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反偶像論(Aniconism)

【編號】:1-2-4

【評價】:前反思(pre-reflexive)

【構造】:(1=秩序;2=衝突;3=中心;4=虛無)

場域論:1 =「宇宙」(universe)

整個場域都充滿了單調重複、無窮無盡的秩序。這個秩序是場域自身的秩序:宇宙法則。反偶像論者眼中沒有現象世界,主要視角是神秘的「宇宙」。

本體論:2 =「超自然」VS「自然」(supernatural vs. natural)

反偶像論同樣把世界的本體分為兩種,超自然的和自然的,前者隱含了某種關於世界整體的奧秘,後者只是宇宙平凡的組成部分。

認識論:4 =「禁忌」(taboo)

人所體驗到的現象,是虛無、混亂、低賤的,不能夠代表真實、神聖的至高位面。人對於神的現象化的認知,是一種褻瀆。因此反偶像崇拜者形成一種禁忌:絕不可以用可見可感的偶像來指代那個超越性的主宰。

目的論:未定(N/A)

【解說】

反偶像崇拜是宗教實在論將其本體論層面的衝突對抗堅持到底的產物。正是因為超自然的神性,是超越於通常的自然層面的,所以它不會現象化,它拒絕現象化以此來維持它的本體性地位。

現象世界是陳舊、庸俗的舊勢力所苟且經營著的,而超感官的神秘宇宙,才是由真正的神所創立的。大部分宗教剛興起的時候,都是反偶像論,例如早期佛教反對為喬達摩塑像,各種閃米特一神教都反對偶像崇拜。某些宗教化的無神論活動,也屬於這個範疇。

【評價】

反偶像崇拜把神的力量把握為一種激進的否定性:從自然、表象的世界中抽離出來。但是它根本不知道脫離了這個現象世界,還有什麼非現象的東西可以倚靠,因此往往陷入一種無目的的神秘主義乃至虛無主義當中去。所以歸根結底,信徒們的對於現象、偶像的激進的否定姿態,信徒們本人的這種否定性的精神,就是它們所信仰的上帝本身了。這種否定性的「願力」,為各類宗教早期可憐的香火增磚添瓦了,打著至高神聖的名義否定一切,是火中取栗的不二妙方。

【思想人物】

德謨克里特(古希臘哲學家,西塞羅記載)

西塞羅的《論善與惡的目的》里提到晚年的德謨克里特故意將自己的雙眼用強光刺瞎,從而追求他所謂的真理。德謨克里特認為感覺會欺騙自己的理性,只有犧牲整個現象世界,才能看到真相。古代宗教中千方百計拒絕用偶像、現象來表徵至高的神界,也是出於同樣的精神。

【文化形象】

杠精

杠精們沒有意識到的是,他們真正要追求的不是真相,而是不停地對現象和意見加以否定的那種姿態,保持、延續一種否定性的姿態,從而維持近乎神聖的自由、優越感。這種行為背後的做法,和古代宗教的反偶像崇拜如出一轍。

結語:既然真相是否定性的、是超越表象的,為什麼還要有表象這種東西呢?真相和表象的對立,難道不是真相和它自己的對立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