理財產品時,被推銷了一款太X洋人壽的分紅險,銷售人員說,連續繳納五年,每年交3萬元,10年到期後本息合計可以翻倍。就這樣,李先生陸續交了15萬。

結果2018年11月底,保險到期,但存摺上的數字讓他傻眼了,腫麼只有18.2萬?

說好的本金翻倍,說好的30萬呢?15萬元現金投資理財10年,本+息只有18.2萬元,貓妹拿IRR公式算了下,年化利率只有2.4%,比存銀行定期還低,錢越理反倒越少了。

李先生不幹了,找保險公司,太X洋保險的客服說,那我再多給你1萬塊錢。李先生不同意,多給1萬,收益率也才只有3.1%,也還是虧啊。談崩了。李先生投訴到銀保監會,還找媒體曝光了一下自己的遭遇。

話說,有李先生這樣遭遇的人真是不少,不說別的,就說同期在郵X儲蓄銀行買了這個產品的人肯定不止他一個。但很多人遇到這種事兒,都是吃了啞巴虧。

李先生和別人不同的地方在於,他居然把當初銷售人員給他看的各種宣傳資料全!留!着!留了10年!

看看這些宣傳資料,真是辣眼睛。

其中一張上收益計算方式寫着是“保底+固定回報10%+預期回報+復利3.7%”。

有一種保險,馬爸爸買得,你買不得 財經 第2張

李先生展示的當時“紅福寶”宣傳頁

另一張上還用大號字體着重突出“2007年年收益率7.2%”字樣。

有一種保險,馬爸爸買得,你買不得 財經 第3張

李先生留存的郵儲銀行太平洋保險產品宣傳單

也難怪李先生承受不了。換成誰,也接受不了這個落差。

但現實就是如此殘忍。

市面上所謂的“儲蓄保險”、“教育金保險”,別管業務員給你講出花兒來,大多數產品的到期實際收益率,都是百分之二點幾,略好一些的能到百分之三點幾。還夢想着多少年本金翻倍?年收益8%?能到百分之四以上的,都是超級良心產品。

“買保險每年交6000,交十年,二十年後能領十二萬,靠譜嗎?”

“10年前買保險,說年固定利率8%外加不確定分紅,10年後利率3%,該點辦呢?能告它嗎?”

貓妹看到這些問題時,都替這些提問者肝兒顫。因為,99%的保險真的做不到這麼高啊。李先生的遭遇就是最好的例子。

02 馬爸爸買得,你卻買不得

大家對儲蓄保險,其實還是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的。

不管是馬爸爸在香港買的,還是你在內地買的,其實收益率都不會有多高。如果前兩年買的港險,去看看分紅,跟你的預期有差距沒?話不深說,貓妹寫這個文章也不是為了diss港險。

因為保險的性質決定了,它不具有高風險高收益的屬性。

有人要問了,既然收益率so so,那為啥好多人精兒一樣的富人都花大筆錢買保險?比如馬爸爸,比如李首富……

富人投資,很多時候看的並不只是收益率。

就比如你看不上銀行定期存款吧,覺得收益率太低,可是很多有錢人卻大筆大筆的買。理由,很簡單,安全啊!幾千萬投進去,一年妥妥無風險的拿一百多萬,花利息就夠了,本金放那兒繼續賺錢。

富人買保險,有的人是為了分散投資,有的人是為了財產隔離,有人是為了資產傳承,有人是為了避稅,有人是為了持有外幣資產,有人是……貓妹甚至知道有人買保險是為了給私生子留筆錢呢。

人家看重的,跟你看重的根本不是一回事兒。

看看內地的儲蓄保險,大部分人是誰買了?

很多是老人。

回想起當年貓妹去銀行辦業務,遇到業務員給取退休金的老人推銷的類似產品,本着能救一個救一個的精神,問了業務員幾個問題,你說的這些高收益,合同裏在哪寫了,拿出來看看,沒寫的話,你給立個字據,如果都不能做,那你就是在忽悠人。結果被業務員一通白眼,還揚言你投訴啊,我們公司就是這麼教我的。

老人缺乏理財途徑,缺乏理財教育,又是在銀行這樣的地方,更容易放鬆警惕。別說老人,很多中年人都一樣被套路。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新手父母、焦慮養老問題的中年人,都是懷着美好的高收益夢想,最終只能面對慘淡的真實收益。

貓妹寫這麼多,其實就是想提醒大家,對長期儲蓄式保險產品的收益率一定要有正確的認識和準確的預期。

保險代理人可能會用“演示利率”來給大家畫餅,但真的就是演示,不當真的。

雖說監管機構早已看到“演示利率”太坑爹,出手做了一輪管制,但即便是“中檔收益”,也還是比很多產品到期後的實際收益高。

貓妹並不想一棒子打死長期儲蓄保險。存在即合理。

如果你能接受這樣的收益率,能接受投資前期現金價值低於本金的產品設計,也能接受流動性差的問題,那麼還是可以買的。

至於已經買了類似產品的人,也不用問我點辦呢,說實話,大部分人權衡再三,都選擇繼續“補倉”,少數人鼓起勇氣咬牙割肉。

如果你和李先生一樣有心,留了證據,那麼恭喜你,聽說李先生的問題,圓滿解決了;如果你空口無憑,那麼貓妹只能送你四字箴言,祝你好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