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統籌謀劃,科學推進。

3月8日,「五個振興」的科學論斷:即鄉村產業振興、鄉村人才振興、鄉村文化振興、鄉村生態振興、鄉村組織振興,是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和路徑的明確指示。

面對新時代賦予我們的重大機遇和使命,本期,我們一起來看看素有「歐洲中國」之稱,且同樣是世界主要農業大國——法國,是如何歷經鄉村人口驟減、功能單一、景觀衰敗及鄉村文化邊緣化等重重危機後,走向復興的——

法國的「光輝三十年」

一說起法國,你首先想到的是瀰漫著藝術與時尚氣息的浪漫之都巴黎,還是以靚麗的陽光、迷人的地中海和心醉的薰衣草舉世聞名的「普羅旺斯」小鎮?

眾所周知,法國不僅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國,平均每年接待外國遊客約7000多萬人次,而且是傳統的農業大國,其糧食產量常年佔全歐洲糧食產量的三分之一,農副產品出口居世界第一,佔世界市場的11%。

1945年以前,法國是一個農業人口占人口總數將近一半的國家,主要農產品依靠從殖民地進口。

二戰之後,法國百廢待興,其城市化進程也由此開始。法國著名經濟學家讓·富拉斯蒂耶(Jean Fourasti)曾在其著作《光輝三十年》中,將法國1945-1975年描述為「光輝三十年」,在此期間,法國的城市化率從1946年的53.2%迅速增至1975年的72.9%,這是二戰後的法國伴隨著城鎮化與現代化快速推進,長時期保持爆炸式經濟增長的真實寫照,法國也因此再度成為世界工業發達國家,最終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躋身西方七大工業發達國家之列。

然而,與之相伴隨的,是大量農民持續外遷,農村空心化、人口老齡化、城鄉人口失衡的問題越來越嚴峻,鄉村危機顯現。自此,法國不得不通過各種政策幹預來尋求新的鄉村可持續發展之路,也因此使其鄉村逐步擺脫了困境走向了復興。

法國國家統計局INSEE數據顯示,1990年,法國鄉村人口總量首次出現了回升。1990年至1999年間,法國鄉村居民年均增量達到7900人;1999-2007年間,鄉村居民增量達到 75100人,是1990-1999年間的將近十倍。鄉村人口的持續增長,激發了法國鄉村的復興。

法國鄉村振興實踐

面對法國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鄉村日益衰落的局面,基於城鄉發展規律和有機有限的幹預手段,法國通過「領土整治」「生態農業」等措施,構建了一種內生、長效的鄉村復興機制。具體包括:

第一,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大力推進均衡化「領土整治」措施。1955年,為縮小日益擴大的東西部貧富經濟差距,法國正式實施以「均衡化」為目標的領土整治運動,即通過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支持經濟欠發達地區鄉村發展,實現農村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也包括山地、河流和海岸的治理以及生態環境的保護等。

在領土整治過程中,中央政府高度重視,根據不同發展階段,分別在20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採取了產業均衡、城市均衡、城鄉均衡&振興老工業基地、分權改革、人與自然均衡策略,實現了漸進式的綜合開發。

一方面,法國政府先後成立了相應的領導和管理專門機構,如1963年2月14日成立的「領土整治與地區行動代表處」、專門負責領土整治的政府職能機構——DATAR,以指導和協調國土整治以及區域發展;

另一方面,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系統規劃和法律法規。法國政府將全國96省中自然條件、經濟發展相接近的集中在一起,重新形成了22個領土整治規划行動區,作為國土規劃地域空間單元。

1955年,頒布了《國土整治令》、《 領土整治與發展指導法》 和配套性法律,1999年,又頒布和實施了 《 領土整治與可持續發展指導法》 。

另外,代表處在地方派出特派員來管理農業、工業、旅遊業,並由國家財政撥款專門獎勵開辦新企業、部際基金委員會、農村整治基金,同時,還建立了地區「平衡基金」,即按照有關規定,定期從富裕地區抽調一定比例資金,由政府再分配給落後地區。

第二,積極推進農業生產專業化,實現科技興農。二戰後,法國政府以打造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為目標,投入巨額資金,注重農業教育,並推行「農民高學歷」計劃,力圖通過農業生產專業化,把本國農業做大做強。

具體來說,法國的農業專業化可分為三種類型,即:區域專業化、農場專業化和作業專業化

區域專業化就是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和農業資源,把不同的農作物和畜禽集中到最適宜的地區,形成專業化的商品生產基地。為此,法國政府組建了「土地整治與農村安置公司」對耕地進行整合出售,並通過為符合條件的農戶購買土地提供低息貨款等方式,鼓勵土地集中和聯合經營。

農場專業化就是通過建立和完善農工商一體化組織,將過去農場的部分工序,如耕種、收穫、運輸和供應等交給農場外的專業企業完成,使農場從自給性生產轉變為商品化生產。

作業專業化就是指過去由一個農場完成的全部工作,分別由農場和農場以外的各個專業化企業承擔,每個企業只負責其中的一個環節,從而,大大簡化了農機配置,促進了農機化水平的提高。為促進農業機械化,政府大力培訓、推廣農機化新技術,採取補貼、資助等方式鼓勵農民使用現代化農業機械,並建立了集體購買和共同使用農業機械的合作社——「居馬」。

同時,法國政府規定——農民必須接受職業教育,取得合格證書,才能享受國家補貼和優惠貸款,取得經營農業的資格。1970年,法國基本實現了農業機械化,80年代就已進入現代化。

第三,大力發展生態農業與生態旅遊,玩轉「農業+」經濟。20世紀80年代,「生態農業」一詞正式出現在法國法律中。生態農業,即一種綜合了現代科技技術和管理手段,採用生態友好的方法, 全面發揮農業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在生態和經濟上實現良性循環,有效地統一環境可持續發展和經濟利益最大化的農業方式。

1931年,一些法國農民自發採用有機肥料,提高土壤肥力,種植出高優質蛋白小麥,用來生產麵粉和麵包,法國的生態農業雛形開始出現。

20世紀80年代,法國政府先後制定了20餘個生態農業標籤的技術指標,並制定了生態農業法律和長期發展規劃。1980年,法國出臺了《農業發展指導法》;1997年,法國農業部制定推出了生態農業發展計劃,推動了法國傳統農業向生態農業轉型。

除此之外,法國也設立了生態農業未來發展基金,並藉助發達的展覽產業,大力宣傳、普及有機農業。種種措施,使法國始終保持了世界生態農業的領頭羊地位。

在大力推廣生態農業的基礎上,法國的生態旅遊也蓬勃發展。法國鄉村地廣人稀,普通農民通過規模化的生產,在自己幾十甚至上百公頃的土地上進行機械化耕作,形成了天然的生態「景觀」。

絕大多數生態景觀以參與式農作為基礎,很少收費,遊客可以在起伏的丘陵間領略廣袤的森林、葡萄田、玉米地、油菜花、薰衣草,參觀星羅棋佈的城堡或酒莊,向園藝人員學習觀賞樹的枝葉裁剪,也可以在酒莊瞭解不同的葡萄品種,並將自己釀的酒帶走。

這種參與、體驗式旅遊方式,立足長遠,既不以破壞環境為代價,更不會出現宰客現象。目前,法國生態旅遊收入主要以餐飲、住宿和紀念品銷售為主,門票收入居於次要地位。

在生態旅遊發展中,政府則多建免費汽車露營地等配套設施,擴建道路,以助鄉村招徠遊客。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打造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支撐點。不難預見,未來的中國鄉村振興夢終將實現。

—— END ——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