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電影局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電影總票房首次突破609.76億元。其中,國產影片扛起大梁,票房貢獻超六成,達378.97億元。票房排名前十的影片中,有六部為國產電影,春節檔就佔了一半,分別是《唐人街探案2》、《紅海行動》以及《捉妖記2》。

不可否認,春節檔是電影市場吸金能力最強的檔期。這幾年的春節檔一直突飛猛進,從2013年至今,6年中有4年同比增幅超過68%。尤其是2018年,7天57億,有三部影片迅速越過10億門檻,5部影片超過3億,即便口碑最差、豆瓣評分僅4.3的《祖宗十九代》都在一週內拿下9000萬票房。

不管是好片或劣片,在這個閤家歡的時節,都能輕輕鬆鬆賺個盆滿缽滿。鑒於影視寒冬期的顧慮,2019年春節檔,即使競爭達到了前無古人的程度,也都削尖了腦袋想同臺競演。

2019春節檔影片

來的都是票房保障,王者難定

2019年春節檔,每一部電影都來頭不小,首當其衝的便是由寧浩導演,黃渤、沈騰主演的《瘋狂的外星人》。這三個人,每個人都是票房保障,戰鬥值也都是滿分,聚在一起或許就更無敵。

《瘋狂外星人》是寧浩「瘋狂三部曲」的最後一部,也是寧浩自《心花路放》五年後,再執導筒。該故事靈感來自科幻大神劉慈欣的著名小說《鄉村教師》,大劉更是親自參與編劇,荒誕喜劇+科幻外殼的模式,很是引人關注。

寧浩更是自信直言,「這是好萊塢無法複製的中國科幻片」。

除此之外,《瘋狂外星人》還未上映,便早早被霍爾果斯樂開花影業以28億元的價格保底發行,出品方歡喜傳媒也因此提前鎖定7億元的收入。而霍爾果斯樂開花影業的老闆是王寶強,這樣的組合,就算拿不下票房之王,也不會差太多。

其次便是周星馳監製,王寶強主演,有《喜劇之王》IP加持的《喜劇之王2》。

自2013年的春節開始,周星馳在春節檔出現過三次,其中兩次是票房冠軍。

2013年,《西遊·降魔篇》7天拿下5.2億票房,成為當年全年的票房冠軍;2016年,《美人魚》7天狂攬15億,總票房達到了33億,不僅是當年全年的票房冠軍,更創下國產電影票房紀錄,直到一年半後被《戰狼2》超越;2017年的《西遊·伏妖篇》雖然被《功夫瑜伽》反超,但也拿下了最終票房16.5億的好成績。

此次的《喜劇之王2》雖然沒有了尹天仇和柳飄飄,但王寶強從草根、小人物、喜劇、跑龍套的成長史,和周星馳以及《喜劇之王》這個IP都相當符合,想必會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

並且,早在一個月前,周星馳、張柏芝等人就已經開始頻繁的路演宣傳,全國儼然已經吹起了一陣「星爺風」,由此可見《喜劇之王2》來勢有多兇猛。

第二梯隊有成龍、阮經天領銜的《神探蒲松齡》,成龍大哥在春節檔的票房號召力絲毫不遜於周星馳,《功夫瑜伽》逆襲《西遊·伏妖篇》就是最好的證明,且在《唐人街探案》系列缺席的當下,《神探蒲松齡》恰好填補了推理探案型影片的空缺。

另外還有韓寒導演、夏洛三人組主演的《飛馳人生》,影片是韓寒導演的第三部作品,也是他最擅長的賽車題材。

它講述了過氣賽車手在重返車壇的過程中發生的一系列搞笑故事,風格與《乘風破浪》頗為相似。

剩下的電影也各有優勢。大劉(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吳京主演的科幻片鉅製《流浪地球》,無數期待《三體》的粉絲都是它的潛在觀眾;

有望超越《無雙》,金字招牌莊文強、麥兆輝攜手雙影帝劉青雲、張家輝傾情打造的《廉政風雲》;

由全球頂級IP小豬佩奇改編的影片《小豬佩奇過大年》,在此前《啥是佩奇》現象級宣傳片刷屏全國的強烈攻勢下,已經有了票房冠軍相;

去年收穫6億票房的「熊出沒」系列第6部影片《熊出沒·原始時代》也有著強有力的市場……

喜劇片佔大頭,一共6部,且可細分成喜劇奇幻片、科幻片、動作片與動畫片,另外,硬科幻片與犯罪懸疑片各1部。即使眾口難調,觀眾也能找到自己心儀的那道菜。

第一個沒了票補的春節檔,幾家歡喜幾家愁

不論是春節檔還是暑期檔,亦或國慶檔、元旦檔,凡是遇到競爭激烈且有力可圖的時候,院線影片都不可避免地玩起票補政策下的數據維護,以及戰略營銷。

首先是數據維護。上映前兩天的票房數據一定要做得漂亮,這樣院線排片才能上去,觀眾買票的積極性才能持續,真實票房才能上漲。

具體到票補的歷史,西南證券分析師劉言介紹,「2014年的暑期檔被認為是票補的開端,當時貓眼以《變形金剛4》打響票補大戰;2015年,票補進入最瘋狂的時期,推升全年票房實現49%的同比增長;2016、2017年票補略有降溫,保底發行出現,2018年開始出現限制和廢除票補的呼聲。」

對於片方來說,票補是個好東西,大量的票補投入在影片預售階段可對市場產生一定的刺激作用。

但是,面子工程做得再好,片子質量跟不上也是枉然。特別是觀眾選擇權越發多起來之後,最多兩天,市場就會拿真實票房告訴片方,做票補、買票房,都是徒然。

好在自2018年10月1日起,有關部門已取消第三方和影院自有渠道的線上票補。

這意味著自2014年開始影響電影市場的線上票補手段成為歷史,電影市場或將真正回歸內容質量的競爭。2019年春節檔也將成為首個不受票補混戰影響的戰場,各方必須拿出真本事。

沒有了低票價,還會有那麼多人願意離開家庭遊戲,放下手機,去到電影院嗎?這成了一個新問題。

無所不用其極的營銷,不敵口碑逆襲

除了票補外,各大影片的營銷戰略也是無所不用其極,線上多屏幕廣告,線下各種地推宣傳形式不一。從春節前一個月便開始預熱,到春節前一週達到高潮。

但是營銷和票補一樣,只能保證最初幾天的熱度,真正能讓觀眾買票的只有影片質量。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春節檔影片很少會舉行提前點映的觀影,萬達電影宣傳李先生說:「春節檔影片一直以來都不會提前觀影,這會影響春節期間的上座率。」或許另一個原因就是,影片質量好壞,都要留到開畫後觀眾去評價,影評人、大V的前期宣傳,在春節這個特殊的檔期,恐怕真的是沒有什麼用。

去年春節檔中,《紅海行動》可以說是營銷最少的,且題材本身與閤家歡也相差甚遠。但是最終憑藉豆瓣8.3的超高評分位列檔期首位,之後接連逆襲《西遊記之女兒國》、《捉妖記2》,最終直逼《唐探2》。

最悲傷的還要屬《西遊記之女兒國》,前期備受關注,開畫後口碑一路下降,豆瓣評分4.7成為系列最低,票房一度被《熊出沒·變形記》趕超。

馮小剛以前一直把票房低,歸咎於「觀眾審美低,不看好片只看爛片」。但這兩年越來越多小成本電影靠口碑逆襲票房的例子恰好證明:觀眾有自己的評判和審美標準,真正的好電影不會被埋沒。

一旦質量低於前期期待值,發生任何情況都不意外。如果《瘋狂外星人》和《喜劇之王2》等高期待值的電影出現質量問題,導致口碑下滑跌入第二梯隊,其他優質影片逆襲成第一梯隊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

2018年中國電影總票房已達600億,2019年國產電影能否再攀巔峯,這個春節賀歲檔結束後,基本就能看出來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