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想與觀照,二者功能相反、狀態也相反。
觀想用的是『念力致動』(psychokinesis)功能。
例如想像力、創造力、念力與觀想力,是心靈的投射狀態與發訊狀態,
它是主動、主觀、人為、模擬、編造、由內而外的狀態。
 
觀照用的則是「超感官知覺」(ESP)功能,
例如:感應力、直覺力、觀察力與觀照力,是心靈的接收狀態與收訊狀態,
它是被動、無為、客觀、自動、自然、由外而內的狀態。」

reconnect-channelling.jpg

 

fullscreen
http://goo.gl/dl7n2p

 

let-go-of-thinking.jpg 

 

Q:你問完,我的答案就跑出來了!會不會太快了?
    甚至你還沒有問,好像"那個"自己就跑出來了...

 

A:快纔是正確的(真相),因為"想像"需要花時間,想像無法快,
    因為(頭腦)需要編撰。

 

連結(調檔案)

Q:為何看不清楚?


A:對於"非視覺型"之初探者,看不清楚是很正常的。因為關係到:


 

1.深度不同

2.第三眼之電路板有沒有通暢。



1.深度不同

-進入"出神狀態(恍惚狀態)"透過靈魂出體,
(如到臺視公司現場看節目)
則視覺清晰度高,看得清楚。


但要進入5,6級深度,且要把身體空掉,脫離肉體,
一般人未受訓練很難辦到。


且在此狀態下,已經無法流暢回答問題了。

-不進入"出神"恍惚狀態,保持覺知,有意識地進入潛意識,
透過"頻道轉換"(如在家裡看到臺視節目)
則視覺清晰度不如前者,較看不清楚,
但只進入2,3,4級深度,一般人容易達到,
且可自在回答問題,故才能解決問題。


 


2.第三眼開啟者,松果體發達者,電路板越暢者,

視覺敏銳者,則看得清晰,反之則否。
(註)其實看得清不清楚,不是很重要
能夠解決問題,,效果纔是最重要的!

只要有閃息,不一定要看得清楚,一樣可以處理問題。
一樣有好的效果,不見得要看得清楚纔算數!
只要有"訊息",便可運作能量,達到真正效果。

.

.

.明心見性之路(開悟)

.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