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書枝

1984年生,安徽南陵人,南京大學古代文學碩士。2014年獲“紫金·人民文學之星”散文佳作獎,2015年作品《姐姐》獲豆瓣閱讀第二屆徵文大賽非虛構組首獎。已出版長篇非虛構作品《燕子最後飛去了哪裏》《拔蒲歌》,散文集《八九十枝花》。

門前的花

過年後離開家的那一天,爸爸在門前種下一棵梔子花樹。

天陰陰地要下雨,我們圍在一邊,看爸爸用洋鍬挖出土坑,又從門口小水塘邊拎來一桶水,“譁”一下倒進去,再把梔子放進去,將挖出的溼土填回到梔子四周。最後,把外面的土輕輕踩一圈,讓梔子立得端正,這一棵樹便種好了。梔子種好後的下午,我們就都要離開家了,不到下一次過節,不會再有人回來。看着爸爸種樹,我憂心忡忡地問:“這梔子樹沒有人澆水,不會死嗎?”爸爸搖搖頭說:“不會。”

這一個坑和一桶水,是我們對它做的所有照顧。種在南方農村土地上的花樹,好處是可以不用再管它,它就會自己好好活下來。四五年、五六年過去,又自己長成一棵大樹。現在村子裏又不像從前人家那樣多,沒有小孩子會在開花時偷偷跑去掐花,也不會有誰家養的豬趁人不注意來把花拱了。總之一切似乎都可以放心,可以讓這一棵梔子安心地接受太陽和雨水,穩穩順順地長大。

種花這種多少有些審美追求的事,在從前鄉下,其實似乎是不多見的。多是小孩子的事,在屋後菜園一角,得到大人的允許,劃得一小方地可以養花,便已經很難得。都是些極平常的草花,喇叭花(牽牛花)、指甲花(鳳仙花)、洗澡花(紫茉莉),養一年,開幾朵花,秋天枝葉乾枯,拔去了也並不覺得可惜。只不忘把已經熟作黑色的種子收到舊紙包裏包好,等着來年春天再種下去。而門前不是小孩子膽敢隨便染指的地方了,門前的花,是大人的事。這樣的大人,又多少是要有些生活的情趣,又恰巧愛花的。地方上門前最多的花樹,首先是桂花,取其乾淨、清潔,花開時又有那麼好的香氣。不足之處是一年四季中,有香氣的日子也只有那麼短暫幾天而已。一般人家門口,要想顯得熱鬧好看,多是種月季。月季我們稱爲“月月紅”,因其從初夏至秋月月開紅花的特點,現在看來似乎難免有些俗氣,小時候我卻很喜歡這個名字,正是因爲喜歡它的繁華綿綿不盡了。

會種月月紅的人家,日子都過得很講究,門口場基打上水泥地平,只留下一道狹長的地種花,再用水泥磚把三面牆都圍起來,成一家獨門的小院。在樓房一樓的窗前,空地上種着一棵月月紅,夏天的早上,空氣裏帶着還未散盡的微涼的溼氣,麻雀落到花枝上,有人從門口經過,透過矮矮的圍牆,他能看見這一棵滿頭的紅花。花的主人端着碗在門前喫飯,照例和人打招呼,最普通的日常生活在這一小片紅的點綴下似乎變得有點不一樣,但又似乎一切都相同。只是有那麼一瞬間,花的主人意識到他的花們的確是好看的。

長大的這些年,在鄉人門前見識過各種不同的花的風景。高大的梔子花樹在梅雨時節開滿一樹,雨水從碧葉白花間滾落,香氣動人。美人蕉種在水泥磚搭成的園牆後,夏天清早我們去上學,大紅的美人蕉花伸出園牆,我們從牆下走過,總要踮起腳偷偷掰下一朵,把掰斷的花梗放到嘴裏,吸食裏面一口甜的花蜜。花蜜吸完了,這一朵花還在手上拿着,等坐到課桌前,就不那麼珍惜了,於無聊中摘一片花瓣下來,用指甲去掐那柔軟多汁的花瓣,看它上面留下一個個彎彎的月痕。

偶爾也有蜀葵,我們稱爲端午槿的,因爲在端午前後開花,花又跟木槿有一點像。薄薄的彩色絹紙樣的花瓣,重疊裹束如端正的酒盞。大紅的,水紅的,幾棵成排,花開時上上下下,一根竿子上結滿豔麗花朵的端午槿,不能不在小孩子的心裏留下深刻的愛慕了。只是種的人家太少,很難得到,只能在花開時遠遠看上幾眼罷了。五月中盛開的蜀葵,和鄉下人家的屋子十分相配。宮崎駿的《龍貓》裏,蜀葵出現的次數也有很多,初夏清早的農舍旁,和要下雨的傍晚稻田邊的一角,都是豔麗與樸素的調和,提醒人注意到夏日的美好時光。五月的暮雨急急落下,少年的心事也同雨腳樣密密麻麻。

而如今覺得好看的是芍藥。前年暮春和朋友去鄰近的涇縣玩,路上所過人家,門口多種着芍藥,正值花季,都開得非常好。花簡單,一種常見紫紅色,花瓣微微鼓出又收起,像一個小碗樣子。也很美麗。這其間似乎透露出一種時代風氣的變遷,即在我小的時候,芍藥是很少見的。它幾乎可以算得上是“名貴”,因爲很少見過,鄉人常常把它和牡丹弄混,言談間奉之如花神。我們離開家去上大學後,爸爸不知從哪裏弄來一棵芍藥,栽到菜園的菜畦上。很長一段時間裏,他都堅信這是牡丹,因爲開的花也是“好大的一層一層”。直到我告訴他牡丹是木本,芍藥是草本,牡丹花地面上都有一截枝子,他才終於肯相信。年年五月,這一棵芍藥開紫紅色花,可愛鮮明。雨水時時降臨,重重的花頭被打得垂落下去,圓鼓鼓花碗上沾滿雨水,雨停了,又被夏日溫軟的風慢慢吹乾。慢慢紫色的花瓣就一點一點暗下去,落到下面潮溼的泥土上了。

到北京後,公園裏每多芍藥,牡丹花後,諸色發豔。初夏花市裏常能看到成束的芍藥花賣。用透明塑料袋裹着,五朵一束,一把價要二十或二十五塊。也只有短短一季,從四月中旬即有,到五月中下旬,便漸漸歇市,再見又須明年。花色自然也豐富,紫紅、純白、深紫諸種,比之在家鄉菜園和人家門口所見的普通品種,又更繁複沉重。這芍藥使人心愛,買回來密密插在瓶中,有濃厚醺和的香氣。芍藥花開得很靜,過了幾天,花瓣便簌簌落下,早上醒來,發現不知道什麼時候,花瓶四周已積了鬆鬆一圈花瓣。有時也會想起,我們都離開家以後,菜畦上的那棵芍藥,今年也會開出滿頭紅花,也無人瞧見嗎?今年種下的梔子,假如開了花,會有人走到它跟前聞它的香氣嗎?想到夏天的雨水和落到泥土上的花瓣,心裏也忍不住感到很可憐了。沒有人的家門前的花,畢竟是很寂寞的啊。

圖書簡介

《拔蒲歌》是一本“還顧望舊鄉”之書,這“還顧”的內容既包含過去,也寫及現今。開篇《兒童的遊戲》,講述兒時鄉下常見的遊戲。其後三輯:“紅藥無人摘”“瓜茄次第陳”“與君同拔蒲”,則別分書寫鄉下花草、南方喫食、少年心事及如今在城鄉兩地的生活。

在鄉村日漸凋敝,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的時代背景下,作者用真誠質樸的文字,爲讀者記錄下從過去到現在鄉下的生活。她筆下的“南方”,也正是我們每個人心中用來抵禦外部龐雜世界的精神鄉土。

4月18日直播預告

直播時間

2019年4月18日(週四)20:00

請於直播開始前15分鐘

在一直播、映客、京東直播等平臺

搜索“觀復時光”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