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號從2012年9月25日正式服役至今已經快7年了;第一艘完全國產的航母從2017年4月26日下水至今,已經完成了第五次海試,有一定可能性參加70週年閱艦式;去年11月26日官方媒體報道,第二艘國產航母已經處於建造狀態,它有可能配備電磁彈射和全電力推進系統,亦有可能是核動力航母。綜上所示,近7年來我國的航母工業得到了跨越式進步,在轉化成軍隊戰鬥力的同時,也具備創造經濟效益的能力,這裏要討論的就是國產航母外銷的問題。

國產航母計劃向外推銷不是新鮮事,早在4年前的巴西防務展上就出現了遼寧號和殲-15艦載機的模型,兩年後再次舉辦的巴西防務展上遼寧號再次高調亮相;去年的馬來西亞防務展和今年的阿布扎比防務展上,同樣有遼寧號的模型展示,這意思再明顯不過了,只要出錢咱就願意賣,而且價格絕對是最良心的,這是我國武器裝備的一貫優勢,想當年,印度買下一艘4萬噸級的二手航母,改裝費加上艦載機一共花了快25億美元,幾乎趕上了尼米茲級航母早期型號的造價。因此說,國產航母憑藉高性價比優勢,有希望進軍國際市場。

巴西防務展上的"遼寧"號模型

如果要出口航母,很多人都會想到巴基斯坦,它是我國裝備的最大市場,但巴鐵海軍以防禦爲主,暫時不具備使用航母的能力和必要。巴鐵已經花重金購買力8艘S-20級常規潛艇和4艘054護衛艦的出口型,這些將是未來巴鐵海軍的主力,也反映出巴鐵海洋政策的保守性,它不會像印度那樣,在反艦導彈尚且不能完全國產的情況下,就好高騖遠的拼命打造國產航母,因此巴基斯坦不太可能購買我們的出口型航母。

巴鐵不需要也沒錢,但俄羅斯很需要航母,何止是航母呢!導彈驅逐艦、護衛艦和潛艇都是俄羅斯海軍緊缺的,俄羅斯自從建國至今已經20多年,海軍水面部隊獲得的新裝備,就只滿載2100噸級的20380型護衛艦,和4700噸級的22350型護衛艦;水下潛艇部隊補充到位的新裝備只有4艘北風之神級和2艘亞森級,老舊的基洛級常規潛艇急等着接班人,接替它的拉達級常規潛艇歷經快30都沒能完成研發,首艇聖彼得堡號已經淪爲實驗平臺,二號艇斷斷續續建造了13年,直到今年才下水,具體性能如何還不得而知;俄羅斯唯一的航母庫茲涅佐夫號在船塢裏被砸,能否修好還是未知數,俄媒甚至傳出徹底退役它的建議,但是有礙於俄北方艦隊貧弱的水面作戰力量,俄羅斯很難下決心迴歸無航母時代。

這時候購買我國的航母似乎就是水到渠成了,曾有網友建議將遼寧號回賣給俄羅斯,畢竟這艘船體設計改動不大的航母,已經有些不適合現代化戰爭,留在我國也多半用於訓練,隨着國產航母的下餃子,遼寧號有賣給俄羅斯的可能性。用1988年下水的瓦良格改裝而來的遼寧號艦體已經很老了,三手賣給俄羅斯可能就需要10億美元,也或者可以更少,甚至用天然氣來換!這是軍費不足的俄羅斯最看重的。不過,以我國造船業的能力不會盯着俄羅斯這一個窮用戶,南美洲和東南亞,甚至北非有的是需要航母的國家!

埃及購買了2艘法國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阿爾及利亞裝備了一艘準航母,也就是卡拉特·貝尼·阿巴斯號兩棲登陸/後勤支援艦(如上圖),這兩個非洲國家都是我國航母的潛在出口對象;此外,南美洲的巴西也是航母大戶,這國先後購買多艘二手航母,最後一艘聖保羅號(如下圖)剛在去年退役,但巴西海軍其實很捨不得這艘航母的,原計劃對其大升級,無奈技術問題太多、船體老化不堪,在巴西海軍服役18年僅僅航行了206天,它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維修,進一步升級得不償失。終於,巴西用1.15億美元買下了英國海洋號直升機母艦,比之於讓海軍無航母可用,聖保羅號才徹底退役!

巴西其實並不窮,至少它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是最有可能購買我國航母的國家之一,除了它之外,南美洲的智利、阿根廷等國也都有可能購買航母,後者由於經濟實力不濟,連梟龍戰機都買不起,只能引進二手的以色列戰機保持空軍的戰鬥力,縱使有購買航母的需求也是心有餘力不足,但是智利就不一樣了,這是個發達國家,與周邊國家存在一些歷史問題,有能力有需要建設海軍,買航母幾乎就是水到渠成。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