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我在知乎上看到這麼一個問題——

這段時間行業內類似的新聞,大概還有——

  • 京東發布人工智慧小程序

    ,可以解決企業XXX的諮詢問題
  • 法天使融資Pre-A輪,致力於搭建中國最大的合同庫
  • 媒體發文章說國外大所已經建立平台,為律所信息化搭橋鋪路

更早的時候,還會有人說電子簽名技術、區塊鏈技術會對法律行業產生XX影響……

因為認識太多這個行業里的人,加上自己現在也算是行業創業者的一員,所以對類似這樣的信息,我都會異常敏感。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類似的信息冒出來,明示或者暗示這會是改變行業的新可能,一個不一樣的風口……讓行業里的從業者想入非非。

確實,法律行業太渴望變化了,各種內部外部的力量,都希望通過自己創新、產品,做一個顛覆行業的大動作。市場的故事也不停和我們強調——國外的XX公司已經融資XX,中國的法律服務市場的潛力是XXX,XX律所已經XXX,再不XXX就……

雷軍

說過,站在風口,豬都可以飛起來。但是在我眼中,法律服務行業是沒有風口的。無論你用什麼方式,無論什麼技術,不論什麼形式來切入這個市場,這個行業的變化註定是緩慢的,需要緩步積累,很難快速爆發。

所以今天,圍繞『行業風口』這個話題,我想和你分享我的思考,希望可以給你帶來啟發。

我們先認清一個問題,就是——到底什麼是風口?

所謂『風口』,往往是指一部分產業或領域,因為順應了社會發展的潮流或擁有巨大的盈利潛力,而獲得了一個高速發展的機會。在這個基礎上,我們說『抓住風口』,更多是指一個企業準確判斷了這個趨勢,並抓住了機會快速成長。

每一個階段,我們都會看到不同類型的風口——從滴滴打車,到新零售便利店,到互聯網金融,到人工智慧……

風口之所以能夠成立,我覺得有兩個特別重要的特徵——

1. 內部基礎設施已經完善

2. 外部有力量強力介入

這兩個條件的成熟,是風口成立的重要前提。如果出行行業不是已經規範,供給已經非常完善,像滴滴這樣的平台作為連接者,是很難如此快速地組織起服務力量,搭建出行網路的。事實上,大部分藉助風口發展的行業領頭羊,基本都是做資源的重新整合和改造方。

但是如果你仔細觀察法律服務行業,你會發現它們這兩點都不具備。

所以,每一個希望在法律服務行業里推進改變的創業者,我覺得都要認清下面三件事——

1. 行業整體發展水平不夠完善

2. 不同地域的律師差異明顯

3. 個體團隊的業務改造困難

正因為這三個原因,所以法律行業的變化註定是漸進的,緩慢的。相應的,如果你也投身於法律服務行業的創業大潮,那麼這三個現實,是一定要認清楚的。

我們一個個來說。

第一,行業整體發展水平還沒有完善。

所有我們對於美好未來的設想,一定是從當前階段的現實情況出發,然後一步一步完成的。

比如我曾經看過一位律師提到——

工業1.0是機械製造時代,2.0是電氣化與自動化時代,3.0是電子信息化時代,現在在討論工業4.0,已經到了以智能製造為主導的時代。

中國的法律服務行業在哪個階段?

法律服務行業現在來看,可能還是在從0到1的階段。

而如果沒有蒸汽機、電動機,那就不會有工業1.0的機械製造時代,你更難以想像自動化的工業2.0時代。同樣,如果沒有自動化,就不可能實現信息化。而我們都知道,人工智慧是以大數據和信息集成為基礎的,所以如果不做好3.0,4.0也一樣無從談起。

後者成立的前提,是前者已經積累了特定的能力。繞不過去的,只能逐步積累。

同樣的,法律服務服務行業,也必然需要經歷類似的階段——

從手工作業的階段,需要先發展到可以標準化作業、規模經營之後,才有機會基於數據沉澱,進行下一步改造。

標準化、信息化、智能化,行業的發展一定是按順序來的。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先搶走律師飯碗的不會是AI,而是這些你忽略的事實》,就是講整個行業的發展階段,還沒有到可以被人工智慧改造的程度——因為在這個行業里,人工智慧可以發揮作用的、強依賴的結構化數據,都還沒有積累好呢。

所以對中國大部分的法律服務者來說,智能化不是當務之急(更不用太過擔心影響),把業務標準化,流程化,規範化,才是核心任務。

在展望未來的時候,不要忘記我們站在什麼樣的基礎之上。

而數據積累,一定是體力活——事實上,現在國內做人工智慧相關業務的創業公司,做的大量的工作就是『數據標註』,本質上,就是數據積累。法律服務行業的數據積累,因為其專業性,註定會更加緩慢。

第二,行業分層嚴重,不同地域律師差異明顯。

法律服務行業的第二個特點,就是行業分層明顯,一線城市的律師服務水平和其他城市的律師服務水平,總整體上來看差異巨大。

同樣的方法、工具、理念,對於一線城市的律師來說可能習以為常,但是放到其他城市,往往因為地域原因,還停留在非常傳統的階段。這當然和特定地域的發展水平有關,但事實上也導致了整個行業的分層。

實際上,所有新興的東西,面向一個新的人群,都需要經歷這麼一個階段:

從理解,到認同,到最終使用。

所以不論某個地區產生了何種變化,即使它在一個地方已經形成規模,但是輻射、延伸到其他地區,依然需要不少時間。因為它不只是工具提供的問題,它需要從觀念到落地,從頭到尾都重新培育一遍。

你也可以理解為——所有在一線城市做過的事情,都可以再在二三線城市重新做一遍。任何你面向法律服務人群提供的產品、服務,不論你在一群律師身上做得多好,放到其他律師身上,很可能都需要重新做一遍。

事實上,幾乎所有面向企業客戶提供的toB服務,在擴張中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很少看到提供提供『專業服務』的公司可以像消費型產品一樣爆髮式增長,就是因為在擴張的過程中,需要克服不同地區的差異問題。

這是另一種體力活——行業的升級改造,無法簡單依靠技術和網路的力量一蹴而就,而是依賴非常多資源和時間的。

第三, 個體團隊的業務改造困難。

風口的特點是快速,快速的前提,是不論行業還是個體,在基礎設施上都已經準備好了。

我們看到的大量的基於『模式創新』的企業之所以能夠快速發展,都是基於行業已經非常完整,就缺信息匹配層面的效率提升了。

但是專業服務不一樣,中國的法律服務行業,整體發展時間還很短。這意味著,整個行業還處於一個比較初級的發展階段。加上行業專業壁壘較高,所以任何對於行業個體的改造,都非常依賴行業內的資源和經驗。

簡單來說,就是你只能做重,沒辦法做輕。

當大部分律師,還是習慣於個體經營,還是習慣於手工作業,還是習慣於依靠人腦而非技術,還是習慣於干一單活賺一份錢時,你對於他的升級改造,就註定困難重重。

事實上,雖然過去幾年內圍繞法律服務行業的各種創新產品、服務機構層出不窮,也從各種角度提供了各種幫助律師提升、改造的工具、方法,但是從我實際的觀察來看,實際產生變化的律師、團隊,寥寥可數。

不是這些公司不努力,而是像法律服務這樣的專業服務機構,改造起來太難了。

我常常聽到律師和我說的話,就是——

我為什麼要變?我覺得現在的狀態挺好。

而所有的升級改造,一方面需要打破原有的利益結構、組織結構,另一方面,又要調整原有的作業方式、運營方式,這個過程,非常依賴各種資源、能力,以及持續的線下投入,甚至,一點點運氣。

某種程度上來說,你只能一個人頭一個人頭累積,才有機會積少成多,完成整個行業的升級改造。

所以曾有朋友悲觀地和我說——

我覺得法律服務行業,只可能自上而下,由上層推動改變了;民間自下而上的力量,真的很難推動。

這背後反映的,就是個體團隊的改造困難的現實。

如果沒有強有力的影響和支持,任何個體想要依賴自己的力量從局部進行突破,這個路徑註定是漫長以及困難重重的。

所以我才會說,至少在短期的三年內,法律行業,沒有風口。

但我不是潑冷水,事實上,這反而是一個機會。

正因為沒有風口,整個行業都處於積攢勢能,形成基礎設施的狀態。而這種變化,又一定是基於很重的線下運營能力才能完成的,這就需要整個行業里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進來。任何機構,都不可能依靠一己之力改造整個行業的作業方式,那自然就給每個人都留下了發展空間。

只要你願意沉下心來慢慢積累,等行業基礎設施完成,如果在這個過程中你能攢下不錯的戰略資源,那等風口真的出來了,你的機會就自然來了。

風口就像火車,當你錯過的時候,追是萬萬追不上的。但是這一班火車過去,下一班火車還會過來,只要你積累勢能和資源,下次風口再來的時候,及時上車就行了。

何況,法律服務行業的第一輛火車,還沒過來呢。

希望給你帶來啟發。

我是大魚,認識10000+律師。

關於『行業風口』這個話題,如果你想和我繼續討論,可以添加我的微信dayupengming(大魚朋銘的拼音)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