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由於日本和德國都屬於軸心國,他們沒有機會進行較量,那麼對比一下當時一個日劇甲級師團和一個德軍步兵師兵力和武器裝備來看,或許可以看出兩者之間的差距。

雙方兵力對比

二戰時期,日軍甲級師團屬於日軍最精銳的師團,又稱挽馬師團,下轄2個旅團(每個旅團下轄兩個步兵聯隊),另還包括工兵聯隊、騎兵聯隊、炮兵聯隊、輜重聯隊,也就是說一個日本師團包含8個聯隊,再加上師團部、旅部非戰鬥人員,共28200人。

二戰時期德國一個步兵師下轄三個步兵團、一個炮兵團、偵察營、通信營、工兵營反坦克營各一個,再加上師部和師輜重隊,一共有17200人。

雙方武器裝備對比

日軍甲種師團中的一個步兵聯隊標準人數是3800人:包括三個步兵大隊,一個運輸隊(大車和騾馬),一個122人的炮兵中隊,一個反坦克中隊和一個通信中隊。

一個步兵大隊標準人數是1100人:包括4個步兵中隊,一個機槍中隊(一個彈藥排,3個機槍排,每排4挺重機槍),一個炮排(一個彈藥班,兩個炮班,每班各裝備一門70MM九二式步兵炮),另外還有一個運輸中隊(大車和騾馬)。

一個日軍中隊標準人數180人:包括3個小隊和一箇中隊部。

一個日軍小隊標準人數54人:包括3個班和一個擲彈筒班(3個擲彈筒)。

一個日軍班標準人數13人,包括班長,4名機槍手(一挺輕機槍)和8名步兵。

另外日軍炮兵聯隊編制2322人,有3個688人的炮兵大隊,各裝備12門75mm野炮或山炮。偵察聯隊編制730人,包括一個130人的聯隊部,一個130人的騎兵中隊(4個30人的排), 兩個160人的摩托化中隊,1個100人的卡車運輸中隊。工兵聯隊編制900-1000人 ,幾乎沒有機械裝備,只能承擔極少的任務,更專業的任務主要由配屬的獨立工兵聯隊負責運輸聯隊的規模大體上取決於可用的卡車數量。綜合日軍一個師團,有54門75MM的野炮或山炮,96挺重機槍,卡車方面日軍最多有100-150輛卡車

一個德國步兵師中武器裝備如下:

師部:158人,輕機槍2挺,摩托17輛,輪式車輛31輛

偵察營:625人,輕機槍25挺,重機槍8挺,75毫米反坦克炮3門,20毫米防空炮3門,50毫米迫擊炮3門,81毫米迫擊炮4門,75毫米leIG18型輕步兵炮2門,裝甲車3輛,摩托45輛,輪式車輛30輛,馬車3輛,馬213匹。

通信營:474人,輕機槍17挺,摩托32輛,輪式車輛103輛,馬車7輛,馬52匹。

炮兵團:2500人,輕機槍32挺,105毫米榴彈炮36門,105毫米火炮4門,150毫米榴彈炮8門,摩托40輛,輪式105輛,馬車229輛,馬2274匹。

反坦克營:550人,輕機槍18挺,75毫米反坦克炮36門,摩托45輛,輪式114輛。

工兵營:843人,輕機槍34挺,反坦克槍9支,火焰噴射器20支,摩托44輛,輪式87輛,馬車19輛,馬52匹。師輜重隊:2300人,輕機槍30挺,20毫米防空炮8門,摩托88輛,輪式車輛253輛,馬車245輛,馬735匹。

3個步兵團:每個團各3250人,輕機槍123挺,重機槍36挺,反坦克槍27支,75毫米反坦克炮12門,50迫27門,81毫米迫擊炮18門,75毫米leIG18型輕步兵炮6門,150毫米SIG33型重步兵炮2門,摩托47輛,輪式車輛73輛,馬車210輛,馬683匹。

對比結果

雙方在人數對比上一個日軍甲種師要遠遠多於德國步兵師。

雙方裝備對比上來看,日本重武器基本也就是70MM野炮或者山炮,96挺重機槍,以及輕機槍。而德國不僅有105毫米榴彈炮,105毫米火炮,150毫米榴彈炮還有各式75毫米反坦克炮,20毫米防空炮,50毫米迫擊炮,81毫米迫擊炮,75毫米leIG18型輕步兵炮,輕重機槍就更不用說了。機械化程度上來看,日軍主要就是百來輛大卡車和騾馬,德軍光輪式車輛就達到580多輛,摩托車近400輛,馬匹4000多匹。機械化程度遠遠比不上德軍陸軍師。

再以諾門坎戰役中蘇軍和日軍交戰情況和德軍和蘇軍在歐洲戰場交戰情況對比來看,正常情況下,日軍一個甲種師和德國步兵師交戰基本就是慘敗,特殊地理環境情況或者特殊情況這裏暫且不論。當然日軍在軍國主義不怕死的精神鼓舞下日軍有可能會對德軍造成一定傷害,但結局肯定會是失敗的。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