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迎來巨無霸!

4月16日,上交所科創板受理了中國鐵路通信信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通號”)的上市申請。

而中國通號以105億元的擬融資金額,刷新了81家科創板已受理企業的融資最高紀錄。

除中國通號外,優刻得、華熙生物、傳音控股擬募資金額均超過30億元 ,位列科創板已受理企業的第2至4位。

105億元的募資金額也超越了99%的A股上市公司,排在A股所有上市公司的第36位。

其計劃發行不超過21.97億股,即不超過發行完成後公司總股本的20%,若成功發行,中國通號的總市值或達525億元。

此次,中國通號科創板IPO由中金公司擔任主承銷商,並聯席高華證券、中信證券承銷。

科創板迎來首家A+H企業,飆漲11%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通號早在2015年8月已於港交所主板上市,代碼“03969HK”。中國通號成爲科創板受理企業中首家A+H企業。

受擬衝擊科創板的消息提振,今日其港股股價跳空高開,截至盤後,報6.54港元,漲幅11.11%,總市值近575億港元。

3月25日晚間,中國通號曾宣佈擬尋求在科創板上市。消息一出,其股價出現一波異動,3月26日盤中一度暴漲逾15%。

光大證券研報分析認爲,中國通號發行A股短期將攤薄業績,但長期有望提升H股的估值水平。

實際上,2019年以來,中國通號股價累計漲幅已達19.34%。

據招股書顯示,中國通號的股權結構相對簡單,國資委全資控股通號集團,後者持有中國通號75.14%的股權。

圖片來源:中國通號招股書

另外,誠通集團、中國國新、國機集團3家國有股東各持有0.72%的股份,中金佳成持有0.30%的股份,其他H股股東合計持股22.4%。

可見中國通號,是一家根正苗紅的國有上市企業。

而中國通號本次科創板IPO的保薦機構---中金公司,也通過中金佳成間接持股0.297%,此外,中金公司香港子公司CICC Financial Trading Limited持有20.3萬股H股,持股比例約爲0.0023%。

值得一提的是,據A股上市公司振華重工(600320)披露,其持有中國通號1.23億股,2018年期間,其持股市值浮虧近3778萬元。今日,振華重工下跌0.22%,今年以來其股價累計漲幅達41.32%。

圖片來源:振華重工2018年年報

中國通號,行業的絕對龍頭

招股書顯示,中國通號自成立以來始終專注於軌道交通控制系統技術的研究與探索,已成爲全球領先的軌道交通控制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且主導了中國軌道交通控制系統絕大部分行業標準的制定。

目前,發行人主營業務包括軌道交通控制系統(含設計集成、設備製造、系統交付三板塊)以及工程總承包業務(市政工程等)。

圖片來源:中國通號招股書

而軌道交通控制是其業務收入的主要來源,佔比超過70%,不過自2016年以來佔比逐步下降;而工程總承包業務正在逐年上升,目前佔比超28%。

圖片來源:中國通號招股書

截至2018年末,中國通號的列控系統技術爲中國13.1萬公里鐵路、2.9萬公里高鐵提供安全保障,建立完善了3萬多個高鐵測試案例。

在高速鐵路領域,發行人的高速鐵路控制系統核心產品及服務所覆蓋的總中標里程居世界第一。

截至 2018 年末,按照國內高鐵控制系統集成項目累計中標里程統計,中國通號的中標里程覆蓋率超過60%。

並不缺錢的中國通號

中國通號,作爲全球最大的軌道交通控制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早已是成熟的藍籌股,家底可謂非常厚實。

據招股說明書顯示,自2015年以來,中國通號年報中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便未曾低於過100億元,且於港股上市4年,每年均派發現金分紅,總金額近50億元。

2017年、2018年股息率均達到3.29%、3.57%,絲毫不遜色於A股績優藍籌股。

2018年中國通號營收高達398億元,繼續拉大與同行競爭對手的差距,收入排名第2名的安薩爾多與中國通號在營收上相差了超過2倍。由此可見,中國通號在全球高鐵控制系統市場中已屬於壟斷性企業。

因擁有絕對的市場份額及更大的話語權,中國通號的盈利能力自然非常強勁。

2012年-2018年,中國通號主營業務收入複合增速達到26.7%,淨利潤複合增速爲25.4%,均遠遠高於中國中鐵(601390)同期內的複合增長率。

在毛利率方面,中國通號毛利率常年穩定在24%以上。

並不缺錢的中國通號衝擊科創板,研發支出自然成爲市場關注的焦點。

但這一指標並不樂觀,據招股說明書顯示,2016年-2018年中國通號的研發投入分別爲10.5億元、11.8億元、13.8億元,佔營收比例僅爲3.53%、3.41%、3.45%。相比大部分科創板已受理企業,該比例顯著低於平均水平。

較低的研發投入佔比,也一定程度說明瞭中國通號早已渡過了創業擴張階段,已處於發展的成熟期。

而反觀科創板的定位,主要針對尚未進入成熟期但具有成長潛力、且符合戰略新興產業發展方向及具科技型、創新型特徵的中小和初創型企業。

從這一對比來看,更適閤中國通號上市地點或許是A股主板,而非科創板。

“走不出去”的中國通號

中國通號發佈的招股說明書全文中,累計出現了7個“走出去”,可見中國通號未來的發展重點是:

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高鐵“走出去”提供核心技術支撐。

公司將在海內外市場繼續發揮來自中國創造的力量,引領中國高速鐵路通信信號領域的設備製造、工程施工規範,促進行業進步和創新。

但,現實卻很骨感。近幾年,中國通號“走出去”的步伐邁得頗爲艱難。

海外業務的收入佔比歷年來都未超過總收入的5%,且增長停滯不前。2018年公司海外營收僅爲5.34億元,同比大幅下降逾31%,佔總收入比例降至1.34%,體量非常小。

2018年,海外業務簽訂的合同總金額僅9.5億元,較2017年大幅減少64.8%,而年初中國通號定下的海外簽約目標爲40億元,這意味海外簽約額不到全年目標的25%。

可見,中國通號“走出去”的難度依然較大。

以中國通號近期在阿根廷項目遇阻爲例,2013年中標阿根廷薩緬託線(SARMIENTO)和米特雷線(MITRE) 2條城鐵信號系統改造工程,然而5年時間過去,薩緬託線至今仍未通過驗收。

折射出了中國通號“走出去”所面臨的僵局。

美好的現在,迷茫的未來

從中國通號的主營業務來看,中國鐵路交通、城市軌道交通行業未來的增長空間,直接關係到其未來業績的增長空間。

目前以“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爲骨架的中國快速鐵路網基本建成。截至2018年末,中國鐵路營業里程約爲13.1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營業里程達到2.9萬公里,已位居全球第一位。

圖片來源:中國通號招股書

在2011年全國鐵路投產新線走入低谷後,往後四五年投產新線大幅增加,2018年起有望逐年恢復,基本面見底回升的向上週期預計將延續到2021年。

根據《鐵路“十三五”發展規劃》,到2020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15萬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鐵路達3萬公里,全國鐵路網基本覆蓋常住人口20萬以上城市,高速鐵路網覆蓋80%以上的大城市。

輝力證券預計,未來2年中國鐵路建設仍將保持平穩增速。因此,就目前的鐵路交通行業來說,短期增長空間尚且具備。

再看城市軌道交通行業,據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統計,截至2018年末,中國大陸地區共35個城市建成投運城市軌道交通線路5766.6公里,共計17個城市形成100公里以上線網規模,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化運營已成趨勢,發展規模位已居世界前列。

2003年-2017年,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由245.14億元增長至5409.67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24.73%。

圖片來源:中國通號招股書

在此背景下,2012-2017年,中國通號來自城市軌道交通業務收入的年均複合增速保持在33.5%以上。

截至2018年末,共有63個城市的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獲批,其中,城軌交通線網規劃獲批在實施的城市共計61個,在實施的建設規劃線路總長7611公里。

中國通號作爲鐵路、城市軌道交通信號控制系統的龍頭,國鐵主要產品的市場佔有率達65%,城軌主要產品的市場市佔率40%。就短期而言,中國通號的業績增長仍有所保證。

但,中長期來看,隨着我國高鐵、城軌交通網日益完善,中國通號若不能打開海外市場,擴大海外佈局,其業績增長將會遭受凜冽寒冬。

圖片來源:中國通號招股書

這一點,從其招股書中的7個“走出去”也可看見中國通號的迫切。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