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淮河不被視為長江支流,淮河雖然現在有部分水量經長江入海,但淮河原本是自成水系,根本就不是長江支流!

古代淮河是有固定的東流直接入海河道的,就是現在江蘇省北部的廢黃河故道,黃河「奪淮入海」,使淮河喪失了一段時間的直接入海水道。

黃河,在古代歷史上,治理不力,水患頻仍,東流的黃河下游象一條黃龍在華北平原、黃淮海大地上,左右滾來滾去,多次改道,曾經決口南下,奪淮河下游水道而從蘇北入黃海,後來又改道北上山東入渤海。

黃河改道山東入渤海後,這個搬運、挾帶泥沙的巨無霸,除在黃海入海口遺下可觀的沙丘外,更是留下大量的泥沙使淮河故道淤積,淮河水已不能再通過原淮河下游故道直接東流入黃海,淮河水流部分北上經沭河入黃海;部分水流南下,經由大運河匯入長江而再東流入東海。

但是,每逢雨季汛期,因大運河水道狹窄,且需本來東向入海,現轉向水流北上沭河,南下入長江,加長入海距離,且同時長江亦在汛期,水位偏高,使淮河泄洪不暢,水害頻發。

新中國成立後,為根治淮河水害,在江蘇省北部,人工開挖蘇北灌溉總渠,導引部分淮河水直接東流入黃海。

後又在蘇北灌溉總渠北側,開挖淮河入海水道,徹底解決了淮河下游暢通的入海水道,徹底根治淮河水害,並灌溉蘇北農田。

所以說,淮河自成水系,根本就不是長江支流,只不過是有部分淮河水流經大運河匯入長江而已。

僅供參考。


先秦時期,江、河、淮、濟被稱為四瀆,是當時華夏最重要的四條河流,也是天子祭祀的對象。所以數千年來,中國人已經把這四條河流的地位並列化,不認為那條河流更優先、地位更崇高。即使後來江、河二瀆地位上升,淮、濟二瀆地位下降。

更關鍵的是在地理學上,淮河從來都是一條獨立的河流,不是長江的支流。

雖然從南宋建炎二年開始,黃河被人為地決口改道,奪淮入海,一直到1855年再次回歸故道,北入渤海,黃河已經把淮河入海口淤堵,淮河水無奈經洪澤湖和京杭大運河南下揚州,經長江入海,但這一段水道畢竟是人工開鑿的,所以至今也沒有人認為淮河是長江的支流,難道不很正常嗎?


淮河是我國東西向的一條重要河流,她與秦嶺作為我國南北分界線。淮河歷史上是自行入海的,不是如今的入江為主的下游排泄狀況,是由於黃河泛濫,奪淮入海,造成了黃淮連年泛濫成災,禍害下游。現在黃淮分流入海,因此淮河是不作為長江的支流。


1-沒有出現高屋建瓴權威認證的地理偉人,比如大禹、比如徐霞客。只要,時代造就這樣的人登高一呼:淮河已經蛻變成長江支流,從者眾。2-沒有辯證認識河流的超大歷史尺度眼界。大禹之前,哪條河怎麼流、怎麼入海,都不一定。我就一直認為黃河7000年前是從天津入海、海河子牙河漳河都是它的支流。龍門就是大禹開的,關中本就是個大內陸湖;伊河洛河根本不是黃河支流,開通龍門後才是。3-兩萬年後,長三角都推遠到琉球群島了,會有更多的河流併入長江,豈止一條淮河,連錢塘江都會在吳淞口外幾百里匯入長江。4-在山川地理上,人們守舊、喜歡沿用、不喜歡面對現實。現實,淮河五百年前就變成長江支流了,也許更早!還有泗水!所以白居易寫:泗水流,汴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5-我家就在淮河第三峽~浮山峽南。自小老人就說浮山能浮於淮水,刮南風漂移到北岸、刮北風漂到南岸。我根本不信,就是淮河老改道,浮山南北都流過。古人也沒人梳理,不是代代出大禹的。指不定哪百來年峽口堵了,也許順著安豐塘~合肥盆地~巢湖就流到長江呢!Who know !南北朝時,祖沖之那個兒子祖暅就設計在浮山築堰、水淹壽春城!本人三十多時還真是專門勘察過浮山堰。何以見得以前沒有改道呢!


真是個"下三濫″問題!"男女有別,長淮兩水系"!淮河,長江各有出海口!

你別說:淮河出海口在哪裡啊?!


不通長江怎麼算支流?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