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邀請。我基本同意上面這個觀點。

現在人們去景區玩,除了景色要美,在喫住行娛等方面要求也越來越高,尤其是喫。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尤其是這兩年,景區發展突飛猛進,甚至出現了專門經營小喫一條街的公司,他們會和景區談判,集體入駐,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特色小喫同質化越來越嚴重。

不過我覺得這些小喫只是在全國比較出名的,比如湖南的臭豆腐、東北烤冷麵、武漢熱乾麵、天津狗不理、西安肉夾饃、重慶酸辣粉等。而一些小地方的特色小喫,比如我們萬榮的涼粉餄烙、炒晉糕、泡泡油糕等,除了本地景區有意外,在其他地方的景區很難見到。

最後,我覺得去景區逛的話,如果時間、條件允許,儘可能提前在網上搜索一下當地的特色小喫,離開景區去縣城或者市區去喫,這樣既能逛美,也能喫美,喫到真正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喫。


每到一個旅遊區,我的感覺也是這樣。

地方小喫都是大同小異。象臭幹呀,烤魷魚……。沒有特色了。

全國各地都一樣,連小地方都有這種小喫。雲南的米線,四川的麻辣串,湖南的臭豆腐……。

只是各家所做出的味道稍有不同。

因改革開放幾十年,人們為了生計,紛紛走出家門,到全國各地拜師學藝。

把各地的風味小喫的技術帶回家鄉。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地方小喫從此沒有神祕的祕方。

同質化了。在家門口,喫遍全國各地。


首先作為一個重慶人,我就說說重慶,各個景區網紅景點都有不同的小喫特色。

1、小麵店除了小面、豌雜麵,一般也會有尖椒雞面跟抄手,尖椒雞是一種澆頭,然後重慶人民真的很喜歡豌豆呀,這點在別的地方不太常見。

2、喫火鍋是用香油碟的,老火鍋店調味臺上只有蒜蓉、鹽、香菜、蔥、味精,偶爾有花生、炒芝麻,沒見過有蠔油跟海鮮醬的,蒜蓉一般都是過了油的。

3、這邊喫燒烤不擼串,都是剪碎了放在一起再加很多調味料一起拌,有點像幹鍋,好喫!但是苕皮跟豆乾可以額外給你做成一串,包著榨菜酸蘿蔔啥的,個人覺得這樣更好喫。

4、重慶夏天愛喫的涼糕、涼蝦、冰粉、冰湯圓,基本都是紅糖汁底,味道都差不多。

5、作為外地人,感覺江湖菜跟川菜的區別,就是江湖菜的盤子都很大,而且辣椒更多。

6、有一個說法,會喫火鍋的人,碗裏的香油會越喫越少,一頓飯喫完,香油都被喫得差不多。

7、一年四季小面裏的配菜也是不一樣,常見的就是萵筍葉,豌豆尖,夏天是空心菜,再就是生菜了。(我學校特別摳門地放包菜)

8、川渝這邊每年4月底到5月有小櫻桃可以喫,不是山東的那種!!!保質期特別短,放不過一天,外頭喫不到,有個特別的喫法就是加兩勺白糖一起拌。

9、火鍋是一幫人的食物,串串是兩個人的狂歡,而重慶除了火鍋串串,還有一個好喫的鍋,叫耙牛肉,冬天喫真是安逸慘了。


景區走得多了,的確發現有這樣的印象,臭豆腐,烤魷魚,炒花甲,......因為味道常規化,大家熟知,工藝容易被複制,利潤又不低,自然成為景區裏的常見品種,不過,這些地方本就不是品嘗美食的好去處,那些尋常百姓人家的生活區纔是,而且一些屬於那個地方經典的特色小喫,還是能喫得到的,得分你去的地方,有多特別。

比如,去雲南,米線是少不了的了,新疆,羊肉串是肯定有的,等等,景區裏的小喫,主要是出於方便,不要帶太高期待,那些遊客雲集的美食街也是如此,不然為何本地人人不常光顧?食物畢竟帶著強烈的地域性,同樣的食物在別處,你只能喫到相似的,很難存在完全一樣的味道,畢竟,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哪。


題主提到的這類臭豆腐和烤魷魚等小喫,應該還屬於漢族人的飲食特色的,大概還是屬南方人的習慣。當然這些東西本身就沒有什麼同質化可言,漢族人享受相同質的飲食那是很正常了。至少中國的南部與東部地區都是有著大致同類特色的餐飲。

中國地大物博,五十六個民族不同的生活習慣和習俗,風格多異,飲食習慣也有著極大的不同。如果到了大東北、大西南地區,那小喫的名目可就多了,就不僅限於某個臭豆腐某個烤魷魚了,並且這些地區也是較少看到有這類異地小喫的。

如果要說到同質,那是在民族的高度統一中,在越來越好的交通與通訊的環境下,旅遊業的發展也越來越好,各個地區的文化與習慣相互滲透這也是很正常的。

我們去旅遊,每到一個地區就要去品賞當地的風味小喫,去體驗當地的習俗文化。不要被街頭熟悉的味道所左右,而要潛心尋覽特色的東西,出行前多做些功課會很有幫助的。


作為年輕的時候去過中國絕大部分城市的一個人回答這個問題還是有一些興趣的!

時代在飛速的發展,包括信息,包括物流,包括其他方面……

我們身邊的事物變化都很大!

體現在特色小喫上,就自然而然的會出現一些比較好的小喫在全國各地甚至全世界流行起來,這個很正常!

原來的地方特色小喫,好的一定會被更多的人接受,成為全國人民都喜歡的小喫【可以稱之為:國喫?】

反過來,一些小喫會慢慢的萎縮。

這些問題的出現是一個時代發展必然的選擇!很正常!

至於說完全同質化,這個可能性不大!每一個地方都有它的歷史,自然會有自己的沉澱,小喫也一樣。

一樣的材料做出來的不會完全一樣!

例如湖南長沙瀏陽的豆腐,每一個縣城裡的味道都存在一些差別!

再繼續就扯上自己曾經銷售的豆製品了!【不會涉嫌廣告吧?】

就此打住!


說起出遊時,碰到的特色小喫越來越同質化,可以說是感同身受。且不說景區內銷售的特色小喫都差不多,最近景區裏常見的臭豆腐,還由流動攤販賣到了小區裏。一方面是同情這些為生計而艱辛謀生的人羣,但另一方,那讓人難耐的氣味,散發在小區四周,讓人實在不好受。

同質化嚴重,是因為景區在打造時,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比如,開發商業模式時,沒有明確的定位和前瞻性,只要能租出商鋪,符合景區大概需要就可以。至於是不是有產品創新,就不在考慮範圍之內。而商鋪經營者的目的就更簡單,做什麼容易上手,且能讓遊客消費,就做什麼。

所以,這就最容易出現全國景區都買臭豆腐和烤魷魚這樣的現象。就比如在杭州的河坊街,除了銷售絲綢,茶葉這類當地特產,還賣起了雲南的各種工藝品,以及炸螃蟹,卷棉花糖等隨處可見的東西。

當然,也有一些用心經營的景區,會專門開出符合景區特色的當地特產美食等。讓人見到後,覺得眼前一亮,忍不住就會買一點現場品嘗或直接帶回家,帶給親友意思分享。

生活似旅行,有緣即同行!更多旅遊資訊或江南遊線路定製,請關注本號:【筆尖上的旅行】,一個致力於讓文字帶上趣味和態度的旅遊創作號!


作為一個旅行達人,雖沒有遊遍全中國,全世界,但也去過幾十個大小景區,還是有發言權的。

首先回答題主的問題:從我去的景區來看,現在確實大部分景點小喫都有臭豆腐、魷魚之類的,可能有50%以上的小喫重疊,漸漸出現了趨於同質化。

但有句話說得好,「留下的都是精華」。每個景區都出現臭豆腐、烤魷魚之類的小喫,那說明這類小喫深得大家的認可和青睞,有足夠多的市場。就像蘭州拉麵、沙縣小喫這種小餐館,裡面的食物被全國人民接受了,他有足夠的市場。

反觀像黃山毛豆腐、蘇州蜜汁豆腐乾等並未在全國景區出現,說明他並不為全國所有人名所接受,而這我覺得就是當地特別的地方。


謝謝邀請!

確實如此,一般的景點都有本地的特色小喫,除了這些就是常見的。

常看的有臭豆腐,鴨脖子,烤肉串,小丸子,烤豬蹄,烤腦花,榴槤餅,這些好像很多地方都有。


信息化和物流快速發達這個世界變小了。什麼好東西一上市就會被精明的商家帶到世界各地。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