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紅樓夢》中薛寶釵的《詠白海棠》這首詩有何深意?


前言

先看一首這首詩的全貌:《 詠白海棠》

珍重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

淡極始知花更艷,愁多焉得玉無痕。欲償白帝宜清潔,不語婷婷日又昏。

林黛玉也做了一首詩,眾人紛紛 「眾人看了,都道是這首為上」,詩云: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不過,書中借李紈之口點了薛寶釵為第一:

若論風流別緻,自是這首,若論含蓄渾厚,終讓蘅稿。

一、薛寶釵詠白海棠的深意

細看兩首詩都是詠物詩慣用的擬人手法,實際上也反映出了薛寶釵和林黛玉的不同性格。

薛寶釵第七句說道:欲償白帝宜清潔。意思是花兒保持自身的冰清玉潔,來報答白帝(五天帝之一,主管秋事)雨露化育之恩,這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女性形象。另外第三聯也能看出一種堅強不屈的品質,花更艷、玉無痕。

林黛玉第七句 :嬌羞默默同誰訴。第六句又有「拭啼痕」,這一個依託於他人,缺少自信的女性形象。

詩如其人,並不是兩首詩的好與不好,而是對於這兩種性格與品質的不同表現。這是兩首詩背後的深意。一個是病態之美,一個是健康的美。

李紈說雖然林黛玉的詩風流別緻,但是薛寶釵的詩更加含蓄和深厚。薛寶釵在詠海棠的中間二聯含蓄地寫「白」,而林黛玉直接寫出了「白」字,這也是區別。

二、詠物詩的寫法

1、如何寫白

這首詩的題目是詠白海棠,如同詠白燕一樣,除了要寫物以外,還要寫出「白」的特點。例如《詠白燕》

故國飄零事已非,舊時王謝見應稀。月明漢水初無影,雪滿梁園尚未歸。

柳絮池塘香入夢,梨花庭院冷侵衣。趙家姊妹多相妒,莫向昭陽殿里飛。

中間二聯有月、水、雪、絮、梨花都是白色的意象,寫白不直接用「白」字。

薛寶釵的中間二聯:

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

淡極始知花更艷,愁多焉得玉無痕。

胭脂洗出,即洗凈胭脂露出本色。淡極,類似與論語中「繪事後素」的「素」,也是白的意思。又有冰雪、玉兩種表示白色的意象。

林黛玉詩的中間二聯,也寫了白: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

梨蕊、梅花、縞袂也都是白,不過在第三句直接寫了「白」字。

詠白海棠,如果沒有寫出「白」的特點,就是一首失敗的作品,這三首都很注意寫出了「白」。

2、物態與精神

詠物除了描繪物態的外在形態以外,還要注意精神的刻畫,最常用的就是擬人的手法。注意觀察優秀的詠物詞,都把物賦予人格的特徵。

例如薛寶釵詩中的「招來、欲償、不語、愁多「,林黛玉詩中的」偷來、借得、嬌羞、倦倚「等等,都是擬人化的動詞。

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也是對於海棠形態的一種刻畫,

結束語

薛寶釵的這首詩被李紈評了第一,但是在她評定以前,書中卻說:

」眾人看了,都道是這首(林黛玉詩)為上。「

可見,不同的讀者、不同的立場、不同的地位、甚至不同的年齡等等,對同一首詩的評價也不同。

李紈偏偏認為:

「若論風流別緻,自是這首(林黛玉詩),若論含蓄渾厚,終讓蘅稿。」

紅樓夢還接著說道:

探春道:「這評的有理,瀟湘妃子當居第二。」李紈道:「怡紅公子是壓尾,你服不服?」寶玉道:「我的那首原不好了,這評的最公。」又笑道:「只是蘅瀟二首還要斟酌。」李紈道:「原是依我評論,不與你們相干,再有多說者必罰。」寶玉聽說,只得罷了。

探春支持李紈,認為薛寶釵為第一,但是寶玉明顯為林黛玉說話。

大家喜歡哪一首詩呢?薛寶釵的好、還是林黛玉的好?

@老街味道


這首(詠白海棠)確實寓意深刻,個人覺得是重在突出寶釵的矛盾性格,以及內在的衝突與掙扎。

北宋樂史《楊太真外傳》記載:「上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於時卯醉未醒,命力士使侍兒扶掖而至,妃子醉顏殘妝,鬢亂釵橫,不能再拜,上皇笑曰,豈妃子醉,是海棠睡未足耳。」

海棠春睡,是關於海棠有名的典故。故事的主角又是楊妃。

而文本內反覆以「楊妃怯熱」,「楊妃撲蝶」的故事,來形容描寫寶釵。

寶釵的海棠詩,又一次暗寓楊妃海棠春睡。

海棠花,明艷動人,號稱花貴妃,曹氏一再以海棠,楊妃隱喻,足見寶釵之姿豐艷明媚。

海棠花的氣質是明艷的,熱情似火的。但是看寶釵的原詩,卻又是另一番意蘊。

看原詩:

詠白海棠 蘅蕪君

珍重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

淡極始知花更艷,愁多焉得玉無痕。

欲償白帝憑清潔,不語婷婷日又昏。

這是寶釵詠海棠原作。

且讀第一句:珍重芳姿自掩門,「珍重」二字,道明操守,是一個穩重雅緻的大家閨秀的形象。自掩門,是堪忍孤寂的形象。

第二句:「自攜手瓮灌苔盆」,修籬種竹是雅士之風。

三,四兩句借意象之美,寄託高潔的情懷。

第五句,「淡極始知花更艷」,有哲理,有底蘊,也能隱約窺見寶釵心底的滿滿的自信。

第六句,「愁多焉得玉無痕」?因何愁多?因何玉有痕?無非是心底時時有個人而已。

第七句:「欲償白帝憑清潔」,白帝是上方五帝之一,此處亦可指秋天。不過也有白帝子在大桑樹下,遇見織女的愛情故事。

第八句,不語婷婷日又昏,這句寄情甚深。滿懷不願言說的心事,靜靜立於花前,不知不覺又去了一個黃昏。

整首詩都顯得素淡端莊,格調高雅,確實是渾厚之作。

海棠花,似寶釵豐美明媚的姿色,楊妃撲蝶一回里,寶釵也展現出了少女的純真與可愛。

但是,寶釵外在的打扮,衣著,以及房子內的擺設,無不透露出格外的素凈。

不過,素淡的外衣裡面,又穿熱烈的大紅色襖子。不喜裝扮,又戴著紅麝香串子四處晃悠。

寶釵種種矛盾的行為後面,藏著的其實是一個被封建禮教壓迫桎梏,活潑熱烈的美少女矛盾而又糾結的靈魂。

一方面,她是崇尚封建禮教的溫婉淑女,嫻雅從容,端莊自持。所以她對「靚兒」說,

你見我和誰玩過...

另一方面,她又有著和黛玉,和萬千少女一樣渴望愛情,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的靈魂。

於是她不顧閨儀,忘記自己的宣言,有事沒事,不分白天黑夜都跑到寶玉房裡坐著。

有人說寶釵虛偽,心計。竊以為與其這樣給寶釵定義,但不如說寶釵是在痛苦矛盾中掙扎和反覆。

一方面她是封建禮教忠實的擁護者,是代表人物。

另一方面,她又情不自禁去做那個,原本屬於她的年齡和性格的,真實的她自己。

海棠詩,寶釵的宣言,但是卻代表不了寶釵全部的個性。倒是更凸顯了她性格中的矛盾與衝動,是一朵被封建禮教,毒害後的「畸形的海棠花」。

(圖源皆自網路,侵刪)


謝邀。

詠白海棠,是大觀園詩社成立後第一次活動的題目。大家都用同樣的韻腳,寫一首七律。

薛寶釵的作品是這樣的:

珍重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

淡極始知花更艷,愁多焉得玉無痕。

欲償白帝憑清潔,不語婷婷日又昏。

平心而論,這是一首佳作。第一句寫了一個女孩攜了手瓮來澆花的情形,後面三句緊扣題目,詠頌了白海棠的淡雅高潔。

俗話說,言為心聲。寶釵這首詩,處處以花喻人。表面是詠白海棠,實際是夫子自況。只是站在這個角度來看,這首詩就顯得驕矜有餘,厚道不足了。

首先,「珍重芳姿晝掩門『』和「不語婷婷日又昏」首尾呼應,形象地描繪出了一個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大家閨秀。這種形象和寶釵平時的人設是一致的,都是端莊寡言的路線。但這種人設一般應該迴避自誇,這又與詩中的「珍重芳姿」「婷婷」略顯衝突了。

其次,詩中二三行集中稱讚了白海棠的淡雅,實際上也是寶釵的人設自誇。這種自誇同樣與人設自身矛盾——真正淡泊的話就不會自誇了,而且關鍵在第三句,自誇的同時順便踩了一下別人,這就顯得不夠厚道了,也違背了「淡」的真義。

「淡極始知花更艷」——人們會一下子想到淡泊的薛寶釵。這一句是說寶釵才是群芳之冠?

「愁多焉得玉無痕」——人們也會一下子想到多愁善感的林黛玉。這一句是諷刺黛玉並非真玉?

如果說上一句還能接受,下一句顯然就很有些刻薄了。這種「刻薄」,如果出現在林黛玉的詩里似乎還可以預見,但怎麼會出現在以寬容穩重著稱的寶姐姐的詩里呢?

但實際上,寶釵的不少詩都有尖銳的諷刺,比如後來寫的螃蟹詩。所謂詩言志,有讀者由此看出寶釵的「雙面人」特徵,不是完全沒道理。

當然,只單純看字面意義,寶釵的詠白海棠不失為一首好詩,所讚頌的莊重淡雅,也確實更符合那時的道德觀,所以這首詩因「含蓄渾厚」被李紈評為第一就不奇怪了。

最後貼上黛玉所作的《詠白海棠》,個人更喜歡這首: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

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這首被李紈評為「風流別緻」,確實也是相當的林黛玉風格。主題確實不像寶釵那樣的大氣,但詩中也沒有出現貶損他人的類比。

以上是頭條號「海闊天空詩酒花」的回答。歡迎在今日頭條APP關注「海闊天空詩酒花」,圖文、問答、視頻,海闊天空隨便聊。


誠邀!

詠白海棠

珍重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淡極始知花更艷,愁多焉得玉無痕。欲償白帝宜清潔,不語婷婷日又昏。

鑒賞:

此詩是薛寶釵在大觀園詩社開社時所作同題詩歌,乃蘅蕪君奪魁之作(李紈評),藝術水準很高(不下瀟湘妃子)。這首詩不僅昭示了寶釵的性格和命運,暗含一種「任是無情也動人」的風流態度,而且特別符合中國古代文人對於詩歌標準的評價,像什麼「溫柔敦厚」「格調」「肌理」之類的評價似乎都可以用在這首詩身上。僅僅這樣似乎也無法說它出色,關鍵是它還蘊含有一定的哲理意味。細品之,似乎比瀟湘之作更耐咀嚼。當然,二者風格不同,如春蘭秋菊(林妹妹是春蘭爛漫的話,寶姐姐就是秋菊芬芳),各有特色,拋卻封建文人的視角,不應該有所謂高下之分。

首先來看第一聯「珍重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瓮灌苔盆。」明明題目是寫花,卻實為寫人,這也是為了突出每個人的不同形象。不過,林妹妹的《詠白海棠》似乎將人花合一得更無痕和徹底,而寶釵的卻只是寫心跡。即便本人長得嬌艷如花,卻也不肯輕易拋頭露面,故而道得一個「珍重」。這「珍重」里有自重,也有自傲,顯而易見一般人是很難有機會窺察到她的內心的。明明是白天,卻因「珍重芳姿」而晝「掩門」,這也暗示了寶釵含蓄內斂的性格,不似林妹妹一般鋒芒畢露。「自攜手瓮灌苔盆」說明她對花兒十分珍愛,又間接照應了前一句的「珍重」(不是珍重如何親自澆水?)。庚辰雙行夾批:寶釵詩全是自寫身份,諷刺時事。只以品行為先,才技為末。纖巧流蕩之詞、綺靡穠艷之語一洗皆盡,非不能也,屑而不為也。最恨近日小說中一百美人詩詞語氣只得一個艷稿。我們似乎可以說,這「芳姿」,這澆灌,其實都是為的她自己,指的是她為了培養自身的修養氣質才華等等所做的一切。這白海棠,自然也是她自己——一朵盛世「白蓮花」。(這裡用網路義,不過畢竟人家寫的是白海棠其實無所謂了,好像這個花兒只要是白色的是哪種無所謂了,《紅樓夢》里寶釵抽中的花簽實際是牡丹)

如果說首聯出語平凡,沒有過多出彩的地方的話,那麼頷聯可以說是很好地彌補了這一個缺陷了,通常詩句的布局(元代范德璣的《詩格》:「作詩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轉要變化,合要淵水。」)也都是如此。「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此句轉得非常好!正因為「自攜手瓮灌苔盆」,所以能夠看到「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這裡其實是個倒裝句,正確的順序應該是「秋階洗出胭脂影,露砌招來冰雪魂」。海棠色白,故云「洗出胭脂影」;洗掉塗抹的胭脂而現出本色,這正是寶釵性愛素凈雅淡、不事榮華的寫照。

「露砌」和「秋階」同指白海棠生長的環境。「冰雪魂」指白海棠精魂如冰雪般潔白,亦是寶釵自寫身份——真不愧為「山中高士晶瑩雪」,既冷且清。庚辰雙行夾批:看他清潔自厲,終不肯作一輕浮語。同樣是頷聯寫白海棠之白,黛玉是要「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寶釵偏偏「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一主動一被動,顰兒性格之俏皮靈動,寶釵性格之穩重沉著,躍然紙上。當然,這句聯中的意象也真的是沒得說——美則美矣,卻冷得讓人無法接近。

頸聯可以說是此詩的核心——「淡極始知花更艷,愁多焉得玉無痕。」更加直接反映了寶釵對於寶黛愛情或者自己愛情的態度,不粉飾,不動情,修身養性,平平淡淡看待一切,哪怕是愛情。是的,她看淡生死、看淡愛情,看淡利益,卻唯獨看不淡一樣東西——名譽。這也是她個人最終悲劇的根源。這讓筆者不禁想起了我國古代文人的「三不朽」情結:「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左傳》)。在立德方面,她做得很好。她的目標很明確,估計是想當太姒那樣輔佐賢王的女人。可惜,她終究只是個出身皇商家庭的女子,沒有辦法像武則天那樣進宮成為才人,卻不得不違心(如果她也有心的話)嫁給了像賈寶玉這樣的紈絝子弟,未能實現自己的真正抱負(「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只落得個「金簪雪裡埋」的結局。

此聯上句承「胭脂」句發揮,謂白海棠一洗顏色,淡到極致才更顯艷麗,以至於彷彿秋階都能照出影來,頗合藝術辯證法(庚辰雙行夾批:好極!高情巨眼能幾人哉!正"鳥鳴山更幽"也。)下句承「冰雪」句開掘,謂白海棠清潔自勵,寧靜自安,豈如多愁之玉,留下瘢痕。「愁多」句應是以寶黛之多愁善感反襯自己的寧靜嫻雅。(庚辰雙行夾批:看他諷刺林寶二人著手。)從句意來看,確乎有此意味。前面說花之色淡,後面說花之無憂無愁,似乎內外皆修,不食人間煙火。然前面頷聯句中有「雪」,明示己志(冰雪招來露砌魂);此處頸聯句中有玉,契合巧妙(林黛玉和賈寶玉名字中都有玉,偏偏多愁善感),要說沒有所指,卻也難自圓其說。不然,為何偏偏用玉而不是別的字來指代此意?

尾聯「欲償白帝憑清潔,不語婷婷日又昏。」「白帝」即西方白帝白招拒,是神化傳說中的五天帝之一,主管秋事。《晉書·天文志》:「西方白帝,白招矩(矩亦作拒)之神也。」秋天叫素秋、清秋,因為它天高氣清,明凈無垢,所以說花兒報答白帝雨露化育之恩,全憑自身保持清潔,亦就海棠色白而言。全聯的意思是說:白海棠願以其清潔之身回報自然,她婷婷玉立,默然不語,迎來了一個又一個黃昏。這實際上是寶釵的內心獨白和自我寫照。「不語」一詞可見寶釵的矜持穩重,「憑清潔」之語更可見她自譽自信的心理狀態以及清高精神。庚辰雙行夾批:看他收到自己身上來,是何等身份。

此詩有意以白海棠關合自己,以花寫人,反映出薛寶釵以穩重、端莊、淡雅、寧靜、清潔自詡的內心世界,也表達了寶釵對於愛情和人生的看法,同時間接暗示了寶釵在《紅樓夢》中的結局——「欲償白帝憑清潔,不語婷婷日又昏」。而87版《紅樓夢》中,薛寶釵的結局是被賣到了外地,後來又被蔣玉函贖回來了。姑且不說這個結局對不對,但至少應該不會有大錯。畢竟,以寶釵的心性以及本詩所反映的內容來說,寶釵最後的結局應該是守著清白之身(以此來報答賈府的厚待),孤獨終老。

分析了這麼多,我們似乎又可以做出一些合理的猜測:寶釵的心性和結局其實應該和李紈差不多,所以才能夠引起李紈的強烈共鳴而不顧寶玉反對將此詩列為第一。

欲知更多《紅樓夢》詳情,歡迎關注頭條號:半瓣花上閱乾坤。


  謝悟空邀!

《紅樓夢》中薛寶釵的《詠白海棠》這首詩有何深意?

  海棠一社,眾多姑娘們紛紛大展詩才,經社長李紈的評定,薛寶釵奪得第一,林黛玉得第二,賈寶玉表示很不滿意,可惜李紈霸氣一揮手,聽我的,再多說就罰。

  咱們先一起來回顧下薛寶釵的詩。詩曰:「珍重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淡極始知花更艷,愁多焉得玉無痕。欲償白帝憑清潔,不語婷婷日又昏。」

  詩這種東西,尤其是律詩絕句之類的,最能考驗一個人的理解鑒賞能力,雖然說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好詩與歹詩,還是會有很大的差別。說實話,品詩我是不大會的,因為我沒詩才,我能想到的,不過是什麼起承轉合啊,意境啊,用典之類的名詞,巴拉巴拉地一大堆,說不定看完以後,更不明白了,好在李紈有用一個詞來定高低的本事,給了我們指引。

  李紈說黛玉的詩風流別緻,而薛寶釵的詩含蓄渾厚,很有身分,所以,以她的好惡來定了高低。寶玉向來偏心,哪怕自己得了倒一,也得為林妹妹爭取名次,探春也是個拉偏架的,直說有理有理,毫不顧忌地表示對寶釵的支持。

  都說詩如其人,寶釵的詩,其實就是寶釵的人,李紈說她詩有身分,正是寶釵為人的一種真實寫照。

  說句不太好聽的話,寶釵不自重身份,她的日子會更難。怎麼說呢,雖然在邢夫人這等人眼裡,薛家有潑天的富貴,可以做得到珍珠如土金如鐵,可是在真正的勛貴那裡,薛家皇商的身分不夠看。四大家族,薛家名列其中,卻是排位最次。賈家兩國公,史家有侯爵,王家雖比不上,卻也有個縣伯的爵,薛家呢,最牛的祖先就是紫薇舍人,說得好聽點是皇帝近臣,可實質上算不得什麼。薛家到了薛寶釵這一代,當家的老一輩男人,薛蟠薛蝌的父親都掛了,看看薛蟠的德行,再想想薛家長年借住在賈府,她不自重身份,能行嗎?比比賈府的親戚們,如史湘雲,林黛玉,人家兩個雖是孤女,可家世門楣都有,或權貴或勛貴,正宗的書香人家,幾代下來的爵位,哪一個不是響噹噹的好出身?唯有她,不得不端起架子,好好做淑女,在賈府基本上是單兵作戰,她的一言一行,都必須符合貴族小姐的標準,她的安分順時,她的寡言少語,都是為了一個「有身份」!

  這首詩里,「淡極始知花更艷」,體現的是她的生活狀態和志向。薛寶釵是個生活簡樸的人,看看她住的蘅蕪院,簡直就是個雪洞,雖然說有討好賈母等人的成分,但未嘗不是她內心的一種反應。我雖然不很喜歡寶釵,但平心而論,她並不可厭,反而有時候顯出可愛的一面來,對林也好,對寶玉也好,甚至是對邢岫煙,都曾有過幫助,雖然這種幫助浮於表面,但至少也是一種態度。她很少動情,心理素質也很好,是個做大事的材料。她處世穩,心思細,而且最重要的是她特別有才能,無論是哪個方面,都可以來一手,如果她是薛蟠,那薛家不見得就會翻船,只可惜她和王熙鳳一樣,生不逢時。而她的期待「更艷」,也就只能是懷才不遇,最終「可嘆停機德……金簪雪裡埋。」(文/宛如清揚)


可查看我寫的此詩的全篇解讀,不特分析了。


其實這首奪冠詩,隱藏寶釵心機,自誇高潔,句句冷嘲熱諷寶黛愛情鬧劇從薛寶釵進賈府以來,一直到《紅樓夢》四十二回薛寶釵指出林黛玉「良辰美景奈何天」等語不符合大家閨秀的要求,說女兒不應識字看書,多做些針織活才是正理,從這次寶釵和黛玉交心後,兩人才摒棄前嫌,知心相投,而在此之前,兩人的關係幾乎是進入白熱化的程度。是何原因呢?一、寶釵知書達理,與眾人相處甚好,不似黛玉,因此就有閑言碎語說黛玉不及寶釵,那依著黛玉的性子,肯定不服的。而寶釵的態度是不聞不問,任其發展;文中依據:二、金玉良姻,黛玉對寶玉和寶釵這一傳言的吃醋,也發過幾次脾氣,這口氣對於黛玉來說,無法解脫,也沒法解決,寶釵的存在就是黛玉心裡的大石頭,重得壓不過氣來;寶釵和黛玉直面挑釁的高潮:寶玉直言寶釵如楊貴妃「體豐」,寶釵頓時生氣,看看此時的黛玉,更是氣了:文中依據:這兩人,直面衝突,寶釵就一句懟了上來,說負荊請罪的典故,最後說得寶黛二人臉紅羞愧起來,寶釵的這一番針對舉動,卻被王熙鳳一句「誰吃了姜,怎麼沖得慌」的玩笑話揭過。那麼為何寶釵看寶黛不順眼呢?最深的原因就是,寶釵漸漸喜歡上了寶玉,何時喜歡的?往前翻章節,我們可以發現一章,就是元春賞東西給賈府,偏偏寶釵和寶玉是一樣的,這時候的寶釵還非常煩悶於「金玉」之說。文中依據:薛寶釵因往日母親對王夫人等曾提過"金鎖是個和尚給的,等日後有玉的方可結為婚姻"等語,所以總遠著寶玉。昨兒見元春所賜的東西,獨他與寶玉一樣,心裡越發沒意思起來。幸虧寶玉被一個林黛玉纏綿住了,心心念念只記掛著林黛玉,並不理論這事。可是經過「羞籠紅麝串」一事後,寶釵的心思明朗起來:寶玉看見寶釵的雪膚玉臂,當時便怔在了那裡,我們看看寶釵此時的表現:這一情節的描寫,寶釵與寶玉之間的關係就曖昧了,寶釵也漸漸明白了自己的心思,一直到寶玉被打,寶釵所體現的心疼我們都可以看到,再到寶釵給寶玉縫肚兜。在這之前,這首詩就是寶釵的暗諷了:第一句:【庚辰雙行夾批:寶釵詩全是自寫身份,諷刺時事。只以品行為先,才技為末。纖巧流蕩之詞、綺靡穠艷之語一洗皆盡,非不能也,屑而不為也】明寫自己端莊自持,那些男女之間親密之語,是品行不端的表現,自己是不應為,更是不屑為之的。這一分析,可不就諷刺寶玉和黛玉的平時親密之舉嗎?寶釵看不慣他們的言語和行為。第二句:【庚辰雙行夾批:看他清潔自厲,終不肯作一輕浮語。】這一句更是在說寶釵不喜濃妝艷抹,曹公筆下的寶釵也是素雅的,「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就連蘅蕪苑的擺設都極為素潔簡單,寶釵這一句說自己凈面後,自有如冰雪般的冰清玉潔,這是自己鍾愛的;下面的兩句與自己的素雅高潔作強烈對比,極力諷刺寶黛二人:淡極始知花更艷,【庚辰雙行夾批:好極!高情巨眼能幾人哉!正"鳥鳴山更幽"也。】這一句再次烘托自己的高潔,不流於媚俗。第三句:【庚辰雙行夾批:看他諷刺林寶二人著手。】終於作好了鋪墊,正題來了,開始諷刺白海棠清雅高潔,不像多愁之玉,留下瘢痕,這可不就是在說寶黛的多愁善感,整日的耍小性子,鬧脾氣鬧得人盡皆知,最後還不是和好如初,倒不如白海棠一樣寧靜嫻雅一些。最後一句再次回到自己:【庚辰雙行夾批:看他收到自己身上來,是何等身份。】寶釵說自己如白海棠般清潔高雅,默然不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穩重端莊。這一首詩,最後被李紈、探春等人評為第一,而這首詩,句句都隱含著寶釵對於寶黛二人的嘲諷和看不慣,這是繼寶釵「借扇雙敲」明面嘲諷之後再一次的暗中隱喻。

寶釵是封健社會的標準淑女,一言一行都無可挑剔,文如其人,她的詩呢也是如此,(珍重芳姿晝掩門),大白天也關著大門,標榜自己守規矩,(淡極始知花更艷,)說自己不打扮也很漂亮),愁多焉得玉無痕,諷刺二玉多愁善感,她的詩就是抬高自己打擊別人,她的詩文彩並不出眾,但是很符合封健道德規範,所以詩社社長李紈很是推崇,說這詩有身份,不顧寶玉反對,評了個第一名。


有什麼深意,不知道。「珍重芳姿晝掩門」句,是對有人說嫁給賈雨村觀點的回復。「自攜手瓮灌苔盆」,將自己動手,艱難生活。「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即山中高士之影,晶瑩冰雪之魂。」淡極始知花更艷」,艷冠群芳之注釋。「愁多焉得玉痕」,林黛玉病之根。,「欲嘗白帝憑清潔,不語婷婷日又昏」,寶釵潔如白海棠,玉立婷婷待黃昏。(亂答)


此詩其實是女人們爭風吃醋的小伎倆,明吹自己的高調大氣,暗刺黛玉之小心眼。寶釵的心動男生其實是賈雨村,她心裡是瞧不上寶玉的。所以夲詩暗刺的是寶黛二人,這也就不難理解寶釵為何後來與寶玉散夥,改嫁雨村。(夲人以真夲紅樓夢立論)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