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新闻2020年02月18日讯】(雪花新闻记者袁世钢台湾台北报导)据统计,20%的老年人会出现不受控制的手抖症状。台大医学院助理教授兼任医师潘明楷表示,此为原发性颤抖症常见病症,但病因不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不过,科技部18日指出,潘明楷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医师成立的跨国团队,已找出全球第一个颤抖症致病机转。

潘明楷表示,原发性颤抖症是常见的动作障碍疾病,患者会出现活动中的手抖、头抖或声音抖等症状,超过4%的成年人会罹患此病,老年人罹病率更接近20%,是帕金森氏症的5倍。但由于病因不明,药物开发相当困难,现在经美国FDA(食品药物管理局)核准的2个药物,有效率皆低于50%,即使是侵入性的治疗,在数年后,疗效也会慢慢减弱。

不过,在科技部“以疾病为导向之脑与心智科学专案研究计划”及“台湾脑科技及国际跃升计划”支持下,潘明楷与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的郭升翰医师组成跨国团队,找出第一个颤抖症的致病机转。潘明楷说,颤抖症病患的小脑细胞中,控制神经连结的GluRδ2蛋白会减少,导致小脑神经纤维过度增生,使小脑细胞产生过强连结,造成小脑神经过度共振而产生颤抖症状。

潘明楷指出,小脑神经的共振异常,更可成为检测原发性颤抖症的第一个生物标记,有助于临床诊断及药物开发。研究团队结合哥大的完整脑库、病理专长及台大的活体动物研究及先进光电技术,观察到颤抖症特有的小脑结构及分子变化,并依此建立动物模式,并进一步开发小脑脑波的临床电生理新技术,真正在颤抖症病患上确认小脑共振异常。

此研究成果,于今年初发表在国际顶尖转译医学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xa0,且已有美国及日本等数个国际药厂与潘明楷团队合作,利用新开发的动物模式及小脑脑波新技术,进行颤抖症的药物开发及试验,并针于GluRδ2蛋白设计基因治疗方法,逆转GluRδ2蛋白的缺损。潘明楷也成为世界动作障碍学会(Tremor Study Group)的台湾代表,共同制定颤抖症相关的国际诊断治疗准则。◇

责任编辑:玉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