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的玛利亚

百田尚树

春天,2014


从图书馆借来的书看起来很新,以为是新书,结果一查已经是2014年的作品,有种浦岛太郎打开箱子瞬间变老人的感觉。

在写一本跟生态有关的作品时,最容易被考证是否正确的正是对象本身。百田尚树在写这本作品时,下了一番功夫,对于大虎头蜂的生态、习惯及行为有凭有据,读完这本作品我才知道原来大虎头蜂的生命最长也不过30天,那么到底他们这30天在干嘛呢?

在整个大自然中,人类的行为或许是最让其他生物无法理解的,我们会念书、求取知识、运动、养生,我们的一生不光只是为了求偶和繁衍后代而存在,然而对于其他生物而言,终其一生他们是爱的信徒,他们身体内驱动著本能,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对象,然后繁衍出下一代,生命或短或长,都以这个为目的。

如大虎头蜂,他们的人生最长也不过30天,在幼虫的时候他们依靠工蜂喂养,在成为工蜂后换成他们出外猎食然后喂养幼虫,再依靠幼虫口中分泌的甘露为生命来源。玛利亚只是其中一只工蜂,在她成为工蜂后,人生只剩下了让蜂窝继续维持下去的生存目的,当她用利牙咬碎猎物的胸,当她将毒针刺入腹部硬壳间的柔软隙缝,都是如此。

工蜂的生命只为了猎食和建造蜂窝而诞生,为何同为雌性的他们却无法生育呢?当玛利亚有了这个疑惑时,她才发现其他的昆虫都是为了寻找到另一半而存在,只有他们是为了女王蜂而活!为了女王蜂,也因为女王蜂的死而面临蜂巢的凋零。工蜂如果不是为了爱而活,又是为了什么呢?

在这本小说中,女王蜂诉说著自己如何在初成为女王蜂时,在其他工蜂的保护下,挑选适合自己的对象,同时也可看见同为悲剧一般存在的雄蜂,必须在死亡的威胁下,不顾一切的寻找到女王蜂让两人的DNA可以结合,而在交配后死去。女王蜂忍受著孤单与寂寞,寻找适合建立自己蜂巢的地方,同时为了捍卫自己的蜂巢而挺身作战。大虎头蜂的生态特殊性让很多科学家相当费解,不是利己而是利他的行为在这个大自然界显得突兀而让人好奇。

其实有谁会记得一只工蜂呢?如玛利亚的工蜂存在的太多了,他们成为工蜂的时间太短,许多活不过30天就已经死于其他生物之手或消失不见。在女王蜂死后,整个蜂巢的工蜂除了死以外没有其他的选择,他们的一生何其悲剧,然而他们所记得的事情也只有让蜂巢延续下去,不是为了爱,而是为了基因存续。

人类或许一生之中做了许多事情,但我们却很少只是为了让基因存续下去而活,更不用说要做出利他而不是利己的行为,有多困难了!大虎头蜂如玛利亚,或许还是搞不懂为何自己和其他生命不同,或许如果不为了蜂巢他们不会这么快耗尽生命,然而在这短暂的生命中,他们为了荣誉而存,为了蜂巢而战,在没有自我的短暂生命中,或许活得比人更有尊严和值得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