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俗語誕生在坊裏之間,人們也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將俗語傳承了下來。相對於極其講究韻律的詩詞歌賦來說,俗語沒有什麼固定的形式,三言兩語、或是七八個字,都是可以成爲人們口口相傳的俗語文化!

雖然在民間流傳的俗語有些粗鄙,但卻不影響人們的對俗語的熱衷!這些俗語不僅僅廣爲流傳,更是充滿了人生智慧,俗語中的智慧,都是來源於人們日常生活的總結。如說“閏四月,喫樹葉”這句俗語,就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總結出來的!

那麼這句俗語究竟是什麼意思呢?今年就是閏四月,即將到來的閏四月對我們又會有怎樣的影響呢?真的會像是俗語中說的那樣喫樹葉嗎?

老祖宗爲什麼說“閏四月,喫樹葉”?不在農村根本不知道

閏年

今年是個非常神奇的年月,陽曆陰曆都是閏年,我們稱之爲雙閏年。陽曆2月多一天,是366天;而農曆庚子年,則是潤四月,全年共計384天。

現在說回閏年,閏年是每四年一閏,之所以有閏年一說,那是因爲地球公轉一週的時間是365日5時48分46秒,一般情況下,我們所說的一年是365日,比地球公轉一週的時間要短大約0.24天,四年一共是短下了0.96天,所以在,四年後人們會將這一天加上,這就是閏年。人們將閏年的規則總結爲“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再閏”。

而農曆閏月的計算方式則要複雜許多,而且農曆閏哪個月其實和一年當中的節氣相關!

老祖宗爲什麼說“閏四月,喫樹葉”?不在農村根本不知道

閏四月,喫樹葉

民間“閏四月,喫樹葉”的說法,其實說明了在閏四月的這一年,農民的收成會不好。在農曆的四月份,一般都是青黃不接的時候,閏四月就表示多了一個四月,也就意味着要多儲備一個月的糧食;再加上“倒春寒”,一旦在這個時期出現了降溫現象,對於莊家的生產必然是十分不利的。

在古代,人們的主要經濟來源就是靠着努力耕耘家裏的一畝三分地,對於生產方式單一的古代平民來說,如果這一年的天氣不好,老天不庇佑,那麼自家的生活就只能是用“喫樹葉”來形容!

老祖宗爲什麼說“閏四月,喫樹葉”?不在農村根本不知道

當然,現在就算是遇到了天氣不好的災年,我們也不會落魄到喫樹葉的情況。更何況,現在物質十分豐富,大多數的人是不會缺衣少糧的!在民間還有“閏四月兆荒年”的說法。

我們現在的一些小孩子,沒有接觸過農業耕作,所以對這些俗語沒有概念。古代的農業人員,是靠天喫飯,天氣對於農業生產的影響非常大!

而我們現在的農業科學已經十分發達,我們基本上已經脫離了靠天喫飯的魔咒,雖然天氣還是會對我們有所影響,但已經不能夠讓我們對其恐懼了!

老祖宗爲什麼說“閏四月,喫樹葉”?不在農村根本不知道

俗語中還有很多和農耕相關的老話,比如老人們常說“牛馬年,廣種田,提防雞荒狗餓年”,還有“雞荒不爲荒,狗餓不爲餓,豬年鼠年最難過”等等。

有些俗語,現在已經很多人都不知道了,就算講出來,一些年輕人也不會知曉。因爲過去的俗語,大部分都是基於農業生產和農業生活當中,而現在的年輕人,就算是生在農村,他們也不會長在農村,農村中的很多基層文化,都已經消弭在了生活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