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辆M1A2战车采购案又露出一丝曙光,陆军预计在明年编列2、300亿元预算,向美方提出采购。(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陆军研议重启对美采购2个营、108辆柴油引擎版的M1A2战车「锐捷专案」,但其实这项采购案早在2001年就已经有所规划,却因种种因素而搁置了10多年之久,如今才又露出新的曙光,因此有专家分析,M1A2采购案起死回生最主要关键在于美军的态度。

M1A2战车能让共军犯台无法登陆

号称地表最强的M1A2艾布兰战车重量约70吨,比现役勇虎战车重20吨,时速可达72公里,主要配备武器是120公厘M256滑膛炮。军方分析,若有M1A2战车加入,当共军犯台时就需要运送更大的战车上滩岸,不仅难易度高,也很可能会因此而无法登陆。

目前陆军参谋本部以及国防部都全力支持M1A2采购案,并将在明年度预算中匡列近300亿元,正式向美方提出采购。《中国时报》报导指出,军方透露,这项采购还包括种子人员训练,5年零附件等,不过,由于明年是第一年编预算,算是采购初始,美方还要开生产线,经费应不会太多,交车期才会是付款高峰期。

事实上,M1A2采购案之所以一波三折,除了预算问题以及军方内部意见不一以外,最主要卡住的原因或许是在美方身上。台海安全研析中心主任梅复兴曾在《云论》专栏上披露,2001年时,当台湾表达希望采购M1A2战车意愿时,美方并不认同。

美军态度大逆转

梅复兴提到,美方当时评估认为,重战车不适合台湾,很难发挥作用,且当年时任美陆军参谋长的新关上将(Eric Shinseki)不但不支持台湾采购重战车案,甚至在会见我方高级将领时建议参考美军当时正积极发展的轮型甲车概念。

由于美军评估台湾整体运输条件,包括道路桥梁暨作战区域在不同季节天侯下的地形地质状况,恐难负担国军所规划的M1战车作战运用。因此在过去10多年来,美方不断建议台湾扩建水雷、武装直升机与反装甲飞弹等来反制共军重兵力登陆。

没想到,事隔多年以后,梅复兴指出,美军在2016年完成最新评估,态度却大逆转,判定台湾经多年营建并调整作战构想后,已足堪部署重型战车,而这结论很明显成为了M1A2采购案卷土重来的关键因素。

不打算全外购!国军拟引进技术国车国造

其实在今年4月底,国防部长严德发在立法院询答时曾指出,战车是「战力保存、滨海决胜、滩岸歼敌」的关键战力,因此国军正在评估采购M1A2战车,台美双方预订年底前完成评估;但此项采购案「不会百分之百外购」,也就是说,希望能比照国舰、国机,引进美方技术带动国内产业产值,在一定程度授权下,推动国车国造。

严德发当时的这番说法就是依循陆军在蔡政府就任初期,针对新一代战车所做的规划,包括对外采购、国车国造、自制研发以及提升现有主力性能等。当时严德发在备询时的回应,等于间接透露M1A2采购案起死回生的可能性,但到底这项采购案对陆军帮助有多大?

梅复兴在专栏中也提到,M1A2火力、防护力、机动力或指通力都能满足陆军需求,这可说是目前最可行的方案,且当台湾拥有能挡住共军装甲矛头的战车,不仅能鼓舞官兵士气,还能维系吓阻的核心要素,国防部倾向支持此案其实就是基于这些考虑。

延伸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