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隱身戰機有F-22、F-35和殲-20等,他們中隱身最為厲害的就是F-22,F-22隱身主要是通過簡潔氣動外形和隱身塗層來實現,F-22光滑的外形沒有突出,盡量減少雷達的反射面積,使用隱身塗層可以吸收大部分雷達波,但是對米波的吸收效果不好,使用S進氣道,避免發動機葉片直接反射雷達波。

經過一系列隱身措施,F-22的雷達反射面積控制在0.005-0.01平方米左右,相當於一枚乒乓球,而相比之下蘇-27的RCS為15平方米,差距真的是大,這意味著F-22遠遠就可以發現蘇-27,幾乎是吊打。

而F-22的隱身措施同樣可以用於巡航導彈,早早就開發出了AGM-158隱身巡航導彈,使用B-1B戰略轟炸掛載,AGM-158巡航導彈長度4.26米,寬度0.55米,翼展2.7米,重量1023公斤,最大射程可以達到1000千米。AGM-158使用了不規則柱體的隱身外形,RCS面積大大減小,壓縮對方防空系統反應時間。

同時俄羅斯也是不敢寂寞,一樣開發出了隱身巡航導彈-KH101,在敘利亞戰場小試牛刀,同樣採用了隱身外形,射程高達4000公里,一架圖-160可以攜帶12枚,圖-95可以攜帶8枚,威力巨大。

但是洲際導彈就沒有辦法隱身了,首先是不需要,洲際導彈射程雖然在8000公里以上,但是洲際導彈從發射到結束,時間在半個小時左右,因為大部分在外太空飛行,速度在幾萬公里每小時,即使發現了大部分國家也來不及防禦。其次是洲際導彈無法使用隱身塗層,彈頭載入大氣層是面臨上千攝氏度的高溫,現有隱身材料根本不行。


分享專業知識,奉獻原創精品,我是兵說,歡迎關注。

武器裝備領域的隱身時代已經到來,隱形戰機也不再是美國的專利,其他國家研製的隱身戰機,有的已經服役,有的正在設計方案。隱身戰鬥機的出現改變了空戰格局,讓隱形戰機成了天空的統治者。既然戰鬥機可以做成隱形的,導彈和巡航導彈以及空對空導彈能否隱形就成了問題。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這幾種武器還沒有出現隱身能力比較強的型號,主要是兩個因素。第一是這些武器的動力系統情況決定了它難以隱形,另一個是這些武器沒有必要發展全隱身。

洲際導彈和中近程導彈一樣,發射產生的熱量都很高。現在國際上探測彈道導彈的主要手段就是紅外探測。導彈彈體本身的雷達發射信號並不是很明顯,它的表面有一些凸出物,這些彈翼用於調控導彈飛行方向,對隱身有一定影響。但它速度很快,從某個角度來理解,實際上也降低了雷達捕捉鎖定的概率。與其對導彈本身採取隱形設計,不如加快導彈的飛行速度。

更重要的是,導彈的動力源紅外特徵太明顯,幾乎沒辦法隱藏。如果限制導彈噴口的尺寸,存在工程技術難點,也影響導彈的射程。

巡航導彈的飛行特性和彈道導彈不同,在大多數的飛行時段裏處於平飛狀態。巡航導彈彈體本身都加入了隱身設計思想,但相比於自然飛行物,它還是顯得太另類,很容易被雷達捕捉。目前國際上的反艦巡航導彈普遍採用低飛掠海的模式來攻擊。俄羅斯的反艦巡航彈,可以在海面以上2.5米的高度貼著水面飛行,降低高度躲避艦船的雷達系統,在接近目標時才會突然拉起攻擊。巡航導彈的技術難度高於彈道導彈,能做好巡航彈的國家不多。

現在美國海軍已經具備了攔截大多數老式巡航導彈的能力,從巡航彈的角度出發,隱身設計有一定的價值。彈道導彈則不是太重要。


戰機隱身是因為它可以有人駕駛,飛行員可以做出判斷,雖然隱身戰機不發射電磁波,尾噴口也做過處理,以至於紅外線不過於明顯。但是它要想發現目標並攻擊,是需要預警機給它指出來的,也就是說預警機讓它打哪它只能打哪。

巡航導彈飛行都是提前設置好飛行軌跡的,而且巡航高度低,大部分飛行高度都處於雷達的盲區,突防能力強,也就沒必要做成隱身的,當然也有隱身的巡航導彈——美國的LRASM反艦導彈。

洲際彈道導彈射程遠,體積就不可避免的成了「巨無霸」狀態,洲際導彈發射時產生的巨大尾焰會產生巨多的紅外線,在太空中的預警衛星一眼就能發現,也就給了其他國家緊急應對的時間(洲際導彈可以在35分鐘到達地球表面的任一地點)。即便是預警衛星無法分辨是導彈發射還是森林大火,但洲際導彈是要飛出大氣層的,飛得越高,就越能確定。對方第一時間就知道你要發射洲際導彈了,再做成隱身的還有什麼意義?況且彈頭再入大氣層後的速度特別高,做成隱身的反而破壞了氣動性能,得不償失。


技術上是可行的,但是必要性不大。比如洲際彈道導彈,本身其攔截難度就很大,因此就沒有多大的必要進行隱身設計。

首先談洲際彈道導彈。洲際彈道導彈一般用於搭載核彈頭或者常規彈頭對敵國本土實施打擊,具有射程遠的優勢。但是洲際彈道導彈一般採用的是飛出大氣層,然後再入大氣層高速俯衝的攻擊模式,即使是攔截也是在發射初段,末端攔截難度很大。

而現實中一般是在對方發射後才能發現其動靜,很多時候往往來不及攔截,只能在中段或者末端攔截,但是此時的攔截難度極大,難以奏效。因此採用隱身設計沒有多大的必要,現有的彈道導彈已經有很強的的作戰能力了。而且隱身設計勢必會影響導彈的速度,反而會帶來更大的麻煩。

至於巡航導彈,像亞音速巡航導彈往往是低空飛行來突防,效果已經很好,沒必要採用隱身設計。而像高超音速巡航導彈,是以高速作為取勝的法寶的,採用隱身設計反而阻礙取得高速,所以同樣很少採用隱身設計。


如果要說戰機隱身時代是什麼時候到來的,我們就不得不提F-117了。這款即使放到現在造型都非常「奇怪」得戰機在當時卻有著隱身這項其他戰機想都沒想過的功夫。當然,這在當時相對來說也沒有引起巨大的轟動,畢竟吹得再厲害最後還是給南聯盟打下來,不管南聯盟用的是什麼方法,至少,所謂的「F-117神話」被終結了。

如果說隱身真正的讓人重視,那麼就不得不提F-22了。這款世界上第一款四代機的橫空出世讓人們對隱身這門技巧真正的重視起來,在軍演中與三代機對抗至少50比1的戰損比也進一步提高了人們對隱身的重視。

到了目前,不僅戰機要搞隱身,而且戰艦也要搞隱身。許多國家都在孜孜不倦的研究如何製造隱身戰艦,成功的例如瑞典的「維斯比」級護衛艦,形象也很奇葩,但是在軍演中,面對它的隱身能力,美國人也是讚不絕口的。

所以說,現在的世界,不僅僅是戰機追求隱身,而且許多的武器都在追求這種技能,真正的「隱身時代」到來。可是,這也是一個精確制導時代,導彈也是一款重要的武器,但是導彈鮮有被製造成隱身版本的,即使有一些產品大多也最後被放棄了,那麼為什麼導彈偏偏不往隱身方向走?實在不值得這樣做。

首先,導彈不像戰機,尤其是彈道導彈,它的推力更大,所以噴射的火焰熱量更高。一般來說,監測彈道導彈並不是像監測戰機那樣用雷達的,而是用太空中的人造衛星的紅外線探測器發現的,一旦彈道導彈發射,就能在紅外線探測器的顯示屏上面表現的非常明顯,所以,即使彈道導彈真正的設計成隱身型,也逃脫不了衛星的監測,因此在彈道導彈上面做文章就被否決了。

之前說的隱身導彈主要是巡航導彈,因為偵查巡航導彈的主要是雷達。但是導彈比戰機的速度快了很多,完全可以使用其速度優勢避開敵方的攔截擊中目標,而沒有必要將其改造成隱形的。另外,有數據表明,一枚隱身巡航導彈的價格至少是相同的非隱身導彈的十倍,所以發射一枚隱身導彈,不如發射幾枚普通導彈。


謝邀,要注意的一點戰鬥機隱身就隱身,實在沒有必要去「突防」。其實戰鬥機都是防衛性的武器,不承擔過多主動進攻的任務,因此突防一說實在沒有必要。

所以說戰鬥機的隱身就是為了提高戰場生存率而已,別的別瞎扯。

說洲際導彈,那麼先當作彈道導彈來理解吧。

這是一個典型的彈道導彈發射的場景,具體是誰家的大家自己辨別。

彈道導彈使用的是火箭發動機,因此本身的雷達信號暫時還不重要,更重要的是高溫尾焰所發出的紅外信號。

工作重點火箭發動機首先會被太空中的紅外警戒衛星所發現。

這時紅外警戒衛星就可以根據火箭發動機的信號持續跟蹤導彈的飛行了,然後再幾秒鐘內繪製出導彈的飛行路徑,聯網的監控系統就會對這枚還處在上升段的導彈進行打擊。

完成紅外監測的工作的是衛星,不是雷達。是下圖的東西:

紅外警戒衛星上面裝有紅外警戒攝像機,這些攝像機會嚴格監測地球上的紅外線特徵型號。

其實我們可以發現這個紅外警戒衛星位於導彈防禦系統的第一個環節(最右)

在這個時間段內導彈就已經被發現了,如果有可能就在導彈速度最慢高度最低體積最大的狀態下就開始實施摧毀了。

例如上圖,美國的激光反導系統,針對的就是上升段彈道導彈。

在導彈中段和末段其實沒有太多的隱身需求,第一是經過有動力的上升段,導彈的彈道早就被計算出來了。其次,在導彈進入末端的時候,主要靠速度突防,隱身不隱身意義並不大。

然後說巡航導彈吧,現代巡航導彈其實都是飛機一樣的飛行器,飛機怎麼隱身現在最新的巡航導彈也是怎麼隱身的。

由於結構簡單,巡航導彈的隱身設計就可以更加簡單化了,例如上面的AGM-158巡航導彈就是一個隱身的巡航導彈系統。

再如法國的斯卡普

或者英國的風暴之影

這些都是典型的隱身巡航導彈。

所以說隱身巡航導彈已經不是「為什麼不」的概念了,而是有很多的概念啦。


先說洲際導彈為什麼不用隱身。

因為一般洲際導彈發射都是在自己的國土上,初段發射時候是相對安全的,一般不會被攔截。而當導彈從太空落下,到達目標城市上空時,它的速度能達到20馬赫上下,沒有什麼導彈能攔截的了。所以,應該可以算是完全沒必要讓它隱身。

再說巡航導彈。

巡航導彈一般都是多少有隱身能力的。因為它本身體積也不是很大,隱蔽性相對較強。最主要的是它的飛行姿態,巡航導彈像美國的戰斧,我們的長劍10,一般都裝有地形匹配雷達,讓導彈始終能夠距離地面上空50米飛行,靠近目標時,再爬升,然後俯衝下去攻擊。一般的雷達基本上很難發現低飛的目標,所以比較安全。

最後,展出我的喵??,??


隱身巡航導彈是有的,美國的arm129 arm154 LRASM反艦導彈,歐洲的風暴陰影撒佈器都屬於隱形巡航導彈,只不過隱身能力有高有低。

至於彈道導彈,再入速度高達9-10馬赫,也就是9到10倍音速的意思,遠超一般的防空導彈的最大速度,並且配合誘餌彈頭和機動變軌等技術,國際上除了少數幾種防空導彈,可以打一打戰術彈道導彈,距離近速度慢。能防中遠程的也只有薩德和中國在實驗的型號兩種了(毛子的橡皮套鞋那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防空原子彈其實也算一個)。

並且,彈道導彈再入大氣層時因為與大氣的高速劇烈摩擦,表面溫度高達1200度,沒有什麼隱形塗料可以承受這種溫度,本身也是一個巨大的紅外信號源。隱身已經不是特別重要指標。反正對於中遠程彈道導彈來說,都是核彈頭,在空中炸和在地上炸有區別嗎?


洲際導彈是無法做隱身的,因為目前對於洲際導彈的發現主要依靠紅外預警衛星,你的洲際導彈除非火焰是冷火要不然外形再怎麼隱身一樣會暴露。

再說巡航導彈首先巡航導彈本身就小雷達反射面積也小,美國不就做了一個隱身的反艦巡航導彈嗎?巡航導彈有必要隱身化。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