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0

编译杨芙宜/特译

投资人又经历了市场动荡的一周,新闻焦点从土耳其到科技业,无不令人忧心忡忡。不过,路透报导,投资人或许更应注意的是,资金流动方向正在改变。从2008年底至2009年金融海啸以来,以美国联准会(Fed)为首的全球主要央行采行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迄今已10年,华尔街和各地投资人一直在讨论当此慷慨的资金盛宴最终结束时,全球市场将会如何反应?而现在流动性大潮即将转向,他们只有几个月时间来调整。

明年撤出资金规模 将超过注资规模

全球4大央行美国Fed、欧洲央行(ECB)、日本银行、英格兰银行从2009年以来,已向全球经济挹注资金合计约13兆美元,以企业市值来算,约相当于13个苹果(Apple)公司;以国家经济规模来看,比中国去年国内生产毛额(GDP)还多,约是台湾去年GDP的22倍。4大央行透过收购债券等资产向市场挹注这么大金额资金,也使本身资产负债表急速膨胀。

不过,路透指出,市场即将告别此空前仅有宽松货币年代,在印钞和零利率等措施下资金泛滥洪流迄今年年底将枯竭,主要央行预期明(2019)年将从市场撤出的资金规模将超过注资规模,将会是2011年来首度出现这种情况。

各种金融资产市场 被流动大潮淹没

ECB将在今年底结束额外的购债计划,加入近1年来已在紧缩资产负债表的美国Fed行列。Fed今年10月开始将加速缩减资产负债表,每个月从市场撤出500亿美元(约1兆5,400亿台币),预期明年将把价值达4,700亿美元债券撤出其资产负债表,大幅瘦身。

报导说,要让市场脱离宽松资金流动性可能并不容易,央行的流动性大潮已经渗透至各种金融资产市场各个角落:从优质葡萄酒和艺术品,到房地产、垃圾债和新兴市场。央行资金盛宴带来的流动性推动许多国家债券价格升至高点,殖利率转为负值,还使股市牛市(多头市场)持续至今年已是第10年。

国际金融市场已显现裂缝,土耳其货币里拉危机和美中贸易战紧张情势造成新兴市场承受庞大压力。新兴股市连续7个交易日下挫后,MSCI明晟新兴市场指数已从1月高点下跌约20%,迄上周三已遁入熊市(空头市场),主因原料商品价格重挫、汇市动荡,及中国大型科技股财报不如预期;追踪发展中国家股票表现的富时FTSE新兴市场指数上周三一度重挫达2.2%,使该指数自1月高点同样跌逾20%,进入熊市。20%的跌幅是进入空头市场的技术上定义。

不论土国情势如何 新兴股市仍艰难

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经济数据最近减弱,意味著中国经济在今年剩余时间恐继续放缓,对新兴市场威胁不亚于贸易战,「不论土耳其情势如何,新兴股市仍普遍艰难」。全球有超过1.9兆美元资金的MSCI新兴市场指数涵盖830档股票,其中33%是中国股票、印度9%、巴西6%、俄罗斯4%。

新兴货币、债券及原料商品也表现疲弱,人民币兑美元汇价接近贬向「7」字头,上周三离岸人民币汇价来到「6.9487」兑一美元,为去(2017)年1月来最低。国际铜价也陷入空头市场,布兰特油价更逼近每桶70美元防线。

  • 国际金融市场重要指标

    国际金融市场重要指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