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01小日子封面  

P58.我的小日子╳30人》五十年烫凳是老裁缝帮手
小日子享生活志 4月号/2013 第12期(购买本期杂志
文字整理/徐紫柔 摄影/赵豫中 口述/许荣一

001  

十八岁那一年我离乡背井来到台北,跟随一位上海师傅学习制作旗袍,到现在将近五十年了。在旗袍盛行的四○年代,当时的裁缝师一天收到的订单堆积如山,一天最快还可以做到五件。因为那个时候穿旗袍的人太多了,甚至是普通的家庭妇女,在家里烧菜也穿旗袍,菜市场里几乎都是穿著旗袍买菜的妇女们,那是当时菜市场的画面,美不胜收。五○年代时,一个裁缝店最多有三、四十个裁缝师,一间小裁缝店至少也会有六、七位师傅的状态在工作。制作旗袍的每一个步骤都是非常重要,要经过层层繁琐的工序处理,不论是打折还是作领子,都必须全神贯注。每个客人我都要亲自度量、裁剪、缝制。旗袍使用选择的布料有上百种,每一种布料都有它自己的个性,有的还难以捉摸,比方说尼龙布料遇到热会缩,冷了还会伸,温度要怎么控制,就要看累积的功力了。

使用的工具都跟我很久,店里的木制工作台从我师傅那个年代一直沿用到现在,用了五十年。早年还在做学徒时,功力还没学得深,挣的钱也没有很多,就会住师傅家,把工作台的熨斗和工具收起来,晚上就睡在这张木板上,变成自己的床。后来师傅的店收起来不做了,我就自己开店把它留下来,原本这张桌子更长,因应店里现在的格局,就把它锯短些。

现在烫衣服的烫凳,也是当时师傅做的,用一个铁罐里面塞棉花,一层一层的布叠上去,绷紧。要烫平衣服,比方说立体袖子的线条,我就会用这个,非常好用。剪刀也是我做旗袍多久,就跟著我多久,上头缠布是个人习惯,长时间使用剪刀,将缠布和藤捆在上头,就比较不伤手。如果剪到珠串,一剪下去,刀面会有点磨损,之后使用剪刀的速度没有很流畅,就会去给磨刀师傅磨剪刀,让它恢复以往的锐利。竹尺和老式脚踏的裁缝机也跟了我五十几年。裁缝机也曾因为损坏给人修缮整理过,但从来没有想过要换一台电动式的裁缝机。

我很珍惜这些工具,如果要改变新的工具,也会不习惯。想退休了,这些东西也不用换了,它们会一起功成身退。现在店里的一个师傅是曾经跟我一起睡在这块木板上的师弟,也是一起用这些工具,跟当年同一个老师傅学,这些工具和我的师弟,比跟自己的兄弟姐妹相处的时间还要长,从来没有离开过。

20130401小日子P58-01 20130401小日子P58-0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