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這是一個錯誤的結論,不僅沒有超越,而且還差的很遠,一眼看過三人的作品,高下立現。我個人更喜歡林散之的書法。

1、從技法上看,張興純遠遠不如啟功和林散之用筆精到細緻,對於筆墨的把握和章法的控制差的就更遠了。

以上是張興純作品

2、從格調上看,張的字明顯野了,林散之和氣功則雅緻很多,即使用筆老辣,多用漲墨和枯筆的林散之的字也有一股書卷氣在。

以上為林散之作品

3、從文化上和影響力上,啟功就不用說了,林散之1972年中日書法交流選拔時一舉成名。與趙樸初、啟功等稱之詩、書、畫「當代三絕」,與李志敏並稱「南林北李」,被譽為「草聖」,林散之草書被稱之為「林體」。

以上為啟功書法

贊同的朋友點個贊啦。


張興純,筆名:耕讀居士,漢族,安徽宿州人,幼年好學,遍觀歷代名家書法,吸取各家精華,形成自己的風格,尤擅行、草。其筆法圓潤、剛柔並濟、參差錯落、富於變化、靈動自然、神采飛揚、師古不泥,章法渾然、抑揚頓挫。集神采、美感、動感、靈韻之大成。

「衰年變法」,是書畫領域的一個專有名詞,指的是人到暮年再改變原有的模式和方法。沒有創新的勇氣和深厚的功底,是很難再有提高和突破的。當代實力派書法家張興純就是暮年求新變法成功的典型代表。他晚年的書法書風獨特、自成一家,他的作品長短錯落,虛實相生,天然如行雲,自在若流水,節奏分明,氣韻生動活潑,神采飛揚,使觀賞者目注神馳,餘味無窮。但問題中提及的超越,個人認為說法還是有點過了。在書法水平和藝術成就方面,張老和林散之、啟功還是有差別的,雖然三位書法大腕都經歷過衰年變法,但只能算是各有千秋,每個人的書風墨韻都無法超越,更何況林散之行草方面的成就卓越,被譽為當代書聖。所以說能超越林散之和啟功,應該還是有差距的。


如果張興純這樣的作品也稱得上大師,那麼當今的大師就多如過江之鯽了。

張的字除了有點筆勢,沒有別的看點,不耐看。主要是功底差造成的。細看圖片中的每個字,沒有一個有古味。只有當代江湖氣。

我有去百度看了幾幅張興純的字,依舊是不耐看,章法氣韻也差。

細看張興純草書的筆畫,更差。功底太淺太淺。這種字不要說和啟功草書比,即使和林散之草書比,也差了十萬八千里。

張興純的草書即使和當代書法奇人吳海萍先生寫在衛生紙上字比,依舊差了18條街。人家寫在衛生紙的草書都氣韻不凡 筆筆見功夫的。

草書和一切書法一樣,玩的是實力,在真正的高手眼裡,草書是沒法混蒙過關的,一個筆畫寫的不好都逃不過行家的眼睛,更不要說章法氣韻了。

對於這個結論不敢苟同!應該說張先生的書法非常好,但說超越了林散之與啟功,可能認同的人是鳳毛麟角!仔細觀賞張先生的第一幅作品,粗讀給人以翰逸神飛之感(開篇千山鳥飛絕及萬徑人蹤滅等字很亮眼很精彩),細看瑕疵畢現!在此例舉如下錯誤與不足:1.題款錯誤!該詩是柳宗元名作《江雪》,而題款是李賀詩,是作品不允許出現的一個重大失誤!2.很多字的草法不規範丶點畫欠精到:如蓑丶獨丶笠翁丶釣丶雪等字,舟字更是敗筆!一幅小品出現如此多的不足之處,不是名家名作之所為!所以釣客認為張先生的水平很難與啟功先生比肩更談不上超越了!一管之見,貽笑大方了!如果有不當之處,歡迎批評指正!


「張大師」的字也太差了,不是一般的差。還敢和「當代草聖」比,我是林散老最不堪的學生,我來和「張大師」較量一下。


作品就拍比較,兩幅放在一起,不用多說,就能看出水平的高低。


我覺得還不如我的作品


字與畫,都是雕蟲小技,何必刻意?


尚需留待後人評論。我輩不可妄議先輩大師,先還是踏踏實實老老實實向他們學習。


張興純瞭解不多,從資料看書法造詣應不髙於林散之和啓功二人,甚至於差距甚大,至少才情不佳。林散之成名較晚,屬大器晚成,亦不存在衰年變法。啓功的書風屬逐漸成型晚年老辢,變法倒不明顕。但衰年變法其實在許多書家晚年都有所體現,比如篆書大家桑凡老先生在,晚年書風很像何紹基,而又比何更加厚重。變法易,變成難。無論如何有成求,難能可貴,值得尊敬。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