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最終取得了一個不好不壞的成績,於是特地來更新一波。俄軍是一個龐大的系統,人們對於一戰中沙俄將領的認識更多的來源於戰爭後的俄國內戰,但是這兩者重合度並不高。

1.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羅曼諾夫

尼古拉大公是俄軍的靈魂人物,他是俄軍總司令,也是沙皇的堂兄。由於尼古拉大公本人有1米98的身高,皇室中便給他起了一個「高大的尼古拉」的外號,而為了和沙皇本人區別,人們又把沙皇稱之為「矮小的尼古拉」。

尼古拉大公對於俄軍的認識十分深刻,一直秉持著用優勢兵力摧毀對手,一面發揮俄軍堅韌的防守能力,另一方面又利用俄軍大兵團運動的能力來穿插對手。這使得他取得了1914年——1915年初的一些列勝利,雖然德軍取得了一些戰術性勝利,但是從戰略上,俄軍依然以大量的兵力來維持著戰略主動權。

在1915年的潰敗之後,尼古拉大公被沙皇免職,三天之後派往高加索擔任總督。他試圖修建一條鐵路線來向尤登尼奇將軍輸送更多的給養,但是很不幸,二月革命的爆發導致了計劃擱淺。

十月革命之後,尼古拉大公攜妻子登上英國的馬爾堡號,前往義大利接受庇護。又轉戰到了法國,並於1929年安然去世,期間他成為了一些列沙俄流亡組織的領袖,但事實上他並不怎麼管這些事情。

尼古拉大公的指揮很有特點,他身為軍隊統帥,更多的是維持軍隊之中的秩序,而非製作戰略計劃。他不願意干涉下屬指揮,也不喜歡對他們百依百順。在個人層面上,他深受官兵的愛戴,而德國人也認為他是一個強大的對手,但是另一方面,他缺乏廣泛的戰略意識和無情指揮軍隊的動力,這也是導致1915年潰敗的一個主要原因。

2.弗拉基米爾·蘇霍姆利諾夫

蘇霍姆利諾夫將軍是戰前的俄國戰爭部長,也同時是接替了庫羅帕特金將軍的任務——執行俄軍的現代化改革,他當時定下來四個目標,第一要求提高俄軍在戰爭中的動員速度,第二提高俄軍的作戰素養,第三恢復俄軍在日俄戰爭後的低落士氣,第四改進俄軍的支援能力和後勤。在他的改革之下,沙俄裁撤了要塞軍這一編製,省下來的軍費用於改進俄軍的野戰炮兵,同時他還設置了專屬的炮兵聯隊,還有建立了無線電與氣球兵這兩種現代化兵種,以及進一步深化建設龐大的帝國空軍,研發裝甲列車和裝甲車。同時邀請法國人給俄國修建了比之前更好的鐵路網,至少每座大城市之間都有了鐵路鏈銜接。

但是,俄國的工業水平限制了改革的速度,薄弱的工業水平根本滿足不了龐大的俄軍,俄軍在戰前擁有150萬人的常備軍,比法國和德國常備軍的總和還多,然而俄國的製造業能力只佔到了世界的8.2%,相比之下德國是14.8%,英國是13.2%。

尼古拉大公非常不喜歡這些改革,因為他們消耗了國家實力,俄軍如果能在訓練方面加以建樹,將會成為一支很強大的軍隊。不過事實證明,他的改革還算成功。

鐵路的作用是巨大的,改革讓俄軍僅僅30天內就可以投入200萬人到邊境作戰。開戰兩周俄國人就進入了東普魯士,徹底報德國人在施裏芬計劃之中估計俄國至少會動員40天以上的如意算盤。

當戰爭爆發的時候,蘇霍姆利諾夫直接向沙皇打保票,稱俄軍已經完全做好準備,隨時向柏林和維也納進軍。當然,這完全就是無稽之談。

1916年,他被軍警逮捕,原因是間諜罪,證據便是他將軍隊改革之中貪污的大量存款存在了德意志銀行。臨時政府垮塌之後,他前往德國避難,並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並於1924年出版了一個回憶錄,其中對他的同事們大倒苦水,責怪他們不配合工作,新的蘇維埃政府也出版了這本回憶錄。

1926年2月的一個早晨,他被發現僵硬的躺在公園的長椅上,死因是凍死。

3.米哈伊爾·瓦西里耶維奇·阿列克謝耶夫

步兵上將阿列克謝耶夫是尼古拉大公手下最優秀的參謀長,他親自策劃了加利西亞戰役,同時在華沙-伊萬哥羅德戰役中,他積極的修改了俄軍防線的部署,使得俄軍可以在這一戰中取得勝利。尼古拉大公所有的設想幾乎都由阿列克謝耶夫參與設計,在1915年慘敗之後,沙皇任命他擔任新的總參謀長。

不幸的是,這位精明能幹的參謀長並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他無法撤銷那些無能指揮官的職務,也不能像之前尼古拉大公一樣命令他們配合。為了阻止法國的戰敗,他策劃了1916攻勢,雖然在這場戰役中,閃光的仍然是布魯西洛夫。

二月革命開始之後,他向沙皇發去電報,建議他放棄王位。克倫斯基上臺之後,他在削減兵力的情況下要求阿列克謝耶夫進行進攻,後者拒絕了這個不現實的條件,並反對軍隊民主化進程,隨即他遭到了撤職。

十月革命之後,阿列克謝耶夫逃往新切爾卡斯克,在卡列金將軍的支持下,他才成為了白軍最高統帥,科爾尼洛夫將軍也加入了他的組織。但他們之間的關係十分差勁,同時他也意識到,將軍之間的不良關係有可能摧毀這場運動。

1918年9月,阿列克謝耶夫死於心臟病,他的死是對白軍的重大打擊。但他的家人將他的遺體搬到了貝爾格萊德。

4.尼古拉·魯茲斯基

步兵上將魯茲斯基是一位堅韌的統帥,他在加利西亞戰役中,擔任北方的防禦任務,並挫敗了康拉德的全力進攻。他保存了大量的實力,以用於反攻當中,於是奧軍遭遇了滅頂之災。這也為他贏得了"加利西亞的征服者"這個外號。

在華沙-伊萬哥羅德戰役中,他巧妙地利用德軍人數不足的劣勢,實行輪番追擊,迫使德軍德計劃全面破產,而在羅茲戰役中,他特地製造了一個陷阱,試圖用大量兵力迂迴後圍殲馬肯森將軍的第九集團軍。當然,由於萊寧坎普的拖拖拉拉,他並未能達成這個計劃,隨後他將萊寧坎普撤職。

但是到了1915年時,德軍使用了新的戰術來打擊他的大兵團,此時俄軍的遲緩而火力貧弱的劣勢就暴露了出來,最終在1915年3月中旬,由於健康狀況不佳,魯茲斯基將軍離開了前線,隨後他指揮的部隊便遭遇了滅頂之災。

再重新啟用他的時候,他已經向沙皇透露了自己作為軍事領袖的缺點,但由於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個人決定,他又回到了最高統帥部。1915年8月,他成為北方面軍的司令員,並巧妙的利用坎尼會戰的思想,建立了一個月牙形的多層戰壕,徹底挫敗了興登堡和魯登道夫奪取里加的計劃。在擔任北方方面軍總司令期間,他的部隊保持謹慎態度,避免對大規模敵人採取行動。

二月革命爆發之後,他親手讓沙皇簽署了退位令。事實上他是一位君主主義者,但是這麼做的原因完全是他為了沙皇的人身安全所考慮。他主張維持軍隊紀律,拒絕軍隊民主化。但這又和克倫斯基的想法相斥,隨後他辭去了職務,前往南方的基斯洛沃茨克。

1918年9月,他被紅軍逮捕,後者要求他擔任紅軍兵團司令員一職,但是魯茲斯基拒絕了:

「我不參與俄羅斯人打俄羅斯人的戰爭。」

——魯茲斯基,步兵上將

在這不久之後,魯茲斯基將軍被紅軍殘忍殺害。

5.阿列克謝·阿列克謝耶維奇·布魯西洛夫

騎兵上將布魯西洛夫是一位戰術奇才,在加利西亞戰役中,他率領第八集團軍直搗黃龍,徹底擊敗了前方的奧匈軍隊,並包圍了普熱梅希爾要塞。普熱梅希爾要塞淪陷以後,他的部隊被德奧聯軍擊退,由於指揮得當,他的部隊得以保存。

隨後在1916年他發動了布魯西洛夫攻勢,這場大捷成為了協約國內部最大的勝利,是一戰之中,佔領敵軍領土最大,消滅敵軍有生力量最多的一場戰役。同時這一戰開創了現代化戰爭的進攻戰術,步炮協同的組織協調方法。

不幸的是,在克倫斯基攻勢中,他因為實力不足,被德軍擊敗,隨後被免職。在內戰之中,他加入了紅軍一方,最終成為了紅軍的騎兵總監。1926年,他以國葬的方式下葬。

布魯西洛夫將軍大量的戰績是對奧匈作戰之中取得的,這使得他一直作為一個常勝將軍的身份存在著。他的思想依然是一位君主主義者,一個保守派,愛國者,但是當他的兒子被科爾尼洛夫殺害之後,他決心和紅軍合作。特別是蘇波戰爭開始之後,他在真理報上發表了一項題為《向所有前軍官,無論他們在哪裡》的呼籲,鼓勵他們放下內部的成見並加入紅軍,共同抗擊波蘭人。這些正確的政治選擇使得他在後世之中評價非常好,平心而論,他無疑是協約國集團之中最優秀的指揮官之一。

6.尼古拉·伊多維奇·伊萬諾夫

伊萬諾夫將軍是俄軍西方面軍指揮官,他在加利西亞戰役之中表現突出,但是在華沙-伊萬哥羅德戰役中便表現出來了他的弱點,無法肩負大量部隊的指揮,並且精神脆弱。這使得尼古拉大公和參謀長阿列克謝耶夫都對他十分反感。

在1915年的作戰之中,他是俄軍西方面軍潰敗的第一責任人,多次展示了部隊領導能力較差和猶豫不決的表現,這直接造成了第三集團軍全軍覆滅的結局。隨後在1916年之中,他被撤銷了西方面軍司令的職務,轉而去西南方面軍監督布魯西洛夫將軍的表現。布魯西洛夫將軍回憶說,當他到達並接受這個職位時,伊萬諾夫將軍淚流滿面地說,他無法理解為什麼要被取代。布魯西洛夫將軍認為,正式因為伊萬諾夫將軍過於被動,才導致了他無法成為優秀的將領。

十月革命後,他前往俄羅斯南部的,作為一名堅定地君主主義者,他加入了白軍。由於年老體衰,他於1919年死於傷寒。

伊萬諾夫將軍是一位實打實的庸才,他有限的能力使得俄軍失去了不少擊敗敵人的機會,但是又由於他對沙皇的無限忠誠,直到1916年才被撤換。但是戰爭是一個實打實的東西,比拼的是謀略和力量,這些忠誠反而顯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7.保羅·馮·倫寧坎普

萊寧坎普騎兵上將,他出身於一個古老的波羅的海德裔貴族家庭,當時的他被視為一位才華橫溢的騎兵將領與戰略家,在義和團戰爭(八國聯軍侵華)和日俄戰爭之中表現都可圈可點,還出色的剿滅赤塔共和國的叛亂。為了防止德國人先發制人,他以全軍最快的速度集結了部隊,迅速的與德國第八集團軍交戰,讓對手蒙受慘重傷亡,被迫後撤。

但他因為與薩姆索諾夫不和,兩支軍隊被相繼擊敗,最終在南坦能堡戰役之中一敗塗地。之後萊寧坎普的表現就十分的糟糕,動作遲緩,消極怠工,最終被魯茲斯基將軍撤職。

事實上他的在羅茲戰役之中的表現並不是完全的錯誤,他考慮到了大迂迴過程之中自己的部隊運動遲緩,很有可能會被德國人反包圍,但是這些都無法讓他官復原職。而在後方養老的他也並不安分,很多人攻擊他的德裔血統,稱他是叛徒。

十月革命之後,他被再次被紅軍逮捕,並拒絕出任紅軍兵團司令的職務:

我已經年老體衰時日無多了,我不想在自己最後的時間裡背叛自己,你們要麼給我一支全副武裝的軍隊,我就去打德國人。但是你們根本沒有軍隊,只是領導這些去屠殺人民,我拒絕你們的提議。

萊寧坎普,騎兵上將

隨後他被要求脫光衣服給自己挖好一個墳墓,紅軍士兵用刺刀刺傷了他的眼睛,然後用手槍殺害了他。

8.阿列克謝·埃夫特

埃夫特將軍在大戰初期並未能參加很多大戰,因為他的職務在不停的變動著,直到1915年那次人員變動才徹底確定下來,他將擔任西方面軍的司令員。上任之後,他立刻收縮防線,集結兵力,擊敗了冒進的德軍。

他做了一些列努力來挽回俄軍的士氣,並在1916年3月配合北方面軍發動進攻。在這場戰鬥中,埃夫特暴露了他的魯莽,他的炮兵在沒有偵查到敵方位置的情況下就進行彈幕射擊,他的步兵在遭遇打擊之後還命令他們進行反覆衝擊。埃夫特在戰鬥中的優柔寡斷,很多命令朝令夕改,使得整場戰鬥之中,德國人始終掌握著戰局。

埃夫特不接受這個失敗,於是他同意了布魯西洛夫的進攻,希望他也和自己一樣被敵人所擊敗。然而布魯西洛夫用自己的大勝甩了他一個耳光,這使得他更嫉妒布魯西洛夫,甚至不服從參謀長的命令,不支援布魯西洛夫。

二月革命之後,他在布魯西洛夫和魯茲斯基之後向沙皇發去了電報,內容大致相似,勸其迅速退位,好讓局勢平穩下來。十月革命之後,他被契卡逮捕,隨後的生平無法考證,多數人認為他在莫扎伊斯克被殺害。也有人稱他歸園田居,成為了一個養蜂人直到69歲去世。

9.阿列克謝·尼古拉耶維奇·庫羅帕特金

這位日俄戰爭時期的統帥依然在大戰之中發揮了餘熱,他在自己的《1905年戰爭總結》就提出了一旦西部發動戰爭,俄軍的處境將會十分危險。

1915年的潰敗證明瞭這一點,大戰開始之後,他主動請纓參戰,但是並沒有人搭理他,他只是在後方負責監督擲彈兵的訓練。後來他接任了北方面軍司令職務,向前方的德軍發動進攻,結局不由分說,這是一場悲慘失敗。雖然庫羅帕特金據理力爭,稱自己彈藥不足,炮兵寧可休息也不給步兵支援,天氣太冷,道路泥濘難以進攻,然而他又一次失去了沙皇的信任,被派往中亞當總督,

二月革命之後,他向克倫斯基效忠,隨後辭職回鄉,在自己開辦的公立中學擔任教師,並常常在公眾面前演奏小提琴。白軍和紅軍代表都先後找過他擔任職務,但是他統統拒絕,安詳的於1925年去世。

庫羅帕特金不是一個優秀的統帥,從日俄戰爭中的表現就可以看出來。但他的著作依然有很多參考價值,特別是他自己對於俄羅斯軍事歷史的簡介。

10.亞歷山大·瓦西里耶維奇·高爾察克

最後說一下海軍上將來結束這一期吧。

他是一位出色的極地探險家和海洋學家,他勘探了大量的島嶼,其中一座還以自己的未婚妻命名,直到1937年,蘇聯政府才將其改名。

戰爭爆發之後他擅長配合陸軍作戰,特別是里加的戰鬥之中,他摧毀了德國海軍陸戰隊的一次登陸行動。並帶領自己的分遣隊多次擊敗前來進攻的德軍。在海戰方面,他也頗有建樹,特別是在佈雷方面,他的艦隻往往深入到敵方水域很遠處佈雷,曾炸沉數十艘德軍艦艇。

1916年,他擔任了最年輕到底黑海艦隊的司令員,二月革命之後,他第一個宣佈效忠臨時政府。

十月革命之後,他回國與布爾什維克展開鬥爭,成為全俄羅斯最高統帥。他建立了一支人數多達15萬的白軍,其中還有卡普佩爾這種勇將,當然他還是別圖哈切夫斯基等一票紅軍神將擊敗,最終在伊爾庫茨克被契卡槍決。

啊!忘了兩位將領!十分抱歉!

11.雅科夫·格里戈裏耶維奇·日林斯基

騎兵上將日林斯基曾任美西戰爭中的俄羅斯觀察員,回國後,他出版了一本關於戰爭的書,分析了西班牙戰敗的原因,在當時看來,他是一位優秀的軍事專家。

戰爭早期擔任俄軍北方面軍總參謀長,負責向東普魯士進軍。很明顯,他是一個不稱職的指揮官。他明知薩姆索諾夫和萊寧坎普的矛盾無法調節,卻不對此做出任何的對策。任憑他們被興登堡和魯登道夫各個擊破,致使北方面軍幾乎全軍覆沒。

南坦能堡戰役失敗以後,他被派往法國作為軍事觀察員,二月革命之後,他被勒令退休。十月革命開始之後,他試圖逃離俄羅斯,不幸的是,他在前往薩瓦斯托波爾的路上被契卡殺害。

12.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尤登尼奇

如果說俄軍最優秀的戰術家是布魯西洛夫的話,尤登尼奇將軍也可以和他比肩。因為他在高加索這條長期不被人重視的戰線上作戰,所以他的才華沒能得到人們的重視。在1914年的薩拉卡默什戰役之中,他以劣勢兵力擊潰了奧斯曼第三集團軍,恩維爾帕夏本人險些被他俘獲。

在接下來的兩年中,他連番出擊,多次擊敗奧斯曼軍隊,並攻佔了特拉布宗和埃爾祖魯姆。甚至在庫特之圍的時候,他都儘力派遣了自己手下的騎兵軍救援英國人,只可惜時間未能給俄軍大顯身手的機會。

特別是在補給不足的情況下,他利用人數優勢和高漲的士氣,在埃爾津詹主動出擊,擊敗了日後的土耳其國父凱末爾帕夏率領的第三軍。

內戰開始之後,他支持科爾尼洛夫兵變,並從協約國方面搬來了大量支援,這支擁有坦克和火炮的軍隊登陸愛沙尼亞半島,劍指彼得格勒,使得托洛茨基悲觀的認為世界革命的未來將會在亞洲出現,甚至準備組建一支騎兵軍放棄俄羅斯殺到印度再東山再起。

由於他支持高爾察克的統治權,這使得他不能和芬蘭國父曼納海姆進行聯繫,因為高爾察克視後者為分離主義者。同時,尤登尼奇希望自己的西北軍是由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組成的,但是布爾什維克靈活的運用外交政策,使得他的奇襲功虧一簣,最終止步於彼得格勒郊外。

尤登尼奇將軍最終流亡法國,並沒有在白軍軍官的流亡組織中發揮重大的作用,最終安詳的於1933年去世。

很明顯尤登尼奇將軍是一位擅長奇襲的將領,這是高加索地區特殊的地形所鍛煉的天賦,他一直沒有得到足夠的實力來完成他的計劃,不管是攻陷小亞細亞還是佔領彼得格勒。他神出鬼沒的作戰風格使得敵人們聞風喪膽,但是很可惜,高加索戰局最終於1917年崩潰,所努力的一切都化為了泡影。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