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中國歷史上的木匠皇帝,恐怕大多數人第一個就會想到明熹宗朱由校。朱由校生平對國家大事基本漠不關心,但卻對做木匠活非常熱衷。經他親手製作出來的木器件件惟妙惟肖,用巧奪天工來形容也絲毫不爲過。朱由校也因此以“魯班再世”自居。

不過,事實上中國最高明的木匠皇帝卻並非朱由校,而是另有其人,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宋太祖趙匡胤。

趙匡胤到底會不會做木工,史書上沒有記載,估計即便會那麼一點點,手藝也沒比普通人好多少。之所以說他是最高明的木匠皇帝,不是因爲他的木匠手藝巧奪天工,而是他用一件粗製濫造的木器(其實也算不上器,只是一塊經過簡單加工的木板),成功上位掌管了後周軍權,進而又在半年後發動“陳橋兵變”奪取江山,建立宋朝。這跟明熹宗朱由校做木匠活把江山差點做丟了相比,趙匡胤高明何止千百倍。

959年,後周世宗柴榮御駕親徵北伐遼國。原本戰場形勢一片大好,可在關鍵時刻柴榮的身體卻出了問題。無奈之下,柴榮只好下令班師回朝。

某日,柴榮像往常一樣在御帳中批閱各處呈送上來的文書。他偶然發現在御帳的角落處放着一個韋編袋子,打開袋子后里面有一塊長約三尺的木板,上面赫然寫着五個大字:“點檢做天子”。

所謂“點檢”就是指殿前都點檢,這是後周禁衛親軍的最高指揮官,也是除皇帝以外的全軍最高統帥。當時後周的殿前都點檢是柴榮的姐夫張永德。此人忠實、厚道,從來沒有什麼不良事蹟。要說後周的所有高官中,誰最不可能背叛柴榮,張永德必是其中之一。

明眼人一看就會知道,這塊放在柴榮眼前的木板擺明瞭是有人故意設局。柴榮身爲一代明君,不可能看不出這一點。可是,柴榮當時已身染重病,朝廷中人心惶惶。張永德雖然以往表現一直良好,但考慮到他在軍中的資歷極深,朝野上下都有他的親信。一旦柴榮撒手人寰,他年僅七歲的兒子柴宗訓怎麼可能鎮得住這位老帥。因此,柴榮在經過了一番思慮後決定免去張永德殿前都點檢之職,同時任命資歷尚淺的軍中二號人物趙匡胤擔任此職務。

那麼問題來了,柴榮手中這塊神祕的木板究竟是怎麼來的呢?其實答案顯而易見,除了趙匡胤之外,沒有第二號嫌疑人。

首先,趙匡胤當時的職務是殿前都指揮使,在軍中的地位僅次於殿前都點檢張永德。如果張永德倒臺了,作爲“二把手”的趙匡胤自然是頂替其位置的最佳人選。

其次,當時趙匡胤作爲柴榮的親信和貼身保鏢,經常出入御帳。要論作案時機,也沒人能比他有更多的機會。

此外,趙匡胤清楚地知道柴榮一直想提拔一批年輕有爲的幹部來平衡朝廷各方勢力。他本人就是柴榮最看好的對象。

因此,趙匡胤有極大的動力去製作這塊神祕的木板。只要不被人發現木板是他放到御帳中的,那麼接下來無論事情朝哪個方向發展,對他而言都是百利而無一害。而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一切都在按趙匡胤預期中的發展,直到他順利奪取了後周的天下。

朱由校玩了一輩子木匠活,結果把大明江山玩的千瘡百孔。趙匡胤一輩子可能只幹了這一件木匠活,卻輕鬆地把柴家江山變成了趙家江山。這真是印證了一句經典名言:“兵貴於精而不在多,器重於用而非於形。”

參考文獻:《宋史》、《舊五代史》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