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北京有一座橋,因供皇帝到天壇、先農壇祭祀時使用,因爲得名天橋,但後來於1934年被拆除,天橋便成爲了一個地名保存了下來。

從20世紀初開始,不斷有藝人到天橋附近賣藝。尤其是1917年左右新世界遊樂場和城南遊藝園開業以後,天橋周圍便聚集了大批的民間藝人在這裏賣藝傳藝。那時候在天橋你可以欣賞到京劇、評劇、評書、相聲、馬戲、雜技、拉洋片等。

當年在天橋撂地賣藝的藝人普遍文化程度不高,但對於很多說書唱戲的人來說喫的就是“張口飯”,聽起來似乎張口便有錢來,但實際上生存極爲不易。首先你得吸引觀衆,只有你的內容好了,別人纔會願意來看,才願意在看了後付錢,要不白忙活半天也只能餓肚子。

因此當時許多藝人在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從其他行業中汲取養分,最終成爲了一代大師。

而今我們總說過去的天橋藏龍臥虎,熱鬧非凡,但我們卻很少看到當年的影像。今天“愛歷史”在民國老照片的基礎上通過後期電腦上色,讓大家能夠更爲真切的感受當年藝人們的不易。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