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大二的小小醫學生,深知醫學英語的重要性,想從現在就開始慢慢積累,想著去看英語文獻,想問問是直接看,不懂的慢慢積累,還是先積累一些再去看呢?


學渣來強答一下。

醫學英語推薦使用衛生部組編的《醫學專業英語》教材。

《醫學專業英語--閱讀一分冊》(白永權 總主編)《醫學專業英語--閱讀二分冊》(張宏清 主編)《醫學專業英語閱讀教學參考書》(樂傑)
我只讀過這三本,前兩本是學生用書,第三本是答案。圖書館應該有,網上也有大把電子書。

這兩本書從構詞法出發,以系統為單位,講了常見的詞根和專業術語。學完之後再看英文書感覺非常有幫助。

然後,傳說解剖辭彙又佔醫學辭彙的三分之一。把《Essential Clinical Anatomy》 看了一遍,查了生詞之後,感覺單詞認得差不多了。

剩下的單詞就不用專門學了,就是在學每門課的時候,留意書上括弧裡面的英文。

從基礎課開始,每門課基本都有一個經典的中文教材和英文教材。人衛版教材五年一更,相對落後,而且沒那麼多講解,比較枯燥。但它是母語呀,一目十行,超級深刻。英文版教材講解非常詳細,那才叫教材,讀起來非常順暢,特別適合理解不好的學渣。例如《Essential Clinical Anatomy》 講肌肉時會用描述的語言幫你把每塊肌肉過一遍,還會提供很多記憶口訣,格氏解剖學學生版的配圖超級直觀。而中文版人解講到肌肉,基本上就是一個表,一個圖。

中國人寫的英文教材,慎讀!詞不達意,一堆從句。而真正地道的英文教材,句子結構很簡單,非常口語化,用的詞也非常貼切。

在讀英文教材之前,把對應的中文教材快速過一遍,有助於理解和記憶。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