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的重大火災牽動全球所有人的心,作爲法國人,感受當然更爲直接和強烈,而作爲藝術史學者,法國人菲利普•傑奎琳先生昨晚幾乎一夜無眠,他不斷關注着火災進展,與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的藝術遺產保藏人通電話,並試圖寫下點文字,來平復內心。在火災被撲滅的過程中,菲利普傑奎琳先生接受了新聞晨報和周到上海的採訪,談到了他的面對災難時的內心感受、對於火災原因的看法、重建會遇到的困難以及正在籌備中的中法文化交流展覽項目《光榮屬於美術》。

周到上海:巴黎聖母院的火災對於一位藝術工作者來說,意味着什麼?

菲利普•傑奎琳:我的第一反應不是作爲一個藝術史學者的反應,而是作爲一個普通法國人的反應。兒時的記憶湧上心頭,8、9歲的時候我曾爬上過巴黎聖母院其中一個塔樓,爬上臺階喘不過氣來。我清楚地記得從上面可以看到屋頂,一片激動人心的風景,還有巴黎聖母院的尖頂。這種體驗,成百上千萬人(很多中國人)同樣也體驗過。然而,巴黎聖母院的這個面貌——自建築師維奧萊公爵(Viollet-le-Duc,19世紀的歷史學家兼建築師,維奧萊公爵主持巴黎聖母院的全面整修工程,修繕了尖頂和聖器堂)確定後——在幾個小時內便不復存在了。

我開始回憶起歷史年輪中一些偉大建築的毀壞,想到了早在古代便已確定名錄的「世界七大奇蹟」,現如今只剩下一個:胡夫金字塔。這就是爲何過去的珍貴遺址始終是人們(歷史學家、哲學家、詩人、畫家等等)進行思考和創作的一個取之不竭的源泉。爲創作自己的小說,雨果曾談及巴黎聖母院其中一座塔樓上鐫刻的「宿命」一詞:「……幾個世紀以前,這個詞被人們從教堂的牆上抹去,教堂自己也許很快就會從大地上消失。」命運擊碎了巴黎聖母院,我們既是無力的證人,又不能完全屈服於毀掉這座建築及其威望的神祕力量,這一抵抗、悲劇性的抵抗,同時也是人的本性,喚起我們對自由的嚮往。

周到上海:您在火災發生後做了哪些有關的事情?比如詢問、關注、朋友間交流等。

菲利普•傑奎琳:我半夜就醒了,然後,我就看到了火光中的巴黎聖母院。我起先難以相信,接下來,我給巴黎的埃瑪努埃爾·施瓦茨(Emmanuel Schwartz)先生打電話,他曾是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的藝術遺產保藏人。建築師維奧萊公爵就曾在那裏執教,所有參與修復、維護的建築師和藝術家都曾在那裏接受教育。我們兩人交流了想法,想到了那些困在大火中的哥特式廳堂裏的傑作(繪畫、雕塑等等),我再也無從入睡。接下來我就在關注新聞,寫些文字。

周到上海:您認爲這場火災大概會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菲利普·傑奎琳:當局稱這次事故與正在進行的修復工程有關(但是如何有關呢?),是幾個月以來對教堂頂部和尖頂的維修工程。維修成爲毀壞的原因似乎不可信……真是又氣又痛,怎麼就會在法國、在巴黎、在聖母院造成事故呢?對一個如此顯著、正在進行維修的建築而言,其安保措施和24小時全天候的維護措施又是什麼呢?這就要思考了,必須得明確火災原因,必須要明確負責人。我可以相信宿命,但不相信不幸。當然,很慶幸火災中沒有人員死亡。

周到上海:巴黎聖母院重建的話,會有哪些困難?

菲利普•傑奎琳:時間、錢、能力,尤其是在什麼樣的建築學、美學工藝基礎上?依照原貌進行重建嗎?依照哪個原貌?在行動之前,有關這個問題的思考很有趣,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已經設想了一些當代時興的藝術家或者建築藝術家,他們會有一些對建築進行改編、調整或者「使之符合這個時代狀況」的想法……毀滅之後往往是劫掠,雨果明白這些。在我看來,如果不是忠實地進行修復(符合原貌以及之前的修復,比如符合維奧萊公爵確定的樣式),就保留現在的樣子,也好過通過隨心所欲的修復而劫掠這座建築。

周到上海:從藝術史角度,請您評估一下這場火災。

菲利普•傑奎琳:需要等待有關文物損失和建築損壞程度的清單,估計會很嚴重。我看到火災的報道說火從頂部蔓延,拱頂被燃燒碎片穿透,並且開始吞沒中央尖頂和祭壇,我感到很驚恐。在電視裏,從聖母院中間門往裏邊可以看到教堂裏燃燒的畫面,也可以看到中間門上的浮雕《最後的審判》……如同是地獄之火燃到了天堂。那主祭臺周邊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的雕塑怎麼樣了?還有繪畫作品呢?比如路易•波隆尼(Louis Boullongne)的《逃亡埃及》?上海博物館今年下半年《光榮屬於美術》展覽中借入的兩件作品就是波隆尼的。

一起對抗宿命吧,繼續中法兩國的展覽項目吧,豐富我們有關美和藝術的交流吧。

菲利普•傑奎琳先生

M. Philippe CINQUINI

1969年生於法國。

歷史學家、藝術史學家,法國裏爾大學「歷史與藝術史」博士

2001年移居上海,同年起在上海法語培訓中心負責管理文化活動、教授法語

2004年起擔任法國駐上海總領事館文化處法國教育總署主任

2006年創辦「傑奎琳文化藝術」機構

2007年起開始中國早期留法藝術家與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及當時法國藝術生態環境的關係研究

編輯:唐瑋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