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1年,爲了抵禦北方匈奴對秦帝國的侵擾,秦始皇動用近百萬的平民、士卒以及囚徒,修建了一座長達萬餘里的超級城牆。

這座被人稱之爲“萬里長城”的城牆,並沒有保住他主人的帝國,就在項羽的一把怒火之中,秦帝國灰飛煙滅,被大火吞噬的不僅是秦帝國,還有那座規模宏大、極盡奢華的阿房宮。

01

萬園之園

公元1644年,一支來自北方白山黑水的遊牧民族揮師南下,鐵騎越過長城,直插北京。

此時,這座城市的主人崇禎,早已在一棵槐樹上吊死。這羣頭上留着辮子的遊牧者,從此成爲中華王朝的最後一位主人,此後的中國叫“大清國”。

從大秦國到大清國,不過是歷史的輪迴,王朝的更替。長城,這座埋葬無數白骨、浸透孟姜女眼淚的超級城牆,似乎從來就沒有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秦始皇有阿房宮,明朝有紫禁城。然而,這些北方南下的遊牧者很快發現,紫禁城這座富麗堂皇的宮殿並不適合他們居住。

在北方生活慣了的遊牧者,不喜歡北京的酷熱夏天,更不喜歡紫禁城的悶熱與無趣。

於是,一座嶄新而龐大的“萬園之園”從城外拔地而起,那個被後世稱之爲“圓明園”的地方,從此成爲帝國權力的中樞和心臟。

根據乾隆的旨意,幾乎所有的江南園林,都移植到了圓明園。從康熙到乾隆,經過整整一個世紀的修建,這個曠世園林擁有100多組景觀、將近1000座宮殿,佔地5000多畝,有600個足球場大小。

在這裏,既有西洋花園,又有江南景觀;既有巧奪天工的人造宮殿,也有渾然天成的自然山水。如果當時的大清國有天堂,那麼它一定就是圓明園。

秦始皇有“五步一樓,十步一閣”的阿房宮,乾隆也有“不是天堂,勝似天堂”的圓明園。只可惜,阿房宮被項羽給燒了,圓明園也被英法聯軍給毀了。不然,今天的考古學家也不用拿着鏟子去土裏挖文物!

02

雨果的心痛

從秦始皇到乾隆,歷史已經走過兩千年的漫長歲月。

在歲月的侵蝕下,這個龐大的帝國開始有些搖搖欲墜。1799年,89歲的乾隆在夢中離開人世。從此,盛世不再,大清國陷入風雨飄搖之中。

1860年,爲了強迫乾隆的繼承者們在條約上簽字,英法兩國組建了一支聯合遠征軍。

當200艘冒着黑煙的軍艦,搭載着2萬名士兵靠近廣州的時候,嚇呆了的當地官員驚恐地跪在地上寫奏摺,向遠在圓明園的皇帝報告帝國正面臨的危險。

當聯軍扛着最先進的來福槍和連發槍進入北京的時候,清軍用來抵抗敵軍的武器竟然是腰刀和弓箭。

保衛首都的蒙古騎兵,曾經橫掃歐亞大陸,如今卻用彎刀奏響了自己的輓歌,用弓箭敲響了大清的喪鐘。這不是一場戰爭,這是一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

作爲帝國的主人,咸豐皇帝在圓明園中跪拜完祖先之後,驚恐地逃往200多公里之外的避暑山莊。

在皇帝逃跑的那個黃昏,聯軍佔領了圓明園這座帝國的權力心臟,此時保衛帝國的八旗軍隊早已毫無蹤影,奮起抵抗的只是20多個太監。

之後發生的故事,被法國大文豪雨果在信中痛心地記錄了下來:

“一天,兩個強盜走進了圓明園,兩個勝利者一起徹底毀滅了圓明園,我們教堂的所有珍品加起來也抵不上這座神奇無比、光彩奪目的東方博物館。這兩個強盜,一個叫作法蘭西,另一個叫做英格蘭。”

03

重修圓明園

當英法聯軍退出北京之後,執掌大清帝國最高權柄的是一個叫做慈禧的女人。

這個女人,也不喜歡由石頭和木頭構建起來的紫禁城。爲此,她給自己建了一座“頤和園”,送給自己作爲生日禮物,給這份昂貴禮物埋單的則是大清國的北洋水師。

六年之後,大清的北洋水師與蕞爾小邦的日本海軍在黃海發生海戰,曾經給慈禧買生日禮物的北洋水師幾乎全軍覆沒,大清被迫簽訂《中日馬關條約》,割讓臺灣、澎湖列島,並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

當外敵退卻之後,住在頤和園裏的慈禧,仍然念念不忘那座被英法聯軍燒燬的“萬園之園”。那樣氣派而盛大的園林纔是一國之主應有的居所,小小的頤和園容不下她這尊真龍。

老佛爺的心思,很快被身邊的奴才察覺。於是,內務府提出了重修圓明園的動議。

內務府的奴才當然不是體察聖心,而是向藉着修圓明園的機會趁機斂財。要知道,圓明園可是萬園之園,重修所需要的銀兩,還不知道要多少份《馬關條約》才能數得過來。

如此巨大的數額,雁過拔毛的內務府豈會錯失良機?

可是,修園子的錢從哪裏來呢?正如項羽燒了阿房宮,劉邦就算想重修也修不起來,只因囊中羞澀,大漢沒錢,皇帝出行連幾匹顏色一樣的馬都湊不齊,還哪裏有錢修阿房宮。

此時,一個叫李棠階的禮部尚書趁着給慈禧講課的機會說起了《漢文帝卻千里馬》的故事,這位老先生課講的不怎麼樣,卻反覆嘮叨那句“人主不宜有所嗜好。”

慈禧是何等聰明的人,當然明白弦外之音,再加上當時主政的恭親王奕訢明裏暗裏的反對,慈禧重修圓明園的心思只能作罷。

04

人類的共同情感

當年圓明園最鼎盛時期,一年365天天花開似錦,其中僅僅管理花草的太監和工匠就多達到300多人。

其中,有一座宮殿的外形類似“萬”字,這是一個有着濃厚政治寓意的設計,象徵着大清江山萬年傳承。

然而,這座被寄於厚望的宮殿還是在英法聯軍的大火中被付之一炬。從此,哪怕慈禧再想重修圓明園,但面對江河日下的局面,也只能無可奈何。她去世後僅僅三年,大清就在一聲槍響中轟然倒塌。

當時的中國,共和觀念早已深入人心。當時的國人,大家想做的是國民,而非臣民或子民。於是,被清廷視爲反賊的孫中山,在衆人的歡呼聲中成爲臨時大總統。大清,便只好走大秦的老路。

從大清到大秦,中國面臨的是兩千年來未遇之變局。要知道,隨着英法聯軍軍艦來到中國的,不只是士兵,還有傳教士,以及隨之而來的基督文明和現代思想。

在《聖經》中,上帝早已告知人類,所有人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既然人人平等,那至高無上的皇帝自然不能再要了,於是孫中山就成爲歷史和人民的雙重選擇。

從此,古老的中國開始放棄天朝上國的迷夢,開始進入近代文明,成爲世界文明體系中的一員。在這個文明體系之中,中國人、英國人、美國人……都是人類的一員,我們生而平等!

正因人人平等,所以寫出《巴黎聖母院》的雨果,敢痛罵英法聯軍是強盜,因爲在有上帝的世界裏,他只需要聽從神的旨意,而不是法王路易的聖旨。

昨天,巴黎聖母院被毀,舉世皆驚。不過,哪怕宗教建築被毀,但基督文明仍在!正如阿房宮和圓明園,哪怕被燒、被毀,但中華文明仍在。

其實,無論是基督文明還是中華文明,都是人類文明;無論是西方人還是東方人,都是人類成員。

如此說來,雨果痛罵英法聯軍焚燒圓明園,與中國網友痛惜巴黎聖母院被毀一樣,不過都是人類應有的共同情感,這也是我們人之所以爲人的根本!

作者:胡賽萌,好果文化創始人,知名評論家,曾在新聞晚報、教育時報,BBC中文網,聯合早報等國內外知名媒體發表評論文章。公號:萌在江湖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