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着通訊技術的迅速發展、交流的日益頻繁以及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嗓音疾病的患者逐年增多,爲了強調嗓音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喚起大衆保護嗓音的意識,自2003年起每年的4月16日被命名爲“世界嗓音日”,今年已經是第17個世界嗓音日了,值此之際,讓我們給大家講講嗓音那些事兒。

人的嗓音是由位於喉部的兩條具有彈性的聲帶高速並有規律地碰撞所發出的。在發聲時,隨着喉部、頸部、咽部、口腔甚至鼻腔等各部位肌肉的配合與調整,產生了紛繁複雜的人聲。因此,我們不僅能夠體會到崑曲中的婉轉低迴,也能夠感受到意大利詠歎調中的高亢激昂。同樣,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正是由於各自擁有不同特點的嗓音,纔能夠使我們生動地表達情緒並且被聽衆區分出來。

當負責產生嗓音的聲帶或調節、修飾嗓音的周圍組織結構出現問題時,通常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1.音質改變:通常指聲音變得粗糙、嘶啞,可能還伴有氣息聲(發音時聲音軟弱,需要消耗大量的空氣)。也包含說話時聲音顫抖、斷斷續續、甚至說不出話的情況。音質的改變常常提示聲帶本身和參與聲帶運動的肌肉出現了問題。

2.音色改變:音色指的是聲音的個性,常常由聲帶的長度、彈性和共鳴腔的特點所決定。我們往往通過它來判斷是哪個人在說話或歌唱。例如我們可以輕鬆地分辨出蔡琴渾厚具有磁性的嗓音和莎拉布萊曼清澈明亮的嗓音之間的區別。音色的改變往往提示聲帶和發音共鳴腔出現了變化。

3.音調改變:音調指的是聲音的高低。女性的音調一般比較高,男性的則比較低。人們所能發出的最高音與最低音之間的範圍被稱爲音域。當由於各種因素影響,如器質性病變或精神因素等,出現聲帶本身或參與聲帶運動肌肉的功能變化時,就會出現音調的改變或音域的變化。

4.響度的改變:響度指聲音的音量強弱。響度多與聲帶振動的幅度、振動模式和發音方式有關。當出現聲帶病變,影響振動幅度時,發聲的音量就會收到影響。

5.音長的改變:一般指人們能夠最長的發音時間。多與全身健康狀況、年齡、體型、肺活量、呼吸方法等多種因素有關。

如果大家的嗓音出現了上面提到的情況,建議要注意用嗓衛生了。包括:減少用嗓時間,降低用嗓強度,改變不當發聲方式,減少辛辣刺激飲食,注意休息等。下面我們就教給大家幾種簡單容易掌握的嗓音保健方法,可以在閒暇時間進行放鬆,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1.學會放鬆

有研究表明,某些嗓音疾病起初並無器質性病變,而是由於患者存在錯誤的發音機制和不適宜的肌肉緊張。就像幼兒園或小學老師需要經常保持一種洪亮、高亢的音調,這樣就會不自覺地過度使用聲帶內收肌和喉外肌,以保持聲帶的張力。

長此以往就會對發聲器官造成不良影響,就好像現代人因工作需要往往長期保持久坐、低頭等不健康的體位,從而產生相應的骨骼和肌肉損傷(頸椎病、腱鞘炎等)。

因此學會放鬆是嗓音矯治的第一步。放鬆的方法有很多種,包括全身體態的放鬆,肩部、頸部、脊柱等區域性放鬆,以及有針對性的咽腔、舌部和喉肌的放鬆。

不同的錯誤發聲機制可以選擇不同的放鬆方法。比如剛纔提到的幼兒園小學老師需要長期提高音調說話,就可以嘗試進行環甲肌放鬆。環甲肌在發音過程中具有調節聲帶緊張度的作用,當其收縮時會拉長聲帶,提高音調。如果長期過度緊張,就容易形成聲帶小結或息肉。進行環甲肌放鬆時可將食指和拇指放在環甲間隙(頸部正中甲狀軟骨與環狀軟骨之間的區域),輕輕按揉1-2分鐘,然後兩指輕柔地左右移動喉,重複幾次,這期間要保持下頜的放鬆。

通過這一系列方法,大家可以很方便的放鬆肌肉,緩解發音疲勞,減少器質性病變的發生機率。

2.學會腹式呼吸

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對獲得良好的嗓音很重要。有人也許會問,我每時每刻都在呼吸,這還用教嗎?其實不然。醫學上將呼吸方式分爲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其中的腹式呼吸是我們要重點強調的。因爲參與腹式呼吸的膈肌是最強有力的吸氣肌,同時也更加靈活。如果掌握了腹式呼吸,那我們說話時會更加省力,也更加適應發音需要。

訓練腹式呼吸時,全身要放鬆,吸氣時腹部隆起,呼氣時腹部內收。整體過程平穩自然、循序漸進。同時還有一系列的動作可以幫助膈肌、腹肌的訓練。如吹蠟燭、吹氣球、聞花香等等。

除了放鬆和呼吸訓練,還有進階的發音和共鳴訓練等一系列訓練方法。感興趣的患者可以諮詢耳鼻喉科專業的嗓音醫師和言語治療師。

如果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症狀仍然沒有得到改善,就建議大家來耳鼻喉科門診找專業醫生進行診療,以免貽誤病情。最後,希望大家以今年的世界嗓音日爲契機,關注嗓音疾病,瞭解用嗓衛生,加強嗓音保健,讓美麗的嗓音成爲自己的另一張名片!

參考書目:

《嗓音醫學》第二版,人民衛生出版社,徐文,韓德民,Robert T. Sataloff

《實用臨牀嗓音疾病矯治學》,天津科技翻譯出版有限公司,黃永望,傅德慧,潘靜

文 | 耳鼻喉科 杜晨 閆燕

編輯 | 孫靜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