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人性論和純批,對上述二位無比崇拜,目前認為哲學已經被他們給終結了,實在想不出如何超出康德對理性划出的界限。但我同時又了解到黑格爾是哲學之王,又有人告訴我馬克思才是哲學的巔峰。我想知道康德以後的的哲學家是如何超出康德劃的理性界限的?黑格爾的辯證法和絕對理念,馬克思的主觀能動性這些到底是不是超驗的不可證明的?因為暫時沒時間看他們的書,又迫切想知道其中奧秘,特有此問,感謝。


瀉藥。

我建議看看《現代性的神學起源》,看了這本書,你會更深地理解休謨和康德在哲學史上的地位。

為什麼你會有「休謨和康德終結了哲學」的感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兩個人在生活中的影響相當深入。現代生活的思考方式幾乎就是按照他們的思考方式來刻畫的。

但是問題也在這裡,休謨和康德各自提出了、發現了自己哲學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因為康德對感性直觀和知性直觀的分裂,導致對「對象」這個認識問題的問題,所以才有了浪漫主義的荷爾德林、自然哲學的謝林、絕對精神的黑格爾。因為休謨對「印象」、「觀念」的討論,所以才引發了胡塞爾對休謨這一問題的思考。胡塞爾的很多書中都對休謨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哲學史其實是一個不斷批判的過程,康德這個哲學史上最為謹慎的形而上學家也未能避免。黑格爾對康德批判就在於康德對理性批判本身是否也是一種理性批判,這就是說,對理性批判本身也需要批判,黑格爾是把理性批判變成認識與對象的理性的自我批判的不斷發展的過程。而更多的哲學家更多的在於解決康德的「自我之物」(「物自體」)問題上,如康德後繼者費希特和謝林則著重於消解它。至於休謨的主要貢獻在於休謨問題徹底擊中了經驗論要害,雖然康德調和了這個矛盾,但是這個問題對科學賴以發展的歸納推理的打擊至今未得以彌補,當然,這裡把它歸結為邏輯學問題更為恰當。其實這裡你應該明白,形而上學如黑格爾絕對理念這些東西都是自己創造的拿來演繹出世界的東西都是一種自圓其說罷了,好比康德的「人為自然立法」,形而上學完全是一種自己思想自己的活動,因為人類發現其實他連對自然物一個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定義都下不了,最後發生了語言學轉向也就不足為怪了。至於馬克思是哲學的巔峰?說說笑罷了,中國嘛,你該懂的吧。馬克思哲學更多向於工具性和實用性,你沒發現他的哲學完全是為了他的革命理想服務的?(能動性、實踐、矛盾、鬥爭、否定之否定這些概念體會體會)而哲學完全是距離實用最遠的學科,所以馬哲也不是那麼高深難懂,也不那麼像哲學本性。


提問者應按照哲學史給出的順序接著往下讀。

直接受康德影響產生的哲學是德國唯心主義,黑格爾與叔本華是德國唯心主義的代表人物。


批判與繼承是哲學及任何學問的發展過程,形形色色的哲學理論基本上都是盲人說象,不然就不會發展了。不要趕時髦,要保持批判思維,追求真理才是唯一目標。真理只有一個,真理的候選者可以有多個,那個最符合科學的、與科學兼容的哲學理論才是真理成分最多的哲學理論。

馬克思主義哲學到現在還是巔峰,因為哲學墮落了,墮落為「手指哲學」,也就是哲學學了,或哲學史學了。古人早有「不要看指向月亮的手指」的告誡,但現代、後現代哲學已經遠離了客觀物質世界。難怪科學家們對哲學頗有微詞,但他們忘了真正的哲學,對著假哲學鄙視哲學。


我覺得其它答案一本正經的胡扯還挺多的。

評價哲學家是否牛逼,一般我們評價的是本體論體系(「世界是怎樣的」的系統描述)。但是本體論是否牛逼,其實主要靠認識論支撐。(當然大多數哲學圈裡的人主要貢獻都不是本體論和認識論,所以他們都不那麼有名。大牛歷史就那麼幾個,其他人都在打醬油,你懂得)

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主要是康德的認識論體系,雖然更系統細緻的建立了一個思維如何理解(物質)世界的模型,但是,它是靜態的。就是靜態去分析這個世界,沒太關注變化世界的邏輯。

而黑格爾的辯證法是動態的,反映了世界動態變化的過程。顯然,從這個角度來看,動態認知比靜態認知更先進一點。(就像一個人在跑步,拍照和攝影兩種方式,哪種更好的模擬了跑步的過程呢?)

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辯證法是唯物的,對時間的理解也更具體細緻系統。

唯心主義的動態認知,除了看起來更好看一點以外,沒什麼用處。黑格爾的唯心辯證法和恩格斯的唯物辯證法,如果拿去分析同一件事物,誰能更好的解釋它,一目了然。事實打臉,唯心辯證法背後的理論漏洞就不必吐槽了吧?

如果對本體論和認識論感興趣,我的看法是:

哲學圈動態認知沒什麼大的進展,但是靜態認知里認識系統如何認識世界(心靈哲學、心身哲學、物質和意識的關係)的細節進展不小,可以去看看現代哲學各種版本的物理主義,以及腦神經科學和認知心理學的進展。

預計靜態認知在幾十年內有本質性進步吧,同時也會帶動動態認知的發展。

————————————————————————

想看哲學圈最新認識論和本體論進展的,可以簡單參考:

1、王永豪:心靈哲學(一)——形而上學問題概述

2、翟剛:心靈哲學-一些熱點問題(上)

那些還以為唯心主義佔西方哲學理論主流和前沿、甚至還被黑格爾唯心辯證法嚇唬住的小夥伴,如果刷新不了你們的認知,先刷新一下你們的眼(ou)界(xiang)吧。


謝邀!哲學觀點通常很難三言兩語就說清楚,而且現在信息發達,原著各版及各種解釋評論俯首皆是。所以我就不詳說細節了。只就題主關心的核心問題儘可能簡單而明確地表達一下我自己的理解。

在哲學上對人類認識能力的分析,就目前而言,無人能比肩康德。我覺得認識論是康德哲學的核心和最高成就,雖然其目的是為了讓科學和道德都有安放之所,也為了讓理性不再盲目。

但康德的哲學有兩個問題:一是他的認識論是主觀的,即人為自然立法也為自己立法,他將其類比為哥白尼式的革命。二是知性只能作用於經驗現象,而不能作用於現象之外的先驗之物上,所以有一個不可知的"物自體",理性妄圖越過知性的應用界線去討論"物自體",就會陷入相互矛盾中(二律背反)。這兩個觀點在康德哲學系統內部是自洽的,可從外部看來就不那麼理所當然了,會招致一些反對意見。

黑格爾認為世界有其客觀的內在邏輯,這是一種發展的辨證邏輯,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能從無形式發展出形式及內容。所以他反對康德主觀的先驗邏輯範疇,他認為這些範疇都是可以客觀發展而來的。黑格爾哲學是以本體論為核心,即絕對精神的自我實現。我是挺認可他的觀點的,但他認為絕對精神在他那裡已經得到了實現,就有點...他的哲學終結者的形象成了後人口誅筆伐的靶子。

叔本華和尼釆不認為有什麼不可知的"物自體",既然不可知,就沒必要設立這樣一個"物自體",所以更不可能有上帝,有的只是慾望。於是他們建立起各自的意志哲學,他們的出發點也不是認識論,而是對西方宗教道德的批判,。

馬克思哲學,我就不敢多說了,除了上學時政治課本外沒看過其原著。但既然是辨證唯物主義哲學,他肯定是反對單純的唯心主義的,不管是主觀還是客觀的。但我還是很欣賞其現實精神的。

我個人覺得哲學是個萬花筒,轉一下就是另一副景象,千變萬化。我們不可能窮儘其所有的變化,但其核心(根本問題)總在那裡的。所以才吸引著人們前仆後繼,如飛蛾撲火,在我看來都是英雄。


康德在其純粹理性批判體系構建的時候,就建造了一個哲學籠子,這個籠子最初是為那些可能剽竊或者反對他哲學觀點的人建造的,但是康德三大批判發行出版過程十分順利,所以康德的哲學籠子在當時並沒有派上任何用場,所以康德也沒有將這個籠子拿出來展示。

結果,在康德作古之後,康德的籠子開始發揮了威力,讓那些所有懷疑和批評他的哲學家,無一例外的都被這個籠子捕獲,所以才有所謂,康德之後的哲學都從康德出發。

但是有一點是至今為止,沒有被後來的人們所充分認識到的,那就是,所以從康德出發的哲學,都走上了背叛康德的道路。但是有一個支脈除外,那就是一懷特海為代表的,懷特海,羅素和維特根斯坦。在這個道路上,維特根斯坦獲得了最高成就,雖然簡單,但卻是最接近打開康德哲學籠子的鑰匙的人。

羅素是一個慧眼獨具的的人,他一眼就看出來,維特根斯坦是一個哲學天才,所以對維特根斯坦倍加愛護和寬容,其寬容程度已經登峰造極。

現在的世界範圍內,對於哲學史的研究中,談及維特根斯坦,人們最關注的的就是有關維特根斯坦的出身,有關維特根斯的老爹多麼的有錢,人們對於維特根斯坦是金錢如糞土的態度感到驚奇,但是幾乎沒有人會仔細的思考,為何羅素如此看重維特根斯坦,所以至今為止,人們依然如此,最懂維特根斯坦的人依然是羅素,而對於維特根斯坦而言,依然認為,羅素其實還是不懂他的哲學。

除了維特根斯坦之外,還有一個人就是阿蘭巴迪歐也是除外的。

可以確定的是,維特根斯坦的思想一旦被挖掘出來,康德的哲學籠子即將現行,籠子到底裝了多少哲學,我下面來清點一下,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如果漏掉了那個,我那天也會找到,把他抓回來,關進籠子,所以,學習哲學,或者研究哲學,要注意了,不要被抓住,最後被關進康德的籠子。

費希特,謝林,黑格爾,胡塞爾,馬克思,尼采,海德格爾,懷特海,羅素,維特根斯坦等等。他們都被康德關進了自己的籠子里出不來,這其中,就屬維特根斯坦最本真,也最執著,雖然以自我感覺的幸福收場,但是終究沒有逃出牢籠,這是他的事實。


很簡單。康德哲學說到底是主觀理性的哲學,在黑格爾的哲學體系中僅僅放置在「知性」(有些也翻譯成理智)水平。康德只是在先天意義上思考主觀理性,但是,還有客觀理性,或者說邏格斯理性——這是黑格爾思考的問題。

黑格爾本身是西方哲學形而上學的最為完備的自覺表達,也是最後的表達,那麼,尼采、馬克思及以後的西方現代哲學的路向,就是打倒全部形而上學。

所以,休謨與康德離哲學的終結還早的很。之所以現代人對於休謨和康德感覺比較親近,其實是因為我們日常生活的思維方式,往往還達不到康德的水平。更多時候是十八世紀法國唯物論的水平,或者英國經驗論的水平。所以,一看到康德這種主觀理性的完備系統的表達,就無限崇拜。但是,想一想其實康德哲學裡面是沒有歷史的,康德講的先天認識能力,其實就是正常成年人的認識能力,不分古代現代,不分國家民族。但是,文化差異和歷史上各個時代的差異是顯而易見的。在一個文化中被認為是道德的事情,在另一個文化中可能是最不道德的,在一個歷史時期最自然的時期,在另一個歷史時期可能是最不自然的……康德對於這些問題根本就沒有觸及到。而黑格爾就不是單獨的、抽象的談論認識主體和道德主體,而是在人類歷史運動中談論主體,這就顯然超出了康德哲學的範圍。


作為一個民間哲學愛好者我只能提些看法,還望對題主有所啟思。

哲學家涉獵不多僅是從各個觀念入手,休謨以及康德我沒記錯的話是經驗主義下的懷疑主義者,擺正他們的位置就要涉及些他們之前和之後的看法了,古希臘哲學涉及世界是什麼的思考,以此提出一些看法和定義,以亞里士多德為大成,開創政治、生物、物理、邏輯、修辭、哲思的諸多思考,這時哲學還是森羅萬象的,所以堪稱本體論階段,主要關注的就是第一動因也就是世界的本體論,當轉移到歐洲以後,由於宗教神學將亞氏的哲學劫持為上帝學說之後,亞氏所提的:求知是人的本能。也被神諭所替代。之後在推翻思想禁錮的過程中個人認為哲學分化為兩個方向,一個是面向客觀描述的自然哲學,一個是偏向主體理解的認識論。自然哲學之所以能發展為科學是因為作為古代哲學主體的邏各斯中心(話語權)由主體人轉移為客觀現實,以名詞的方式對自然存在進行了架聯,並在客觀的存在中對名詞定義經行了規範,所以自然哲學是滿足客觀實際額的話語描述。而哲學的另一個支認識論方面就以人的認知作為分界點形成了以主觀思辨為形式的唯理論和以客觀辨識為形式的經驗主義,唯理觀可以追溯到柏拉圖的洞穴說,認為世界之外還有個理型世界,傾向於形而上的神學性,而經驗主義以記錄歸納總結形成了認知體系,但由於黑天鵝事件對經驗主義的合理性產生了動搖,我認為康德即是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認識的局限性,通俗點講就是你不能看見什麼就是什麼,根據經歷總結的也不靠譜,你不是石頭、不是走獸不能定義他們的主觀性,因此康德的貢獻就是把主觀哲學徹底的隔離在自然哲學之外,凈化了科學的產生。而黑格爾則是在康德獨立了思維自在的前提上,提出認識本身這一行為,也就是思維雖然是獨立的但它同樣需要認知,同樣需要與外界接觸,由於這種靈性思維還能經過反思來處理認識到達一種理念的狀態,個人理解為近似於全知,所以是在康德思維是思維、實際是實際的二分基礎上拓展了思維認知性,而到了馬克思他就直接把思維的認知能力引入到了現實,以歷史唯物為藍本構建起了政治經濟學批判,他是否對哲學作出改變?實際上不是改變只是拓展了應用而已,而哲學自身在黑氏的反思之後,海德格爾通過思維的能動性來理解存在本身這一表述,以空間的方式為承載,而到了維特根斯坦就將思維外化為語言符號的表述本質了,之後再將萬物符合化以後結構主義、解構主義以至於虛無主義就將哲學的現實思辨批判入死角了,只能討論些倫理道德問題。

我個人的哲學理解大致如此了,望有啟思。


康德之後的哲學家,當然首推黑格爾。黑格爾是形而上學的終結者,這句話是海德格爾說的。至於說馬克思,實際上他是採納了費爾巴哈的物質本體論,再加上黑格爾的精神能動性,他想把兩者中合。

費爾巴哈之所以提出物質本體論,我認為實際上因為他不能理解黑格爾的絕對精神。

至於說馬克思對兩者的中合,我認為實際上也是不成功的。因為有點哲學頭腦的應該看出來,他這樣中和的本體論已經出了問題,什麼是本體?黑格爾認為主體即本體,絕對精神是能動的,能動的才是主體,主體只能是一元,二元就是派生,也不能說是本體。馬克思說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又對物質有能動作用,那到底那個是主體?如果說是二元的,二元怎麼還能說是本體論?


我就是過來拉仇恨的!

讀黑格爾的都是傻逼!!!語焉不詳,以致是個研究其哲學的教授都能整出一套自己的哲學!看看黑格爾死後到如今,嘰里呱啦的各種黑格爾流派作品多到哪裡去了?說白了,黑格爾就是故意說的不清不楚,這樣在別人批判的時候,他可以為自己留出辯解的餘地。其作品讓那些二流頭腦的人猜出自以為是的「真理」。荒謬之極!

研究黑格爾的渣渣們,大多都是靠政府資助的學校以求生存的。就是黑格爾本人也是如此,你能期望他那哲學能道出幾兩真理?

對於真正熱愛真理,思考哲學的人來說,寧可讀有明顯有違直觀的錯誤、但語言清晰明了的作品,也不能讀黑格爾這種毀壞、擾亂人腦的作品。

接下來,再說下我的建議。

康德的後繼者、非理性哲學代表人物、現代歐陸哲學唯意志論的奠基人——叔本華是必須讀的(題主還沒讀黑格爾是件好事)。他才是真正站在康德的基礎上,以清晰明了的語言道出了真理的哲學家。可能也正是因為他語言太清晰,以至於不需要任何人進行解讀,使得那些沽名釣譽的哲學教授們沒有課題可做而故意冷落了他。受叔本華影響的哲學家、文學家、科學家太多(很奇怪,各領域的巨擘都讀過叔本華,但叔本華的名氣依然比不上一些沽名釣譽之輩),比如哲學家尼采維特根斯坦、音樂家瓦格納、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文學家托馬斯曼、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薛定諤等。羅素《西方哲學史》應該扔進垃圾桶;而被大家公認的天才維特根斯坦閱讀過不多的哲學家,他讀完叔本華的評價是「無疑,他說的是對的」。

叔本華說了什麼呢?我賣個關子,自己去讀。記住叔本華的這句話「蠢人總是閱讀別人對偉大作品的評論,但從來不去閱讀偉大作品。」

但叔本華並沒有終結哲學,他的後繼者——尼采,才在某種意義上終結了哲學。

我現在已經閱讀佛經了。

——————————————————————————————

已經能想像到一大波黑粉要來批評了


謝邀,我不關心西哲。不過,如果黑格爾說中國沒有哲學的話,那我覺得其實是他們自己沒有哲學而已,或者說老孔早就把世界本原研究透了,也沒有必要關心西哲研究什麼。當然,如果西哲不是研究世界本原的,那就沒有必要計較了,黑格爾說沒有就沒有吧。客觀的說,西方是數學比我們研究的早一些,所以深入一些而已。


關於康德,題主是只讀了三大批判或者只是讀了純批嗎?關於休謨,題主是只讀了人性論嗎?建議讀下康德的《任何一種能夠作為科學出現的未來形而上學導論》和《道德形而上學原理》以及休謨的《英國史》。接下來談下休謨和康德之後的黑格爾,並略微引一下馬克思。黑格爾的構思很清楚,為人類知識劃級並排出一個發展的高下次序,從《精神現象學》到大邏輯再到《哲學科學全書綱要》,黑格爾一輩子都在干這件事,但是問題來了,發展出體系哲學之後,知識系統就不再發展了嗎?顯然不是。否則人類知識發展的歷史就停留在亞里士多德那裡不再向前發展了,而看過黑格爾的最後一部生前發表的作品《哲學科學全書綱要》的第三版也就是最後一版的讀者都知道,這一版正是以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選段為結尾的,也就是說黑格爾認為自己的哲學達到了知識發展的另一頂點(題外話,前面提到的康德的兩部形而上學著作想必也是以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為基礎的,從構思上並沒有超越亞里士多德,但是從工作的具體角度細節化上已經勝過亞里士多德了)。然而這裡有一個大問題,不是說從黑格爾的角度出發,發展出體系哲學之後,知識系統就不再發展了嗎,那亞里士多德不就是知識的頂點了,哪裡來的第二個頂點?從理路上看確實如此,然而這正是黑格爾自身都很可能未曾認識到的事實,他自己挖了一個連自己都填不了的坑,一個悖論。而馬克思也著實厲害,他繞開了理論化的知識(也就是黑格爾的路徑),直面社會中存在的不平等問題,開啟了現代西方左派哲學和社會學。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