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遇到了煩心事,經過千辛萬苦的溝通,問題仍未得到解決。我做了最大的努力,罷了,罷了,這個世上有太多說不得,也扭轉不過的行為,被害人只能默默吞苦水。

現在的房屋質量,確實不該對隔音效果報過高的期望。不過樓上一家人的行為真是害慘了樓下喜歡安靜的我們。

他們重重的甩門聲,我的心就顫抖一下。硬質塑料拖鞋在地板上嘎吱嘎吱的聲音,每天早上和晚上讓習慣規律休息的我,簡直痛不欲生,猶如高跟鞋發出走路的尖銳聲,刺痛了淺眠的我。每天睡覺的開始都伴隨著緊張,戴耳塞亦是隔靴搔癢。

關鍵點在於樓上住家根本不配合。他們的「不計小節」,樓下的我們卻整日「如坐針氈」。

如果說矯情,那麼他們家孩子每日敲鼓、奔跑,我卻從未抱怨過一聲。大人的行為是給孩子最清晰和最直接的示範。

工作中,常常有些人因為學歷等自視清高,卻偏偏有一些公司不喫這一套,可能高學歷人才因為面試時,進入洽談室前未敲門,就輸給一個比你學歷低卻比你誠懇和注意細節的對手。禮儀從一方面看,就是一塊人品試金石。

人生中,初三班主任留給我的印象是獨特的,也是至今回憶起來,仍覺得他錯了。在高度重視應試教育的十幾年前,這位不斷嘗試各種手段搜刮學生家長財務的班主任,還說了讓人不敢尊其為師的一句話:「你們現在不用在意什麼品德修養,學習好就是一切。」

蔡康永在《奇葩說》這個節目上對於辯題「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不是一種美德?」的一席話讓很多人佩服,有如醍醐灌頂,他這樣解釋:

美德不是我們一個人自立存在時能夠完成的事情,美德必須要有別人的存在。

給別人添麻煩,可能來自於無知,可能來自於沒有教養,可是一切的根源通通在於,他沒有把別人放在心上,他覺得美德不重要,他覺得美德是別人的責任,而不是他自己的責任,他覺得有能力的人,纔要煩心這件事,無能力的人生活著就好了,我覺得這是敷衍了事的做法,我覺得只會造成一個更多人自私自利的狀況。

美德是關於心態,而不是關於能力。

社會上存在的自私行為真的是不少,不論是有意還是無意的,讓我們來看看下面這些「缺失的素養」。

1、不論看電影,還是喫飯或者是其他需要坐下來的場合,有些人「情不自禁」地晃腿。

2、在談及別人的不好時,用大嗓門辯論的姿態。

3、經常為推銷與顧客刻意套近乎的理髮師有一點也要被吐槽,推銷產品時我容忍你為生活拼搏,但請將身體與我保持一定距離,更有可能你不好的口氣會讓顧客感到難以忍受。

4、不論多少錢,錢被偷都沒有知道是誰借了卻不還讓人更鬧心,沒有誰的錢是大風刮來的。而更重要的在於,借小錢不還的人很有可能將來「借大錢而不還」。他們根本不理睬「勿以惡小而為之」。

5、道路設計難免有問題,尤其是人行道很長,紅綠燈時間有限,再加上左右行的車輛疾馳而過,不給行人過馬路的機會。如果中間有一輛車停下來讓行人,這跟在下雨天,好不容易碰到一輛車路過你身邊降速的感覺一樣令人心裡暖暖的。

6、給老人讓座是基本的素質,不過反過來,老人霸座的情況也時常被報道。我們總是以一種方向或者態度把槍口對準一類人或者一個人。穿著高跟鞋上了一天班,剛從醫院拖著病身走出,踏上公共交通工具剛坐下,或者很難受乃至蹲下,沒有人給這些年輕人讓座,儘管車上有一車老人。

7、宿舍是很多人進入羣體生活的起始點,宿舍的矛盾有一部分確實是因為大家之間看不慣彼此的細節行為而造成的。有人要休息,有更多的人卻要一直堅持看電腦放外音,或者打遊戲,或者是洗臉刷牙專挑很晚的時候做,不打招呼擅自佔用別人的東西等等。

8、還有一些營業員,翻白眼或者以一種明顯鄙視的眼光審視著穿著可能不「顯山露水」的顧客,會讓顧客如坐針氈,或者丟失很多潛在的客戶。建議店長一定要小心招到「勢利眼」營業員。

我曾看到這樣一句話:「修養,裝著裝著你就是高逼格的人了。」行為的養成需要長期堅持,如果能做到每時每刻裝作有修養,那也是不錯的選擇。人心裝不出來,行為卻可以。

仔細想想,人人追求的歲月靜好為什麼漸行漸遠?也許就是每個不在意素養的人,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更多人本可以優質的生活。

認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後依舊熱愛生活,是我們對自己最後的安慰。

真正的強者,都在暗暗的努力,為了能擺脫更多俗世惡意的糾纏。

努力,可能最快贏得離開討厭的人的籌碼。

BY/剎不住流年

圖/來源網路

我已加入原創保護,首發公號,請勿隨意轉載。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