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翼龍站起來和長頸鹿一樣高,以恐龍為食

圖註:吃恐龍的哈特茲哥翼龍,作者:Mark Witton

地球上出現過的最大飛行動物是生活在中生代的巨型翼龍,巨大的翼龍看上去並不粗壯,很多人都以為它們以魚類為食的「大海鳥」,但是一種生活在白堊紀

歐洲的巨型翼龍卻以陸地上的恐龍為食,它是那個時代最頂級的掠食者,這種翼龍就是哈特茲哥翼龍。


來自羅馬尼亞的飛行巨怪

圖註:哈特茲哥翼龍的化石線圖,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哈特茲哥翼龍的化石最早發現於羅馬尼亞西部特蘭西瓦尼亞地區的哈特茲哥(Ha?eg Basin)盆地,地層屬於Densu? Ciula Formation組地層。哈特茲哥翼龍的化石包括有頭骨後部和左側肱骨的一部分,化石都非常不完整。1991年,古生物學家認為一些化石屬於獸腳類恐龍,但是隨著越來越多化石材料被發現,古生物學家最終確定化石來自一種巨大的翼龍類。

圖註:哈特茲哥翼龍的圖,圖片來自論文

2002年,法國古生物學家埃里克·巴菲特沃特(Eric Buffetaut)和羅馬尼亞古生物學家丹·哥力戈銳斯克(Dan Grigoresc)等人建立了哈特茲哥翼龍屬(Hatzegopteryx)。哈特茲哥翼龍的屬名來自「Ha?eg」(意為「哈特茲哥盆地」)和拉丁語中的「pteryx」(意為「翼、翅膀」),意思是「哈特茲哥盆地的翼」。哈特茲哥翼龍的模式種名為恐怖哈特茲哥翼龍(Hatzegopteryx thambema),種名來自希臘語中的「τ? θ?μβημα」,意思是「恐怖、怪物」,因為這種動物的體型巨大。


巨大的飛行家

哈特茲哥翼龍往往被稱為是最大的翼龍之一,它到底有多大呢?有些書將哈特茲哥翼龍的翼展標識為15米甚至更長,這個數值過於誇張了。關於哈特茲哥翼龍體型的重要依據是長236毫米的肱骨碎片,著名的風神翼龍骨骼長度為544毫米。如果哈特茲哥翼龍的肱骨碎片只有全長的一半,再參考化石在保存和行程過程的扭曲,其翼展保守估計在12米左右。

圖註:哈特茲哥翼龍與最大的飛行鳥類和今天最大的飛行鳥類對比,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一隻哈特茲哥翼龍從頭到腳的長度接近10米,翅膀的寬度在12米左右,體重則在250千克左右,不得不承認它是已知最大的翼龍之一,也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飛行動物之一。

圖註:哈特茲哥翼龍和幾種大型翼龍的對比,圖片來自論文

圖註:哈特茲哥翼龍的巨大腦袋比食肉恐大得多,圖片來自網路

巨大的哈特茲哥翼龍的腦袋足有3米長,這要比身高最高的人類還要長得多,也超過了目前發現的任何一種恐龍的腦袋。哈特茲哥翼的腦袋前面尖後面高,腦袋最寬的部分有0.5米。哈特茲哥翼龍的嘴中沒有牙齒,在腦袋上有一起向上凸起的頭冠,頭冠能夠附著大量的肌肉。在哈特茲哥翼龍的頭冠下面長有一對小眼睛,別看眼睛小,但是視力非常好。

圖註:哈特茲哥翼龍與長頸鹿頸部對比,圖片來自論文

圖註:飛行中的哈特茲哥翼龍,圖片來自@paleopeter 2017

哈特茲哥翼龍腦袋後面的長度子和腦袋差不多長,它的脖子很粗。在脖子後面是相對細瘦的身體,身體之後是細小的尾巴。從哈特茲哥翼龍肩膀部分長出的雙翼寬度達到12米,雙翼是強韌的翼膜,翼膜連接著長長的前肢和較短的後肢。正是依靠雙翼,哈特茲哥翼龍才能夠飛起來!


兇猛的怪物

哈特茲哥翼龍生存於距今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當時的羅馬尼亞及歐洲與今天截然不同。白堊紀末期海平面比今天高出80米,洶湧的海水吞沒了西歐和東南歐的大部分地區,只剩下一些大大小小的島嶼散布在海平面上,其中一座島嶼,也可以稱為陸塊,名為提撒-達契亞(Tisia–Dacia,簡稱:TI-DA)。提撒-達契亞陸塊的面積達到了8萬平方公里,屬於亞熱帶氣候,有季節性的降水。

圖註:晚白堊世的歐洲,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在提撒-達契亞陸塊上生活著多種恐龍,包括有屬於馳龍類的地獄雙爪龍(Balaur bondoc)、屬於蜥腳類的馬扎爾龍(Magyarosaurus)和沼澤巨龍(Paludititan),屬於鴨嘴龍類的沼澤龍(Telmatosaurus)、屬於禽龍類的查摩西斯龍(Zalmoxes)、屬於甲龍類的厚甲龍(Struthiosaurus)等等。儘管有許多種恐龍,但是即便是蜥腳類恐龍最大也只有6米長、1噸重,其他恐龍的體型更小,這是因為島嶼的資源有限,無法養活大型的動物。在提撒-達契亞的天空中飛翔著哈特茲哥翼龍,除了哈特茲哥翼龍,還有翼展3米的歐洲神翼龍(Eurazhdarcho)和其他小型的無齒翼龍類。

圖註:哈特茲哥翼龍與恐龍們的對比,圖片來自網路

圖註:即便是蜥腳類恐龍在哈特茲哥翼龍面前也是小不點,作者:tuomas koivurinne

與當時生活在提撒-達契亞陸塊上的恐龍相比,哈特茲哥翼龍的體型真的很大,其降落之後站立在陸地上的高度就差不多跟長頸鹿一樣高,它們很可能會以恐龍為食。就在2017年,古生物學家發現了屬於哈特茲哥翼龍一節頸椎骨(編號:EME 315),這塊骨頭改變了我們對於哈特茲哥翼龍外形的認識。相比著名的風神翼龍,哈特茲哥翼龍的脖子要短一些,但是更加粗壯有力!

哈特茲哥翼龍這種特別的頸椎結構恰恰是為捕食大型獵物設計的,它們很可能用尖長的嘴巴撕咬獵物,同時還能夠咬住並搖晃獵物。哈特茲哥翼龍或許比較接近今天的大型鸛,能夠抓捕併吞下大型的獵物。想像一下,一隻和滑翔機一樣大的翼龍落在地面上,它站起來幾乎和長頸鹿一樣高,嘴巴就像長矛一樣,這是一種多麼可怕的動物啊。

圖註:編號:EME 315的化石,圖片來自網路

圖註:哈特茲哥翼龍與其他幾種翼龍的頸椎骨比較,圖片來自論文

圖註:捕食恐龍的哈特茲哥翼龍,作者:julio lacerda

圖註:哈特茲哥翼龍與人類和長頸鹿的對比圖,作者:Mark Witton

能夠翱翔天空的巨大翼龍是白堊紀末期西南歐群島上體型最大的食肉動物,是無可爭議的頂級掠食者。巨大的哈特茲哥翼龍很可能將恐龍作為主食,它們能夠飛到很遠的地方是尋找恐龍,這種來自天空中的飛行巨怪成為恐龍們的噩夢,它創造了地球飛行動物的巔峰傳奇!


參考資料:

1. Buffetaut, E.; Grigorescu, D.; Csiki, Z. (2003). "Giant azhdarchid pterosaurs from the terminal Cretaceous of Transylvania (western Romania)". Geological Society, London, Special Publications. 217: 91–104. Bibcode:2003GSLSP.217...91B. doi:10.1144/GSL.SP.2003.217.01.09.

2. Buffetaut, E.; Grigorescu, D.; Csiki, Z. (2002). "A new giant pterosaur with a robust skull from the latest Cretaceous of Romania". Naturwissenschaften. 89 (4): 180–184. Bibcode:2002NW.....89..180B. doi:10.1007/s00114-002-0307-1.

3. Bennett, S.C. (2014). "A new specimen of the pterosaur Scaphognathus crassirostris, with comments on constraint of cervical vertebrae number in pterosaurs". Neues Jahrbuch für Geologie und Pal?ontologie - Abhandlungen. 271 (3): 327–348. doi:10.1127/0077-7749/2014/0392.

4. Naish, D.; Witton, M.P. (2017). "Neck biomechanics indicate that giant Transylvanian azhdarchid pterosaurs were short-necked arch predators". PeerJ. 5: e2908. doi:10.7717/peerj.2908.

圖片 / 網路(侵刪)

?文字 / 江氏小盜龍(江泓)

?排版 / 江氏小盜龍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