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齊六卷本的世界史,近代史上卷談到英國的宗教改革時有一段:「當時英國新興市民階級和貴族都希望英國實行宗教改革,因為他們都垂涎教會的財產,而且市民階級也迫切要求推翻天主教的統治以利於工商業的發展。」我在心裏面琢磨了一下,覺得答案很模糊,希望能看到系統一些的分析。各種感謝!


我也不懂。英國的宗教改革是自上而下的。

我在論壇上問了一下,部分答案如下:

1. 一天只有24小時。

天主教認為人想要死後進天國,在世之時就要領洗奉教、成為天主的義子義女,然後修成全之德、立永生的功勞。天主教聖人聖女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修德立功上了。而新教教義非常奇特。馬丁路德認為人只要信耶穌就一切OK了。加爾文連信都不需要,認為人得不得就早已預定。為了消除信徒內心的焦慮,加爾文提出一個方法來讓信徒自己驗證自己是否是「選民」,是否已經預定得救了,那就是——拚命賺錢,如果你能賺大把大把的錢,能發財致富,OK,那你肯定是選民了。

所以,新教人士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如何發財致富上了。甚至可以說是一門心思地用在賺錢上了,能不有利於工商業的發展嗎?而且,在當時,工商業(航海貿易)是最賺錢的行業。

一點拙見,希望有點幫助。另外,關於這個問題,德國有位名人,叫馬克斯·韋伯,曾經寫過一本書,名叫《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專講這個問題的,很有名的。不過,他是從學術的角度來講的。另外,有些歷史教科書也是胡說八道。西歐社會從來都是二元社會,教會和政府各司其職,教會什麼時候「統治」過社會?只能說天主教的美善信理,讓一些財迷心竅、視財如命的新興資本家們不爽。就像今天同性戀者反對天主教一樣,因為他們自己認為是天主教的美善教義「阻礙了」他們搞同性戀,所以對教會蠻橫無理。

2.偏聽則暗,兼聽則明!

推薦你除史書之外,看看那個時期的文學名著。很多文學名著中都包含了教會對社會的影響。

3.聖經裏,耶穌基督說的: 富人進天國,比駱駝穿過針眼難:

瑪 19:24我再告訴你們:駱駝穿過針孔,比富人進天國還容易。

谷 10:25駱駝穿過針孔,比富有的人進天主的國還容易。」

路 18:25駱駝穿過針孔,比富有的人進入天主的國還容易。」

聖經三章書都提到這句話。所以,工商業的所謂發展造就大量剝削階級,我們今天看到的那些華爾大鱷,全世界滿眼的利益集團,就是這些該下地獄的吸血鬼。天主教會要人守神貧,要節制,要禁慾,統統和資本主義的價值觀衝突。所以整個西方資產階級革命的對象就是天主教會,用各種手段抹黑打倒天主教會。

今天,大家看到資本主義的惡,就可以理解為何天主教會當年要限制工商業的過渡發展。慾望的潘多拉打開了,魔鬼放出來,就是今日的世界. Welcome to the human hell!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