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胡適任駐美公使時得了一場大病,遠在上海的妻子江冬秀寫信慰問:今早報上說你因身體不適,進某醫院療養,我看(了後)嚇我一大跳!盼望不是大病。但是你要(是)沒有幾分病,不會住醫院,是(使)我很不放心。盼望老天爺開眼,就(讓)病好了罷。是不是牙痛病見(現)痛兇了?我只有靠天福保佑你,祝你康健。我實在不能回想(憶)了。你(以前生)一兩次的病,大半我都在(你)身邊多(「多」字應刪去)。回(否)則在國內,信電都方便,現在心想打(發)個電報都不敢(能)。可憐到我們這個地步,做人太難過了。

雖說滿篇別字,胡適看後卻非常高興並做了一首小詩:「病中得她書,不滿八行字。全無緊要話,頗使我歡喜。

胡適時新文化運動的標兵(常和魯迅掰腕子),而他的妻子卻相貌平平大字不識。這樣不被人看好的婚姻,胡適卻和她攜手相伴一生。這使得張愛玲也羨慕的對江冬秀說:「你們是舊式婚姻中難得幸福的一對」。

那麼是胡適真的喜歡江冬秀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胡適婚後在杭州曾和一個叫曹誠英的女學生打得火熱,據說這個女學生還為他打過胎。

本來此事眾人皆知,獨瞞江冬秀一人,不想卻被徐志摩和胡適的表弟不小心說露了嘴,江冬秀悍婦性情大發,一手拿起一把菜刀,一手拉住胡適的兒子,指著胡適說:你要是在和那狐狸精有來往,我們娘倆你就死在你面前!溫文爾雅的胡博士哪見過這場面,立馬求饒,自此對江冬秀服服帖帖,不敢說半個不字。

江東秀喜歡打麻將,而且一打就是一整天,她嫌給胡適做飯麻煩,就煮了一大鍋雞蛋,胡適餓了就喫煮雞蛋,並沒有半句怨言。有時人手不夠,胡適還打電話叫他的朋友來陪妻子打麻將。

胡適自己怕老婆不說,還勸誡朋友們也要怕老婆:「我有一個發現,在全世界國家裡……凡是有怕老婆故事的國家都是自由、民主的國家;反之,凡是沒有怕老婆故事的國家,都是獨裁的或者極權的國家。」又編排了新時期男人對老婆三從四德:「三從」者,一謂「太太出門要跟從」;二謂「太太命令要服從」;三謂「太太說錯了要盲從」。「四德(得)」者,一曰「太太化妝要等得」;二曰「太太生日要記得」;三曰「太太打罵要忍得」;四曰「太太花錢要捨得」。

1962年2月24日,胡適在臺灣病逝,蔣介石親書一輓聯:新文化中舊道德的楷模;舊倫理中新思想的師表」。


民國時候,那些新潮的知識分子中,在愛情和婚姻上始愛終棄的例子很多。如郭沫若,因不滿原配妻子的長相,遠渡日本,與美麗的佐藤富子私定終身,佐藤富子為了能和郭沫若生死相守,甚至與自己的親生父母都斷絕了關係,後與郭沫若生下5個孩子。然而,郭沫若一回國,便馬上另覓新歡。10年後,佐藤富子拖著5個孩子遠渡重洋來尋親,郭沫若卻已經重婚,讓佐藤富子悲痛欲絕。

與郭沫若相比,在婚姻大事上,胡適要厚道得多。確實,對於母親之命、媒妁之言下安排的江冬秀,終其一生而言,胡適對其真的不過「頗使我歡喜」而已,但胡適僅因為這「頗使我歡喜」5個字,一輩子信守了婚姻的承諾。可以說,胡適與江冬秀雖非神仙伴侶,但絕對有恩有愛,胡適在婚姻上的一貫表現,和他的最終堅守,讓他成為了那個時代的君子和楷模。

在後人的眼中,胡適外表瀟灑,文質彬彬;江冬秀矮矮胖胖,並非美女;胡適是大才子,教授,校長,學富五車;江冬秀是個村姑,沒什麼知識,喜歡玩麻將,尋常而庸俗。這些特點,讓他們夫妻二人似乎有著很大的差別,不般配。事實果真如此?其實不然,倘若到那些史料中尋找,會發現胡適與江冬秀的婚姻和愛情,比我們想像中的要美好得多。

江冬秀並非一介村姑,也非大字不識,相反,她是一個非常純正的大家閨秀。胡適家鄉在安徽績溪縣,而江冬秀的家鄉是胡適相鄰的旌德縣。江冬秀無論是父親這邊,還是母親那邊,都是書香門第,她的外祖父呂佩芳還是前清翰林。江冬秀從小在私塾讀書,當時她的私塾老師,就是她與胡適的媒人之一。

胡適與江冬秀年齡相仿,家庭相近,雖然胡適家已經家道中落,但從上輩而言,也算門當戶對。所以,在雙方母親的主持下,二人早在1904年就已訂婚,之後二人均未謀面,但多有通信往來。1911年,在外讀書的胡適就曾寫信給未婚妻江冬秀,勸她多讀書、多上進,然後讓她放足,後聽說江冬秀放了腳,胡適於1914年欣然去信說:「前得家母來信知賢姐(江冬秀大胡適1歲,故稱)將雙腳放大,聞之甚喜。」

為了讓母親和江冬秀放心,胡適還曾在信中表示對這樁婚姻的堅守說:「今之少年往往提倡自由婚姻之說,有時竟破壞已訂之婚約,致家庭之齟齬不睦。有時影響所及,害及數家。此兒所不取。」這段話基本代表了胡適堅守的態度,雖然後來間或有過一點花邊新聞,但總體而言,胡適終生對婚姻的態度,總體上沒有逾越這個承諾,體現了他信守承諾的君子之風。

1917年,胡適從美國留學歸來,曾興沖沖地去看望江冬秀,但按當時的風俗,江冬秀不便相見,事後胡適填詞一闋《如夢令》曰:「她把門兒深掩,不肯出來相見,難道不關情?怕是因情生怨。休怨!休怨!他日憑君發遣。 幾次曾看小像,幾次傳書來往,見見又何妨?休做女孩兒相。凝想,凝想,想是這般模樣。」

結婚之後,二人生活在北京,胡適與江冬秀又回憶起這件舊事,胡適再填《如夢令》曰:「天上風吹雲破,月照我們兩個。問你去年時,為甚閉門深躲?誰躲?誰躲?那是去年的我!」從中可以看出,胡適婚前不僅有對江冬秀的期待,即便在結婚之後,也不像人家傳言的對妻子有了很大的失望和嫌棄。也可見,胡適與江冬秀是有過幸福的愛情和恩愛的婚姻的。

「胡適大名垂宇宙,夫人小腳亦隨之」,這種凝聚著更多道德情操和包容秉性的婚姻,呈現給我們的,難道不是一種美麗的風景嗎?


胡適當時是位才子。新文化的倡導者。可以說,思想是很前沿的,而江冬秀是一位相夫教子思想保守的家庭婦女形象。他們在意識形態上根本就沒有互通的地方。所以更沒有志同道合一說。他們之所以相諧能夠走的更長遠,是因為她的性格,有其溫柔的一面,更有其剛烈的一面。他做事不拖泥帶水。他覺得應該怎樣做就去實踐,不會有什麼顧忌。雖然在事業上幫不到胡適,但是在生活上對他及家人的照顧。讓胡適非常依戀並享受她這種照顧,而無法離開她。並漸漸的產生了親情,而孩子是他們維繫的紐帶。所以他們才能相攜走下去。

這讓我想起魯迅之於朱安。相比於他們,胡適和江冬秀算是不錯的結果。他的做法比魯迅似乎更人性化了一點。


胡適當時是有名的才子,又風趣幽默,很是招女人喜歡。與江冬秀是包辦婚姻。開始胡適是不喜歡她的。但是江是一個很能幹的女人,把家人收拾得井井有條,可以讓胡適安心做學問。

一次機會,胡適與曹誠英相識,並且相愛,就在胡適想離婚的時候,江拿著菜刀找胡適,說離婚可以,我先把孩子殺了,自己再自殺,嚇的胡適立即打消了念頭,並且以後也沒在提。

隨著一起生活,胡適漸漸離不開這個女人了。生活裏有她,

所以胡適說的愛的小腳女人,是一種日久生情的愛吧


作為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胡適之一生投入各種革命、各種解放、各種運動,幫這個做媒幫那個離婚,自己卻娶了個鄉村小腳女人江冬秀,並一生對江冬秀較為尊敬。他對於包辦婚姻不僅坦然接受,為了自己婚姻的幸福,還認真地教妻子讀書識字,邦助妻子成長。

有一次胡適病了,識字不多的江冬秀寫信問候他。胡適很是高興,並為此寫了一首詩:"病中得他書,不滿八行紙;全無要緊話,頗使我歡喜。"這首詩其實透露出了胡適對江冬秀的肯定與不一樣的愛!

可以說,這一段所謂不平等的「包辦」婚姻能持續半個世紀,很多人認為這是少有而罕見的奇蹟,其實,真實的原因應該是世間夫妻之道"用心經營」的結果!


應該說是又怕又愛,這恰恰說明江冬秀是個非常悅智的女人。


江冬秀是一個家裡有背景的女人,一個優秀的免費保姆,一個兇悍的敢於拚命的倆孩子媽,一個耿直爽快虎虎生風的利落女人。反觀胡適,並不富貴的家世,十指不沾陽春水的文弱男,一個在感情上想要很多卻優柔寡斷的苟且男,掙錢能力不是很強悍的倆孩子爹,隨時嚮往與現實不太符合的自由精神生活卻沒有執行能力的思想家。這倆人活脫脫的花木蘭和許仙標配,有誰敢說強悍的花木蘭吼不住文弱許仙的?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謹遵封建傳統而已,喜歡可能都談不上。不是找了個情人嗎?怕小腳女人的刀,才死心踏地。好在江冬秀雖不識字,照顧丈夫、哺養孩子、做家務一把好手。雖然精神上得不到慰藉,生活還是比較舒適。


胡適和江冬秀能走到老,首先江冬秀是有原則的,在對待第三者問題上,不管是自己的事還是朋友的事,絕不姑息,落在自己頭上,不惜以死抗爭。一個人,如果沒有原則,自輕自賤,不要說別人,自己都看不起自己!


有人說男人都需要有兩個老婆,一個能為他訂釦子,一個能和他談論詩歌。文學家們更是如此。所以江東秀就是那個訂釦子的女人,她照顧了胡適的現實生活。至於文學家們的精神層面如何?又豈是局外人所能知曉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