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指南」

风险解忧室的第20篇原创

保险

亲爱的朋友们:

好啊,又见面了!

「帮我推荐个重疾险嘛」,有些人喜欢一来就让推荐产品,这听来就好像,你的一个好哥们请你帮他介绍个对象,但是什么喜好要求都没有提......

然后你问他吧,他说:「哎呀,你懂的,看著办」。

咋办?很难办啊,兄dei!

保额的高低 、期限的长短 、责任的多少,俗称保险「三大件」。

就像买手机,你要考虑内存、像素、屏幕尺寸等等参数,买重疾险我们先把这「三大件」捋清楚。

重疾险投保100w保额,达到疾病赔付条件就一次性拿到100w,可以用作治疗、康复,应对收入损失,甚至可以拿去旅游散心,没有限制。

保额的选择容易出现两种极端情况:

买一点意思意思;

不考虑家庭经济能力,超额购买(要么被骗,要么骗保);

这两种极端情况,都不建议,一种解决不了疾病风险;另一种无法保证持续交费。

重疾险保额建议以5倍年收入为标准。

原因在于临床上癌症生存超过5年才称为「痊愈」,而这5年需要好好康复休息,重疾险赔款刚好可以弥补这段时间的收入损失。

在5年内保持原有生活水平——

保障生活无忧、车贷房贷、孩子的教育、赡养父母的责任。

预算充足可做高保额,覆盖治疗和康复费用,以防医疗险「停售」。

预算充足5倍年收入+治疗康复费用

保证保额足够前提下,首选终身产品;

定期产品建议用于在家庭责任重的青壮年时期提高保额。

如果预算实在捉急,先保证保额充足,保障至70/80岁。

因为,买保险就是买保额。

有人要说「买定投余」,室长认为这个想法没有普遍性。

你可以先问自己能不能做到每年拿出部分钱来做专项大病储备投资?

能无风险保证收益率吗?

保险是为自身财务配置一份稳定。

而现在大部分人的财务是「病态」的,一味追求高风险投资,或者甚至根本没有规划,既不能增值,也不能抵御风险。

近两年保险公司变著法儿的「玩」重疾险,网路上信息也层出不穷。

消费型、储蓄型、返还型......

真的难为了「选择恐惧症」晚期患者。

5个问题,我们来定好重疾险的大方向:

01要不要身故赔付?

带有身故责任的产品,身故赔付保额,就是俗称的 「储蓄型重疾险」,价格高点;

不带身故责任,身故返还现金价值或保费,称为 「消费型重疾险」,价格低点。

这两种重疾险之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有唯一的答案,但每个消费者都有知情的权利。

有些「大公司」卖的重疾险必须绑定身故责任,费率还死高,一丁点保额,保费就动不动上万,这时候你买的可能不是保险产品,是这个公司的品牌溢价。

需求选产品,千万别搞反了。

02要不要多次赔付?

重疾多次赔付是为了解决患了一次重疾后,后半生再也没有保障的情况。

举个例子,

小Q 25岁时买了一份单次赔付的重疾险,35岁时确诊肺癌,赔付了50w,合同终止,小Q也没有办法再买新的重疾险,50岁时不幸又做了冠状动脉搭桥术,只能拿出前半生积蓄应对疾病治疗。

如果小Q 买的是多次赔付的重疾险,35岁可赔一次50w,合同继续有效,50岁还能再赔一次50w。

虽然人一生患两次重疾险概率相对不高。

但预算充足,还是有必要备上多次赔付的重疾险,有条件的可考虑癌症两次赔付。

原因:

一是,未来医疗水平肯定越来越好,人的寿命也会越来越长,患一次重大疾病后,可以治愈,但免疫力难免会受到影响,二次患重疾概率加大;

二是,多次赔付杠杆更高,

以25岁,男,终身,50w保额,20年缴费举例,

康惠保(旗舰版),

重疾单次+中症两次50%+轻症三次30%=5563元;

康惠保(多倍版),

重疾两次(不分组)+中症两次50%+轻症两次30%=7585元;

此例中,第二次重疾的价格约等于2000元。

如果要单买一次重疾呢?康惠保(普通版),重疾单次=4950元

多次赔付用2000元撬动了50w;杠杆是单次赔付的两倍。

而一般带身故责任的「储蓄型重疾险」才带有多次赔付;「消费型重疾险」往往是单次赔付,康惠保(多倍版)是少有的重疾两次赔付消费型产品。

建议(具体需求,要沟通后才能了解):

预算充足,想全面的保障——

储蓄型多次赔付;

预算一般,兼顾保障和保费——

储蓄型多次赔付+消费型单次赔付;

追求高杠杆——

消费型单次赔付(+定期寿险)。

如果选择多次赔付的产品,要注意疾病分组,不展开留著下次讲。

03要不要包含轻症、中症、特定疾病?

轻症:

不是什么小感冒这类的疾病,以恶性肿瘤为例,原位癌(极早期的恶性肿瘤)就是一种典型轻症。

表皮长了黑斑的香蕉,剥开后香蕉肉并没有坏,原位癌类似于香蕉上的黑斑,癌细胞没有扩散到组织内部,但如果原位癌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就会发展恶化。

轻症赔付一定比例保额(20%-50%),比如50w保额,轻症按30%保额赔付,如果确诊原位癌,接收治疗就可以获得15w。

中症:

简单理解为严重程度介于轻症和重疾之间的疾病,有些产品直接把轻症当成中症,提高赔付比例(50%-60%)。

特定疾病:

通常指少儿、男性、女性高发的某些疾病,比如少儿高发的白血病、重症手足口病等;男性高发的肺癌、前列腺癌、急性心肌梗塞等;女性高发的子宫颈癌、乳腺癌、卵巢癌等。特定疾病可以额外赔付保额,像某些产品会规定不同人群,特定疾病可以获得1.3倍保额,等于对高发的特定疾病专门加了保。

要不要包含轻症、中症、特定疾病呢?

轻症要有,增大理赔面;中症和特定疾病看产品费率如何,便宜就不妨加上。

04要不要保费豁免?

保费豁免分为被保人豁免和投保人豁免。

被保人豁免:

小L给自己买了一份终身多次赔付重疾险(包含轻、中、重症),20年缴费,此时小L是被保险人,如果小L在第5年理赔了一次不典型的心肌梗塞(轻症),根据被保人豁免条款,之后15年的保费不用交了,合同继续有效,保障剩余次数的轻、中、重症,类似地患中、重症也一样豁免保费。

投保人豁免:

Z女士给宝宝买了一份终身多次赔付重疾险(包含轻、中、重症),20年缴费,此时宝宝是被保险人,Z女士是投保人,如果Z女士在第5年确诊了乳腺癌,根据投保人豁免条款,宝宝的重疾险之后15年的保费不用交了,合同继续有效。

被保人豁免一定要带上,除非你想在患病后继续含辛茹苦交保费;

投保人豁免建议给宝宝投保时也带上,万一父母不幸患病,宝宝的重疾险也不至于断缴失效;同时,夫妻互保也可以考虑。

05要不要保费返还?

「返还型重疾险」,不仅在重疾、身故时可以获得赔付,而且活到一定的年龄后,还能返还保费或者保额,在普通消费者中颇受欢迎,但保费也贵。

「有病保病,没病储蓄」,天底下竟然还有这种「耙活」可以捡?

某些销售人员很喜欢推,吹牛谁不会,吃糖谁不乐意。

室长不喂糖,只配药,良药苦口。

希望你也思考清楚两点:

一是,几十年通货膨胀使得,返还的钱不值钱;

二是,相比其它投资返还收益率并不高;

如果交了几年后悔了,想退保,损失就大了。

不听信某些销售人员鼓吹的谗言,把这两点都考虑清楚了,还觉得过不去心里的坎,就是想要返还的,能够保证持续交费二三十年,也尊重你的需求。

做了一张思维导图,选重疾险能用上。

一份合适的重疾险,就像一套量身定制的西装,得体舒适。

有时候,朋友会拿著交了几年的保单来征求室长的意见。

「是不是该退保",「是不是不划算」,「是不是保障不全」...

因为,这套西装本就不合身,穿著自然不舒服。

我没有办法挽回那些不合适的保单给投保人造成的损失,问题出在了源头。

解答了疑惑,朋友会发个红包以表感谢。

但室长想说,比起红包,我更想通过文字去传递有用的保险信息和观念,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帮助了你,也恳请你分享给更多的人,这就是最直接表达感谢的方式。

一句很触动我的话,也想分享给你,

「我们一点点的努力,可以还原保险行业应该有的样子」。

Yours 吃不胖的室长

关注公众号:风险解忧室。

回复「咨询」,可免费获取高品质一对一保险需求梳理咨询。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