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9  今天是春节连假难得的好天气!  中部气候又比北部更加温和,是出游的好日子.

我们两车从台北,一车从高雄,当日来回,大家齐来中部会师,开春第一座就来拣谷关老四 - 东卯山,是为了今年的行程来暖暖身,也是来消除一下过年养肥后的罪恶感.

 

登山口位置:  快到谷关前,会经过两座右转的红色拱桥,第一条是右转进里冷,第二条则是右转进松鹤,从台8过来,一开过第二座桥的路口,就要马上左转(差不10公尺,要先打方向灯),就能开到露营地的停车场.

当然大家都并没有准时到达,在等待之余,大伙整理著装备,顺便认识少数几位的生面孔,本团10人

出发前,大家都一直往山头的天空看,应该说在享受天气吧,没错~ 今天非常适合爬山!!

1-1.jpg

 

今日路程:  路线貌似葫芦型,顶点东卯山顶,逆时针走,下面的小O是德芙兰环状步道,上面大O右半就是东南棱,左半除了下切的捷径外,还有一段德芙兰联络道(台电保线路段)

未命名0.jpg

 

停车场续行,就是我们的入口,也是德芙兰环状步道的起点.

1-2.jpg

9:32  我们出发!! 左上是人家露营区,我们要走右下.

1-3.jpg

先经过一座便桥

2-1.jpg

 

才过桥不久,突然大家突然都安静了下来,也不走了?!! 往大家注目的方向看过去,是蓝腹鹇!!!  蓝腹鹇是台湾代表性的鸟类,虽说不是稀有罕见,但住在都市的我们却怎么也见不著,常爬山的朋友应该会遇到不只一次,但这是我第一次遇到!

2-1-1.jpg

仔细观察才发现,公鸟的双脚下竟然踩著一只母鸟(家暴?),原来是一对,因为母鸟不像公的的色彩那样缤纷夺目,斑砸的羽毛和土壤呈现保护色,没想到公鸟发现我们经过,竟然抛下母鸟逃之夭夭,再炫丽的外表下,竟是如此的懦弱,让我们都忍不住觉得好笑,至于母鸟可能是因为在孵蛋,还是什么原因? 就窝在那,也不想走动了!!? 那我们还是还给自然空间,不再打扰她了.

2-1-2.jpg

蓝腹鹇是不会飞行的鸟类,分布在中低海拔的山林间(出没于阔叶林),常爬中级山的山友应该都有缘目睹牠的真面目,而且经常以一对出现.

另一种,分布在更高海拔会出现的帝雉也是台湾另一代表性的鸟类,因为也是色彩缤纷,全身蓝色羽毛,常常有人搞不清楚牠与蓝腹鹇的差异. 一千元钞票背后是帝雉喔~

 

9:47  另一条较长的吊桥,而且走起来还会上下晃(吊桥不是都应该左右摇吗?)

2-3.jpg

一路都是像这样的碎土坡边路,以及平缓的爬坡阶梯,很适合大众健行,虽然后段有些之字型爬坡,但对平时有运动的的人应该是很轻松.

2-2.jpg

 

10:14  走了1.2K,抵达凉亭. 第一个休息点.  凉亭非常大,我想应该有非常多民众会来绕环状步道当健走,并在此处最高点做休息,整趟慢慢走应该一个小时即可完成.

2-4.jpg

此处是德芙兰环状步道的最高点. 再继续走就是往下坡,小O型接回我们的停车处(我们等等下山会走).

2-5.jpg

现在位置 - 凉亭

未命名1.jpg

 

而我们的行程是要上切到东卯山顶,这边才是我们的起点,听说此路线惊险刺激,要攀登陵线,不是一般大众可以尝试的,所以看得出来大伙那种跃跃欲试的心情.

2-6.jpg

 

10:45 明显陡了很多,而且路径原始,也没有人造阶梯可以踩.

3-1.jpg

越来越多的石块显露土表,要一一跨过,步伐略显吃力.

3-3.jpg

就是期待著刺激的棱线出现. 看见碎石坡和拉绳,就知道好玩的要来了.

3-6.jpg

 

11:40  开始要用手脚攀爬.

3-8.jpg

泥土和植被也越来越少,都是光秃秃的裸岩.

3-10.jpg

在空旷的棱线上行走,一条路是石块堆叠而来的.

3-11.jpg

非常陡峭的岩壁.  但也慢慢发现周遭的松树一支支从刚硬的岩壁冒出,展现其韧性.

3-13.jpg

攀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不自觉的想要回望山景,果然因为棱线位置空旷,对面的山容可以看得一清二楚,找个突出的高点,美景一看就不想再走了,勉强走没两三步,又会忍不住回首观看.

今天天气晴空万里,来观察山峦连峰.

3-14-1.jpg

山谷中的聚落 - 松鹤部落  (八仙山山脚下)

3-15.jpg

对面气势宏大的山脉,就有谷关三雄,最高点是老大 - 八仙山.  由我看出去,左边是马仑山,右边是唐麻丹山.

3-9.jpg

往远方眺望,远处山谷中竟有座雄伟的山峰,再仔细观察,还有些皓皓白雪,大家在猜那是哪座百岳? (一直到山顶才从山友口中得到答案)

3-17.jpg

 

11:58  这边有几块直立的岩石,也是整个棱线最突出点,是个拍照热点!!

身处奇岩加上异松之中,一个人静静地观赏周遭景象,不知道让人感觉美的是奇形怪状的岩石,还是那生命强韧的松树?

3-18.jpg

旁边有颗形状尖耸的岩石,大家都抢著站上去拍下英姿.  ((天啊~ 他的肚子!!!))

3-19.jpg

3-19-1.jpg

3-19-2.jpg

 

12:14  大家开心拍完照后,该赶得路还是要继续,此时已过正午,我们离山头还有段距离呢.

接下来这40分钟的路,已没有需要拉绳攀爬,但斜坡还是很陡,尤其路面布满碎石和针叶,很松滑,走起来很费力,而且又非常无聊,更要小心脚步不可滑动过大,不然滚落的碎石很容易砸到跟在后面的队友!!!!!!

3-21.jpg

 

12:58  有人指著前方的山头说就是山顶了. 他看手机地图猜测的,但我也没来过,就当作是了吧.

3-22.jpg

经过45分钟爬升那厌恶的土坡后,路转为平缓,光线较为明亮,但却变成很狭窄,大概知道爬升已经结束,因为我们正走在棱线上面.

3-23.jpg

 

13:14  经过往屋我尾山的岔路口,如果屋东纵走(屋我尾山 - 东卯山)会从我们右手边切进来,如果是东屋纵走反之切出.

3-24.jpg

继续走,又回到碎石陵线.

3-25.jpg

此处的景色跟稍早看到的是一样的,只是位置更高了一些.

3-26.jpg

 

13:28  棱线路线有些狭窄,土石也有点松动,而且刚刚才陡上结束,小心不要一个腿软了.

3-27.jpg

 

13:38  最后的乱枝密林,路上的石块也让我们爬上爬下的,此时我们看到山顶就在眼前(有见到疑似反射板的).

3-29.jpg

看见山头的反射板,非常确定是我们今日的顶点 东卯山.

登顶前最后的乱石阵考验,一块块岩块不规则堆置在我们的去路,要一颗跨过一颗往山顶前进,而我心里却想著就要开饭了,结果一不小心小腿去敲到了岩石.

3-30.jpg

 

13:44  登顶!!  东卯山山顶地势辽阔,因为要架设反射板需要(共三面),所以地面已经铺平整理(原本应该是像我们过来的路一样,一块块的巨石堆叠),因为山头独立又开阔,是大家公认谷关七雄中景色最佳的一座.

地处山景环绕的山头,导致相片怎么拍也拍不完,怎么照也不满足,要紧的事是先用餐,尤其我是负责开火的其中一样,煮完再来去赏景吧.

4-0.jpg

标高 海拔1690.5公尺,七雄中排名第五.

4-1.jpg

4-1-1.jpg

东卯山三角点(三等),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反射板的边边,靠近东卯山步道那边.

4-2.jpg

 

上到山头,最兴奋是除了吃饭外,莫过于赏景了!

山脚下大甲溪流域,旁边的山峦就不是那么熟悉了~

4-3.jpg

往北方望去,尖头的绝对是鸢嘴山,至于右手边那座更高的就是稍来山.

4-4.jpg

一样是早上看到的,右起马仑山,最高点八仙山,和低矮许多的唐麻丹山.

整段八唐纵走就摆在眼前,虽然是开玩笑说用手比的距离就这么短,但接下来会安排这个行程,现在光看腿也软了~

4-5.jpg

再往左看=(东方),虽然在我们视野的边边角角,但隐身于八仙山之后,尚能感受到它山势更加宏大,原来是八雄的队长 - 白姑大山. (中横四辣之一,海拔3341M)  可惜云雾把山头有些遮盖了,听说顶端是一颗一等山三角点,视野绝佳.

最远方那座皓白的山峰,经过山友的指点,它是北一段的主角 南湖大山,只是远望,还是有股帝王般的雄伟气势.

4-7.jpg

看一下解说牌: 尖尖的山峰叫做基隆山,原来哥哥远在东北角的九份. 另外有山友做过涂改,原来离我比较近的是白姑东南峰,再旁边那颗(云雾遮住了)才是主山,是否解说牌真的错了. 我们也不太清楚~

4-8.jpg

用观山头软体比对一下.

4-8-1.jpg

 

通常民众爬东卯山都会从谷关大道院后面的山径(先走1.1K到登山口),踢6.7K的土路而上,平缓而冗长的之字型上坡最后直通山顶,我们所见的30~40人中,有许多是大人带小朋友来登山运动的,他们大部分都是从这条路上来的,只有少数的健脚是从屋我尾山走来(屋东纵走),而我们却是从岩背裸露的东南棱上来,无论大家从何处来到,都能在广大的山顶平台上(其实有点晒的说)享受阳光,大人小朋友都会兴奋地找四周围绕的山群拍照,因为是风景环绕,都不需要排队等拍照.

吃饱饭,也休息非常够的我们,终于意识到时间不早了,赶紧准备下山了. (下山还有其他行程呢~)

 

15:25  排列队伍顺序,开始一个接一个下山.

5-1.jpg

 

16:02  走没半个小时,就不小心走进了岔路(往左下切),后来才听说这是下切的捷径,会先遇见这颗漩涡状的大树瘤,这条路是直线下切,所以除了陡,还是陡~

因为是路径又陡又急,加上少人走,整路布满了枯枝乱叶,常常走一走就有刹车失灵的感觉,加上只要一没踩稳,真的很容易滑倒,值得庆幸的是,整条路线登山布条明显,就算不是大众路径,估计走的人也不是少数了.

(整个谷关的山脉好像都是石块堆积而成的,这种石块散落的路面真的在七雄很常见)

5-2.jpg

 

16:58  走不到一个小时,就走出来了!  整路都能听到大家一边走一边靠么,估计再这样走下去就有人要爆膝盖了.

接上了一条康庄大道,就是德芙兰联络道,往右可以接到本来下山的东卯山步道(谷关大道院那条),我们要往左,接回今天早上走的德芙兰环状步道. 这条沿路经过不少座高压电塔,并不意外,因为这条本来就是台电的保线道路,走起来平平坦坦的,没有甚么高低起伏.

5-3.jpg

现在位置 - 切捷径

未命名2.jpg

 

会经过一区大石块稍微难走些,这好像也是谷关的特产,原本台电开挖的路面应该是被从坡边滑落的石块给淹没了.

5-4.jpg

 

17:27  行至岔路口,接上环状的德芙兰步道,在继续前行0.6K就会接上早上的休息凉亭,但我们要逆时针下步道,还有1.3K的路程.

(原来德芙兰联络道 - 保线道,全程5K,就会接上东卯山步道)

5-5.jpg

现在位置 - 保线道接环状步道

未命名3.jpg

再来开始有下坡,但轻松简单,跟早上走上来的路差不多. 沿路会有些不明岔路(应该也是下到台8的路),但我们只是一直顺著路径走.

此时天色渐暗,开始会担心有人看不清楚路面,而被石头或树根绊倒,在途中休息时,赶紧要大家先找出头灯,随时自己评估是否使用.

 

17:41  天色并没有想像暗的快,看到废弃水塔和水塘,以及山下居民(或露营区)所架设的管线,知道不用多久便可到停车场了,先在小木桥上等一下其他队友.

5-6.jpg

 

18:06  收工! 趁天色暗下来之前,回到了早上的停车处.

6-1.jpg

 

 

 

接下来的行程,除了吃饭是一定要的,来到谷关当然是要  泡温泉  阿~~~~~~~~  反正隔天还是假日,不用著急著回到台北,待下来享受本日最精华之行程.

20:45  泡完温泉,顺便给鱼儿去个角质(脚皮?).

6-2.jpg

因为初四北上一路走走停停,我们一行人午夜一点才到家~

----------------------------------------------------------------------------------------------------------------------------------------------------------------------------------------------

 

今日行程记录:

总共9K多,其实算是轻松. 正常人走6-8小时应该可以结束,我们则是沿路停下来拍照,和山顶休息的时间过长. 爬升和下降都很平均的约将近1300M.

0-2.jpg

 

东卯山排行谷关老四,很适合大部分的人来登山健行,不如波津加山那般的陡峭,也不如八仙山那般的冗长,且位于谷关群山之中(被八雄围绕),山头视野绝佳,是中部地区周末很热门的一座山,但若是从东南棱而上,像我们这样葫芦状的O型路线,我敢说刺激程度绝对高于正常的波津加步道,但是群山的风景和奇岩的地势则是另一个大收获,这条路并不适合大众去尝试,但对于常在山林游走的民众,是个值得探索的领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