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机器人,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担任全科医生的“助手”,帮助医生诊断。科大讯飞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发的人工智能“ 智医助理”,目前已经走进全省各地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日均辅助诊断建议约13000次。而2019 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也表示,今年我省将加快推广“智医助理”,让更多人在家门口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

基层卫生机构的全科医生诊疗时,“智医助理”能提供辅助诊断意见。

“机器医生”持证上岗

科大讯飞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发的“智医助理”机器人,曾在2017年临床执业医师综合笔试测试中,以456分的成绩,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第一个通过国家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综合笔试评测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并在全国53万名考生中位于前5%的水平。

科大讯飞智慧医疗事业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智医助理”通过基于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模型,系统学习了国内顶尖医疗机构脱敏的患者就诊数据,以及国内外权威医学教材、指南文献等,“其中包括53本医学院教科书,还有40万字的疾病指南、病历报告等医疗资料。”另外,系统还融合了讯飞医学知识大脑,具备了医学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推理能力,从而拥有担任“医生助理”的能力。

2018年起,“智医助理”就开始在我省部分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试点推广,并逐渐获得了医生和患者的认可,更提升了基层医生的诊疗服务能力。

基层医生的“好帮手”

日前,记者在合肥市双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到,全科主治医师贺奇在为患者进行诊断时,用上了“智医助理”机器系统,“可以用语音来生成电子病历,更重要的是,可以根据医患沟通的信息自动提取病历,为我们提供服务诊断,从而提升诊疗质量。”贺奇回忆说,去年底,有一名患者有心慌的症状,但是没有其他病史和症状,“‘智医助理’建议说,有可能是冠心病。后来患者进一步检查,做了造影,放了支架,及时进行了治疗。”

杏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主治医师贾文喜也告诉记者,“智医助理”不仅会给医生提供建议,还能根据医生制订的随访方案,自动通过电话等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这大大提高了诊疗效率。”贾文喜说,不久前,一名患者有胸痛、发热等症状,需要转院治疗,“之后,‘智医助理’会打电话给患者,询问转诊的情况。”

科大讯飞智慧医疗事业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智医助理”已经在全省不少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上岗”,成为医生的好助手。“上个月,金寨县油坊店乡一名70岁的患者来到当地卫生院就诊,医生初步诊断为单纯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而‘智医助理’辅助诊断中提到了肺结核,这提醒了医生,并立即做了胸片检查,最后与县中医院会诊,确诊为肺结核,于是立刻转诊住院治疗。”

今年将再走进50个县

目前,“智医助理”已经覆盖我省近百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1000多家村卫生室。统计数据显示,“智医助理”已经辅助诊断基层常见病种900多种,辅诊准确率达97%,日均语音输入电子病历数约10000份,日均辅诊建议数约13000次。

在问诊过程中,“智医助理”基于海量医学知识图谱,根据电子病历信息为基层医生提供辅助诊断意见,医生可以参考,也可以独立完成诊断。数据显示,通过“智医助理”的辅助和提醒,基层医生的诊断准确率也得到提升。

2019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我省将加快推广“智医助理”,项目应用将再增加50个县(市、区)。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