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大清忠臣袁世凱出賣的不是維新派,而是革命黨。

教科書把譚嗣同說成「資產階級保皇改良派」,其實精讀譚嗣同《仁學》和事蹟,就會知道,譚公是堅定的排滿反清烈士,是沒有加入興中會的革命黨,公開號召驅除韃虜,戊戌計劃中樞反清,與康有為不是一路,反清詩詞還被康梁篡改。當然,跟什麼「資產階級」更是沒有五毛錢關係。

譚嗣同追慕文天祥、鄭思肖、王船山等宋明遺烈,參與維新是為直取首都,以覆清廷,自甘犧牲以證改良不通,更做了大量反清宣傳,這點他的同道章太炎鄒容陳天華很清楚,同盟會一直宣揚譚嗣同反清革命本色。鄒容寫《革命軍》就大段引用和借鑒譚嗣同的著作,並悼之「赫赫譚君故,湖湘志氣衰。惟冀後來者,繼起志勿灰。」

如果略去作者,只看這些話,會以為是孫中山、鄒容、章太炎、陳天華、劉光漢(前期)、蔣中正、錢穆、牟宗三等人常見的反清言論:

——「遼金元之罪浮於前此之君主者乎?其土則穢壤也,其人則羶種也,其心則會心也,其俗則毳俗也,一旦逞其兇殘淫殺之威,以攖取中原之子女玉帛……華人靡矣,乃猶以為未饜!……成吉思之亂也,西國猶能言之,忽必烈之虐也,鄭所南心史紀之;有茹痛數百年不敢言不敢紀者,不愈益悲乎!明李稗史中之揚州十日記嘉定屠城紀略,不過時舉一二事,當時既縱焚掠之軍,又嚴剃髮之令,所至屠殺虜掠,莫不如是「,其批判曰:「奇渥溫、愛新覺羅諸賤類異種,亦得憑陵乎蠻野兇殺之性氣以竊中國……中國猶奉之如天,而不知其罪」,而其結論曰:「吾願華人,勿復夢夢謬引以為同類也。」

說這些話的是誰?譚嗣同。而且不是一兩句,一兩段,是始終如此,正所謂「雖役其身於清廷從事維新,而其心實未嘗須臾忘革命」,而其被篡改的絕命詩,仍號召排滿反清:「三戶亡秦緣敵愾,功成犁掃兩崑崙」。同樣,「不有死者,無以召後起」被康奴篡改為「無以酬聖主」。

那麼袁世凱為什麼要出賣譚嗣同呢?因為袁深知,他的榮華富貴,和將來的權力來源,都是愛新覺羅所賜,一旦他的大清灰飛煙滅,自身就是脣亡齒寒,所以袁氏終其一生,對愛新覺羅忠心耿耿(但這種忠誠並非滿清豪傑良弼那樣的真誠信仰,而是純粹依附投機),哪怕段祺瑞違揹他的電令,帶兵上殿,配合同盟會光復的十幾省逼退滿清之後(這是袁世凱無法節制段祺瑞的根源,也是段祺瑞能夠反對袁世凱復闢帝制的原因),袁氏仍從中作梗,把清帝遜位詔加入「特命袁世凱組織共和政府」一條,將共和國的法統,追溯於愛新覺羅私相授受的恩賜,以取代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全民族共和契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這也是為什麼從那以後,袁氏要三讓首揖愛新覺羅,在八旗首肯之下一邊漢服祭天、一邊欽定長袍馬褂(1913)、一邊為保衛清帝遜位詔而武力撕毀臨時約法、一邊將滿清-北洋-偽滿洲國的五色旗作為贍養清室的「國旗」、一邊以國家元首之名簽善後大借款21條等換取帝位,一邊法定「詆毀前清」者入罪(1914),一邊刺殺吳祿貞等反清志士阻礙南北夾擊計劃,同樣,這也是袁世凱為什麼在幫助大清鎮壓義和團之後,要將義和團領導層置換為八旗皇室,把「掃清滅洋」改為「扶清滅洋」的緣故。

在反清這個問題的天平上,譚公嗣同與孫中山、洪秀全、鄭成功、顧炎武、王船山、黃宗羲、李定國、張蒼水是一路人,而袁世凱與康有為、曾國藩、李鴻章、施琅、周培公、紀曉嵐、吳三桂、范文程是一路人。這是兩極對壘,因此袁的做法很正常。


新軍有24鎮,袁世凱只有6鎮左右。

袁世凱的頂頭上司是淮軍聶士成。新軍副統帥。正統率是榮祿。

論打仗,袁世凱剛不過聶士成,論人脈資源,袁世凱剛不過榮祿。

請給袁世凱一個不出賣維新派的理由?


本來就不是一夥的,又哪裡談的上出賣。反倒是袁世凱如果圍了頤和園抓了慈禧的話,才真是出賣和反叛。


樓上說了,袁世凱兵力並不佔優。袁世凱是投機分子,他的榮華富貴來自於榮祿,當帝黨搞得轟轟烈烈的時候,他積極參與。更正一點,袁世凱沒有出賣維新派。當時慈禧調大軍回北京,本來只是想抓維新派,不一定會殺他們,袁世凱為了撇清關係供出譚嗣同要他借閱兵殺慈禧的陰謀,然後6君子就在菜市口了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