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植物會變成化石,那麼人類會成為化石嗎?如果不會是因為哪些限制呢?


謝邀,大學學的是地質學專業,看了看幾個回答,都沒回答道重點上來!今天終於閑下來了,來回答一下!

其實題主提了一個好問題,只是對於非地質學專業人員來說很難看出其中的門道罷了!廢話不多說,下面進入答(zhuang)題(bi)時(shi)間(ke)!!!

地質歷程螺旋圖(美國地質學會)

首先,講講化石(涉及有「古生物學」「地史學」兩門學科的知識):

化石:保存在岩層中地質歷史時期生物遺體和生命活動痕迹。

這裡面有講究了,有這麼幾個值得注意的信息:「岩層中」(空間上)、「地質歷史時期」(時間上)、「生物遺體」和「生命活動痕迹」(我們的主角)。我覺得解釋完這句話,大家就基本了解什麼是化石了,讓我們一個一個來看:

1.岩層中(時間上)

這裡涉及「地史學」相關知識哦!其實也不神秘,它主要研究下面三個方面:

地史學的研究內容

各位先別急著走,這裡不跟大家講板塊構造學說、威爾遜旋迴、幾個板塊的形成史這些的東西,很簡單,一看就明白!

來先看看所謂的地層,它是指地球表面保存的層狀岩石的綜合,包括沉積岩地層、火山岩地層和變質岩地層(常說的三大岩石)。而我們今天的主角就是沉積岩地層。

而地層有一個規律,叫做「地層疊覆律」,什麼意思,很簡單,「年代較老的地層在下,年代較新的地層在上。 」(這得說清楚,就是在構造運動的時候,地層往往都發生了顛覆,來判斷地層的先後順序,是一名地質人員必備的技能,看下圖!)憑這一點,大概就能判斷出化石所處的時代啦!

地層在構造運動中發生顛覆,形成的地層接觸關係

當然,化石也有一個規律,叫做「化石層序律」,指的是,「不同岩層中的生物化石各不相同,含有相同化石的岩層其時代相同」。(這使得地層和化石相輔相成,化石也成了地質學家判斷地層時代的重要標尺。)

那地層的單位又是什麼呢?和地質時期是相對的,那我們接下來進入第二個要素:

2.地質歷史時期(空間上)

地層劃分

地質歷史時期就是按照這幾個單位劃分的,而地層單位也是跟地質時期相對的,只是單位不同而已!(傻傻分不清!記住咱老祖宗的一句話「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來曰宙。」時間空間就不會亂了。)舉個栗子:

地質時期是「冥古宙」、那對應這個時期的地層就是「冥古宇」;地質時期是「侏羅紀」、那對應這個時期的地層就是「侏羅系」。

那地質時期是怎麼劃分的呢?往下看:

地質年代表

比如你想知道人類出現在什麼時期呢?顯生宇(PH)-新生代(Kz)-第四紀(Q),距今約兩百四十八萬年

而每個歷史時期都有著具有代表性的化石,如寒武紀是三葉蟲(由頭、胸、尾三部分組成,橫向看也是三部分,故名三葉蟲):

三葉蟲頭甲構造圖

三葉蟲胸甲構造圖

三葉蟲尾甲構造圖

侏羅紀,白堊紀代表性的是恐龍(主要是繁盛時期是白堊紀,別被《侏羅紀公園》騙了!)

恐龍化石

3.生物遺體」和「生命活動痕迹」(我們的主角)

知道上面兩點,是不是對於了解化石就變得很容易了呢!

最後再看看,我們對化石的分類,簡單說就是,「生物遺體」和「生命活動痕迹」,但細分可以有以下幾類:

(1)、實體化石:

簡單說就是全部生物遺體部分生物遺體保存下來的化石,生物遺體有保留下來。

(2)、模鑄化石:

生物遺體在底質、圍岩、填充物中留下的各種印模和鑄型。那些名詞不用理會,就是生物留下的印記。

模鑄化石分為四種

印痕化石:生物軟體在圍岩上留下的印痕。

印模化石:生物硬體在圍岩上的印模,包括外模、內模等。

核化石:包括內核和外核兩種。

鑄型化石:生物硬體所包圍的內部空間或生物硬體溶解後形成的空間,被沉積物充填固結形成的化石。

(3)、遺迹化石:

保存在岩層中的古代生物活動留下的痕迹和遺物

(4)、分子化石:

分解後的古生物有機組分殘留在地層中形成的化石。

當然,看不懂沒關係,只要記住,化石除了生物遺體,還會有生物留下的遺迹就OK了!

明白了什麼叫化石還不夠,因為在地址歷史時期只會有及其少量的生物變成化石,而大多數化石又在地質作用中被摧毀了,所以保留下來的少之又少!

來看看化石形成的條件有多有多麼的苛刻:

1.生物本身的條件

生物的硬體部分較易保存為化石。

生物的硬體部分主要有以下兩類:

(1)礦化硬體:低鎂方解石、磷酸鈣、硅質等更為穩定,高鎂方解石、文石等則不太穩定。

(2)有機質硬體

幾丁質、角質層、木質物等不易溶解,高壓下可保存為化石。

(生物的軟體部分只有在特殊的條件下才能保存為化石。比如《侏羅紀公園》里的那隻蚊子。)

2.生物死後的環境條件:

即生物死後所處的外界環境條件,我們從物理、化學、生物三個角度分析分析!

①物理條件

如高能水動力條件下生物屍體易被破壞,所以動物死後較長一段時間,周圍環境要相對安靜。②化學條件如水體pH值小於7.8時,CaCO3易於溶解;氧化環境中有機質易腐爛;不能是酸性環境,也不能是氧化環境。③生物條件如食腐生物和細菌常破壞生物屍體,這點更苛刻啦吧!所以非正常死亡,不能暴露,迅速掩埋才有機會保留下來,看下一個條件。

3.埋藏條件:

生物死後若能迅速埋藏,則保存為化石的機會就多。掩蓋生物遺體的沉積物質的粒度越小越有利,圈閉越好越有利。(保證一個非氧化環境,且避免被細菌破壞。)

4.時間條件:

埋藏前的暴露時間:

及時埋藏有利於形成化石,埋藏後不被再挖掘出來。

石化作用時間:

經過地質歷史時間的成岩石化作用。(封閉在岩石內部)

5.成岩石化條件:

沉積物在固結成岩過程中的壓實作用結晶作用都會影響化石的保存。(專業名詞忽略,只要知道岩石成岩後,還會有其他變化就行了。)

所以,綜上所述,我們得出的結論是:人類是可以變成化石的,但必須要有幾個條件:

1.你的時間跨度必須足夠的大,地質時期的衡量單位都是用「百萬年」來衡量的;

2.你得滿足以上化石保存的苛刻條件;

3.出現新的構造運動,人類跟隨成岩作用變成化石。


古人類化石了解一下?


山頂洞人不算人?柳江人不算人?許昌人不算人?那麼多古人類化石了……


如果你認為人類還是動物,那你的問題前半句話就回答了你的後半句等問題。


人的骨骼和其他動物的硬質部分一樣,都可以形成化石


有可能,但是絕大多數現代中國人不能。

我猜是因為流行火化。


丶「沒聽說過山頂洞人、北京猿人、藍田人?這些可都是化石!


有的古人類已經是化石了,比如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

如果說現生的人類在未來成為化石的話,要看地質沉積情況以及有沒有在未成化石前被挖出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