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丹旭(1802年-1850年),字子苕,号晓楼、偶翁、环渚生、三碑乡人,晚号偶翁,乌程县三碑乡(今浙江湖州)人。深得家传,于坡石、流水、杂草等无不得精到,尤擅绘仕女。

这套画册名为《风月秋声》,是费丹旭在清道光二十六(1846)年的作品,全册共含十二幅,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纵26厘米,宽 21厘米。

描绘的主题是元杂剧《西厢记》的故事。《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简称《西厢记》,又称《王西厢》、《北西厢》)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年)。

全剧叙写了在山西普救寺借宿的书生张珙(字君瑞),偶遇扶柩回乡在寺中西厢借住的原崔相国的女儿崔莺莺,由于互相吟诗而产生爱慕。

叛将孙飞虎带手下慕名围寺,要强抢崔莺莺,三日之内若不交出莺莺,「伽蓝尽皆焚烧,僧俗寸斩,不留一个」。

莺莺的母亲老夫人郑氏宣称谁能救他女儿就将女儿许配他。张生向他一位故旧「白马将军」蒲州杜太守写了一封求救信,由一位僧人(惠明)突出包围送出,杜太守发兵解围。

过后老夫人因门第不当悔婚,只是赠金并让莺莺拜张生为义兄以谢搭救。张生在悲恸之下患病,莺莺也大为伤痛,后来在莺莺的丫鬟红娘的帮助下,两人暗通书信,并最终成功幽会。

最后私情被老夫人发现,欲责罚二人,但由于红娘据理力争,无可奈何之下,老夫人命令张生上京赶考,如能蟾宫折桂(成为状元)便真的把莺莺许配与他。

于是张生进京赴试,考中并回来迎娶莺莺,有情人终成眷属。

正广文化:以画肖像著称的禹之鼎,也画「他人」山水?

zhuanlan.zhihu.com图标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